民间金融现状与未来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的重要性
“民间金融”,顾名思义,是一个既关系到 民营部门、又关系到金融部门发展的问题, 这从其两个关键词的构成就能直观地看出。 因此,从逻辑上来讲,当我们关注未来民营 经济的健康发展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时, 民间金融问题显然是绕不开的 民间金融的活跃,弥补了正式金融体系在储 蓄转化投资方面的不足。
民间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投资所 林勇明
2012年2月
研究的思路、架构
厘清概念 把握一般规律 摸清现状:包括民间金融产生与发展的体制背景, 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制度原因 从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视角看民间金融的作用,促 其健康发展的意义 为未来改革的框架作初步设计 提出近期改革的重点及相关措施 几点思考:关于改革的起点、方向、难点、挑战及 意义
规范并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
规范并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为四个 “有利于”: (一)有利于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二)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更健康的发展 (三)有利于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有利于通过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化来促进全社会收入分 配的公平化 发展“草根金融”、“老百姓的金融”、“穷人的金融”,有利 于通过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促进全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民间金融的存在是有其强大的市场内生性原 因的,非政府打压所能抑制(而且若真得被 抑制了,恐怕也要以损失效率为代价)。 而目前的政府规制策略: 过多考虑安全、没 有很好兼顾效率。 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营经济的健康 发展。
概念的厘清:民间金融是什么?
民间金融之“民间”是指相对于“国有” 的“非国有”;还是相对于“正规”的 非正规,还有指相对于“官方”的“非 官方”? 相关的几个概念:民间资本/民间资金、 民间投资、民间金融。
传统的民间金融不能“升级”将不适应民营经济未来发 展的新需要。在新形势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民间金融服务的对象 ——民营
企业在规模、产业结构、治理模式等方面面临升级时,民间金 融仍保持原本的形态似乎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六)制约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主要体制性 因素
一、国有银行垄断的金融制度安排压缩了民间金融 发展的空间 二、金融监管制度滞后使民间金融的发展缺乏政策 与法律的规范、引导与必要支持 三、利益集团的阻挠加大了民间金融走向“合法化、 规范化”的难度
中外对比:
国外:法律并不禁止民间办金融,民间的基于 市场选择的金融活动大部分演化为现代、正规 金融,非正规只剩下不适合正规的那部分 而我国:法律禁止民间办金融,民间的基于市 场选择的金融活动,不管愿不愿意,大部分都 只能沦为非正规,而且还是“非法的非正规”。
民间金融之现状篇
(一)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经济社会制度背景
(三)民间、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发展形态
我国的民间、非正规金融有许多种类和发展形态, 从组织形态上,可大体分为“无组织”、“有组织” 两种民间金融类型。无组织的民间金融主要是没有 民间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民间借贷,借贷双方直接 发生一对一的金融交易关系,资金供应者要直接承 担资金使用者违约风险和项目失败风险。一般来说, 这类金融活动都是无组织且分散的,缺乏连续性, 规模也较小。组织化的民间金融主要有合会、私人 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当铺、民间集资、民间票 据机构等形式
(五)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间金融在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着投机性强、行为短期化、 抗风险能力弱、易引发经济纠纷等问题与弱点
在缺乏相关法律约束、规范和保护的情况下,部分民间 金融机构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可能会引发局部性金融 风险,影响当地社会稳定 民间金融的活跃会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一定干扰影 响
未来改革的总体框架设计
我们认为,未来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整体改革框架概括起 来是“两化、一目标、四原则”。
“两化”是“金融体系民营化、民间金融法制化”。 “一目标”是最终要消除对民间金融的所有制歧视,从目前 “非国有”基本等同“非正规”、“非正规”基本等同“非法” 的格局转变为“民间金融=民间金融业+非正规金融”、“非 正规金融=大部分合法非正规+一小部分非法的非正规”的格 局,这时,国家实现对金融市场的控制靠的是法制化而强有力 的监管,而非所有制控制;政府所要打击、抑制的主要是一小 部分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破坏性非正规金融”。
从与“国有官办金融”的对比中,看我国民间金 融的内涵、外延及特点
民间金融 金融形态特征 大部分是传统的金融形态 所有制特征 市场化程度 规范体系
民间的、民营的 市场供需双方选择的结果 民间规范 国有为主 受到较多的政府干预 受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 多数在全国范围经营;大规模
国有官办金融
现代的金融形态
民间金融的现状与改革的长期远景不符
对民间金融的过度压制或放任不管,都不符合国家经 济发展长远的战略利益。
