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7章·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7章·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与教育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婴儿学习语言是从理解词和说出词开 始的。
一、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
(一)词汇量不断增加
◈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 1. 词汇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 3岁以后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3. 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增长的高速期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的趋势。也就是 说,句子的含词量逐渐增加。
◈ 研究表明,3-4岁学前儿童以含4-6个词的句子占多数,4-5岁 学前儿童以含有7-10个词的句子占多数,5-6岁的学前儿童多 数句子含有7-10个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11-16个词的句子。 但3个词以下和16个词以上的句子在学前儿童期较少出现。
1.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3.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二)语句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 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1)表达内容的分化 (2)词性的分化 (3)结构层次的分化
2. 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3. 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三)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加
鸡蛋
笼统 具体
二、学前儿童词汇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一)丰富学前儿童词汇
1. 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新词应以实词为主 ◈ 一方面,在学前儿童能够理解和运用的词汇中,实词的比例较
大。另一方面,从言语交际的需要看,实词具有比较确切而具 体的含义,常作为句子的主干成分。
2. 学前儿童通过与成人或同伴的自然交往来学习新词
二、影响儿童语音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语言因素 环境因素
三、学前儿童语音教育
(一)学前儿童语音教育的基本内容
1. 培养学前儿童辨析性的听音能力 2. 教会学前儿童正确发音 3. 培养学前儿童的言语表情 4. 培养学前儿童言语交往的文明修养
(二)学前儿童语音教育的途径
1. 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发音 2. 开展听说游戏活动学习正确发音 3. 利用儿歌、绕口令练习发音 4. 教师示范与讲解正确、规范的发音
(和词所反映的事物同时出现 2. 借助有关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 3. 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
(三)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词汇
1. 经常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用词的典范 (1)用词命名 (2)语法规范
2. 针对学前儿童经常错用或误用的词汇及时反馈 3. 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使用已理解的词汇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与教育
◈ 语法是由一系列语法单位和有限的语法规则构成,是语言的最 为抽象的基础性系统。所谓掌握了一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 是指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
一、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
(一)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 2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和双词句。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 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
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 儿童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里的 语言发展是指个体对母语理解和产生的过程。学前儿童的语 言发展受生理机制成熟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制约,呈现出固有 的发展顺序和阶段。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是指定语言教育目标的依据,也是探讨语言教育规律的依据。
◈ 此阶段儿童的声音听辨能力和发音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有大 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 意识。这些非自控性发音听起来似鸽鸣鸠语,又似人咕咕低 语,所以称为“咕咕声阶段”。
◈ 婴儿的舌部这一比较重要的发音器官开始灵活,能借助舌部的 辅助发出一些舌音。
◈ “非自控”音
“自控”音
(1)发音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 (2)儿童发声母比发韵母困难,错误较多。 (3)儿童语音发展受到方音的干扰与影响。
(二)语音知觉发展阶段
1. 声调知觉的发展
◈ 婴儿对声调非常敏感,大约出生7周后,就能分辨升调和降调。 这说明婴儿在辨别词的意义之前就已学会辨别声音里的音调 模式,成人如果用同样的声调发出不同的词,孩子也会作出 同样的反应。
儿童说出第一个有 意义、真正的单词
(一)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 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 ◈ 新生儿不能自己控制而发出的声音,可以称为“非自控音”。
◈ 出生一周后,新生儿的哭叫声已分化为三种:
(1)表示“愤怒”的哭叫声 (2)表示“疼痛”的哭叫声 (3)有节奏的哭叫声
2. 咕咕声阶段(21天-5个月)
2. 音位知觉的发展
3. 词的语音表象的建立 ◈ 儿童的语音记忆表象主要按成人的发音形式来储存。一些研究
发现,儿童能够识别他们自己还不能发音的词。“fis”现象 是儿童进入语音发展阶段的初期所出现的非常有意义的现象。
◈ “fis”现象表明,儿童听辨语音的能力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许多语元或词语的正确的语音现象;但 是由于某种原因,他的发音能力还不健全,从而导致听音和 发音的不同步、不匹配。
2. 中、大班
◈ 中、大班学前儿童的言语器官已发育成熟,正确发出全部音 节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
◈ 中、大班学前儿童在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学前 儿童对个别容易混淆的音发不准,因此语音教育的重点是个 别学前儿童发音的矫正。
◈ 中、大班还应注重学前儿童语音修养能力的培养,如清楚地 吐字吐词。自如地调节声音的强弱,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 表达,表述时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掌握最初步的艺术发 声方法。
3. 牙牙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 ◈ 6个月以后,婴儿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增强,模仿发音的能力大
为提高,音高的变化有许多已经颇似成人的语调。
打 哇 哇
4. 学话阶段(1岁-1岁半)
◈ 这一阶段开始的时候,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都比上一阶段 多。随着音节的增多和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连续音节 就减少了。这是一个由无意义音节发展到词音的过渡阶段。
5. 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 ◈ 从1岁半开始,儿童已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
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已经消失,此时的发音已与发出的词和 句子整合在一起。
◈ 由于发音器官的不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语音“错误”。
删除 替代 同化
◈ 我国学者对学前儿童阶段的发音情况研究较多,概括起来有以 下结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 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 学前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 心理学研究发现,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 音。3-6岁阶段,学前儿童出现发音不准的现象越来越少。其 中,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在 3-4岁前后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三)各年龄班语音教育
1. 小班 ◈ 小班是语音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学前儿童正确发音是小班语
言教育的重点任务。 ◈ 小班语音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听力和发音练习上。
◈ 首先,教师要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音特点,了解每个学前 儿童语音掌握的基本情况。
◈ 其次,针对学前儿童的语音现状,制定相应的语音教育计划, 寻找合适的语音教育策略。
◈ 3-4岁之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扩展的趋势,即儿童从不会 发音节清晰的语音,到逐渐能学会发越来越多的语音。 3-4岁之后,儿童学习语音的趋势逐渐趋向收缩,即儿童在掌 握母语的语音后,语音逐渐定型化,再学习其他语言的语音 时会出现困难。
一、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语音系统 发展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语音知觉发展阶段
(二)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
◈ 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范围 则可以再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这是因为,在词汇 中不同的词类抽象概括程度不同。
1. 掌握各类词的顺序不同
2. 词类的使用频率不同
3. 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三)对词义的理解不断确切和深化
◈ 在词汇量不断增加,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学前儿童所掌握的 每一个词的含义也逐渐地确切和深化了。
二、学前儿童语法教育的途径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清楚完整的表述能力 (二)用口头造句的形式培养学前儿童说完整句 (三)用竞赛、游戏等提高学前儿童说完整句的积极性
谢谢观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