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的起源

企业的起源

很久的过去,某地生活着一群人。

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对付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靠集体的力量猎取其它动物、捕鱼、采摘植物果实为生。

当时,除了身残体弱者之外,大家都要参与劳动。

逐渐,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分工,一部分人专门负责猎取动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称之为狩猎者:另一部分人熟练地掌握了捕鱼技术,成了专门负责捕鱼的渔猎者;还有一部分人采摘技术非常娴熟了,专门负责采摘,我们称之为采摘者。

此时一个群体变成了三个群体,但每一个群体依然过着集体生活。

随着人们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

狩猎者群体每日猎获的动物除了满足本群体食用外,有了部分盈余,于是想方设法将其储存起来,以备猎获不足时食用。

渔猎者与采摘者同样。

有一天,狩猎者群体的成员们在休息的时候谈起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他们经常看到山下的渔猎者津津有味地吃鱼,他们不知道鱼到底味道怎么样,都很想尝尝,可大家都不会打渔。

于是有聪明人出了个主意,派人到渔猎者那里用肉换鱼吃。

狩猎者代表带着肉来到了渔猎者的住处,说明了来意,渔猎者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也正想尝尝肉的滋味呢!
于是顺利成交,狩猎者吃到了鱼,渔猎者吃到了肉。

吃到了肉的渔猎者得到了启示,他们想用同样的办法吃到植物的果实,于是派了代表带着鱼去与采摘者们换取植物果实,同样顺利成交。

从此以后,在狩猎者、渔猎者及采摘者之间交换开始频繁进行。

世界依然在发展,人的知识与技能同样在提高。

在发展过程中,大家发现不仅食物可以相互交换,衣服、工具等都可以用来交换食物或相互交换,于是
一部分人开始从狩猎者、渔猎者、采摘者中间分化出来,开始专门加工衣服、工具或其它各种生活用品。

有一天大家发现,分工的细化使交换变得复杂起来了,有人想拿肉换鱼,可有鱼的人却正好不想吃肉,他想吃米,可有米的人也不想吃鱼,想吃肉。

这样就好了,有肉的人先拿肉换了米,再拿米去换鱼,交易就完成了。

如果有米的人不想吃鱼,也不想吃肉,那就麻烦了,想拿肉换到鱼还需要费好大周折。

为了简化越来越复杂的交换过程,有人提出拿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作中间物,这种中间物根据比例可以换取任何东西,任何东西也可以拿这种中间物换取,于是出现了“货币”性质的东西。

货币的出现虽然使复杂的交换过程简单化了,可因为人的群体发展非常快,分工越来越细、生活空间也越来越大,即使想拿肉换鱼的人已经拿肉换到了货币,可他要把货币换成鱼还需要走很多路,费很大劲,中间还有在其它方面花费货币的可能,等真的找到了有鱼的人,他手里原本可以换10条鱼的货币现在只能换5条鱼了。

也就是说,肉换鱼的成本越来越高,或者说就是:有鱼的找不到要鱼的,有肉的找不到要肉的。

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生活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使交换的成本越来越大,交换重新变得困难起来了。

此时,聪明人再次出现。

他想,如果定时把大家组织起来,把自己多余的东西带到一个地方,这样就互通有无了,于是市场出现了。

市场的出现方便了交换的实现,在市场上既可以以物易物,又可以以物易货币,还可以以货币易物。

在市场上,初期大家不论是物物交换,还是通过货币交换都是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的,后来紧俏的东西可以换取更多东西或更多
货币,而进入市场数量较大的东西则可能换取更少的东西或更少的货币。

市场的出现在一个阶段解决了大家的交换问题,但一个市场的覆盖范围毕竟有限,距离市场太远的物品或人们是无法得益于市场的,假使这些物品或人们希望在市场上成功地实现交换,其交换成本依然是很高的。

在进一步减小交易成本的原则之下,聪明的人们又开始开动脑筋了。

他们尝试把远远近近的剩余物品集中在自己这里,由需要的人用物品或货币进行交换。

假如一头猪本身等于两只羊,而有猪的人要想换取两只羊,在正常的情况下要花费一头猪的费用,如果在聪明人开办的机构里交换,半只猪就可以换取两只羊。

这样用猪换羊的人可以节省半头猪,而创办机构的人也可以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于是一个新的被称作“商人”的职业产生了,而商人创办的机构、组织,就是企业的起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