现代经济制度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因 此,未来改革的总体目标应符合“金融体系民营化、 民间金融法制化”的方向。而这意味着政府要承担越 来越多监管非国有金融活动外部性的责任。从“金融 体系民营化”来讲,发展“本地型、中小民营金融” 应是未来改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从“民间金融法制 化”来讲,给身份、定规则、发展执行规则的能力, 应是未来应遵循的逻辑。现在监管部门的逻辑则是由 于能力不足、规则不好定,干脆不给身份,结果制约 了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最主要的是牺牲了效率,也 暗藏风险。
非正规金融有三种: 1)破坏型非正规金融(destructive informal finance) 2)中性的非正规金融(neutral informal finance) 3)积极型的非正规金融(positive informal finance)
本课题研究对民间金融的界定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指“非国有”,还是指“非官 方”、“非正规”,这两类界定在我国有很大的重合。 这或许是“非正规金融”在我国被称为“民间金融”而 不会引起歧义的原因。 我们认为,相对于非正规金融这一狭义的民间金融外延 界定,广义的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国有官办金融而言的, 可以细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部分。 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的民间金融包括:各种非正规的 民间金融 + 一小部分已“在地上”的民间正规金融。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从“体制外”发展起来的(一小部分 已转入体制内,大部分则仍在体制外),主要为民间经 济活动资金融通服务的;与官办金融都有着显著不同的 特点(请参看后面的表格)。
“存量”?三是“放”的同时,如何“管”?四是除政府管之 外,其他的约束机制有哪些?
未来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改革路径选择 与相关政策建议
1.明确未来发展民间金融服务业(即民营金融)的主 要方向
从现代金融体现的完善与发展来看,由于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在组织、业务、产品和区域的不同,未来随着金融市场对 内开放力度的加大,民间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应有自身的独特定位。
(1)组织定位:以小型金融为主导(“你大型我小 型”)。 (2)服务对象定位:以分散客户为主导(“你集中我 分散”)。 (3)服务产品定位:以低端金融产品为主导(“你高 端我低端)。
2.对民间金融实施“阳光化工程”,根据其各地 区各种形态的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合法化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决定了不同地区民间金融的发展状 况存在很大差异性;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民间金融的客户在 规模、形态方面的多样性,其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形式也会有所 不同。因此,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应当基于我国国情、各地“省 情”以及民间金融机构自身已具备的条件,而采取渐进、灵活、 分类对待的改革方案。
多数学者实际上基本把民间金融定义为非正规金 融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国际上通行的对非正规金融的理 解。
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 IF)是指不通过依法 设立的金融机构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和用超出现有法 律规范的方式来融通资金的融资活动的总和。
——一是从其主体来看,不是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 二是从其行为来看,是超出现有法律规范的方式…
(四)民间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力地支持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民间金融高效率地将部分民间储蓄转化为民间投资,也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整体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二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正规农村金融(信用社与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等不能够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民 间金融顺应这种需求产生、发展,补充了农村金融体系 的不足。 三是为正规金融体系注入市场因素与竞争因素。 民间金融的出现也对正规银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倒 逼机制”。
规模、业务范 多为“本地型”;中小规模 围
服务对象
中小企业、居民、农户
国有企业、大企业、大项目
所依靠的信用 传统的地缘、亲缘支撑的信用体系,更“现代的”的信用体系,制度化 非制度信任基础 的信用基础 体系
治理模式
多为家族式、“人治化”的组织模 式
逐步建立了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与“国有官办金融”的对比中,看我国民间金 融的内涵、外延及特点(接上页)
应该说,有三类民间金融:合理合法,合理 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法。 我们的研究主要侧重前两类:一是研究如何 让合理合法的民间正规金融更健康地发展壮 大?二是研究如何将合理不合法的民间非正 规金融纳入政府监管轨道,以促进其健康发 展?
民间金融的特点
一是民间金融主要依托地缘、亲缘支撑的信用体系。 二是民间金融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方式、 交易价格等方面具有正规“大金融”所不具备的特 点和优势。首先,民间金融利用了私人相互信息和 民间道德规范,构建了看不见的自选择机制,从而 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民间金融一 般具有高效和灵活的交易方式。 三是相对于“官办金融”,我国民间金融尤其具有 “效率高、风险也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