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_杨靖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_杨靖

Design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to 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文/杨靖 杨磊 Yang Jing Yang LeiABSTRACT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our stages of the prototype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nd focusing onanalysis of the design flex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作者简介杨靖 东南大学杨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香港公屋,单体设计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阶段原型时间建设标准特点典型平面第一工字型系列50年代—60年代使用面积2.2m2/成人、1.1 m2/儿童以工字型为基础,左右两翼是背靠背的房间,每个房间大约12 m2,各房间面向敞开式长走廊。

共用厨房、卫生间、洗衣间、公共浴室。

后期,引入电梯(每隔三层停靠)、中央内走廊,每间添设了设有厕所及自来水的阳台。

建筑高达16层。

第二长型、塔型、H-Block70年代—80年代初使用面积3.25m2/人通过内廊或外廊式组织,套型面积稍有增大并且套型的通风状况得到改善。

卫生间与厨房与工字型系列后期的设置相似。

建筑高度大约20-24层。

第三三叉型、相连长型80年代使用面积5.5 m2/人空间标准有重要的提高。

单一房间概念被一套多房的设计所取代。

客厅、卧室、卫生间或厨房都有较佳的日照及通风。

建筑高度约40层。

房间的隔墙仍是租户自己设置。

第四和谐式康和式90年代使用面积7.5 m2人和谐式单体有三种:1型(“十”字形)、2型(“Y”字风车形)及3型(“T”形、“Y”形)。

1型、2型均为塔式高层,36-38层,每层约有16户。

3型配合香港多山的基地条件,其Y形的翼可在90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层数为20至26层。

康和式单体有两种:1型是十字形平面, 40层,每层8个户。

2型是曲尺形, 30层,每层6个户。

面积标准有所提高,三居室套型设有主卧室卫生间。

1953年圣诞夜,在石硖尾大火中5万8千人痛失家园。

之后,又发生几起大火,总共有10万人无家可归。

连续的火灾迫使香港当局不得不转变立场,采取由政府投资兴建公屋,为这些灾民提供住所,以解燃眉之急。

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香港公屋建设。

1、公屋住宅单体的原型设计及其四个阶段为了快速解决居住问题,房屋署在一个时间段内仅用几种住宅单元平面作为原型进行公屋建设。

这样节省了设计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建造成本。

当空间要求和建设标准提高时,就会提出新的原型。

公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原型可以明确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代的居住空间标准不断提高,这对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对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产生重要的作用。

(图1)最初,第一阶段的工字型公屋是1954年开始兴建,是作为居住应急之需的迁置大厦,其标准低、成本低、租金低。

发展到90年代期,出现的康和式住宅是香港公屋建设中的最高标准住宅,它也是香港“居者有其屋”计划中主要采用的房型。

我们对其住1 1 | 公屋单体的四个阶段2009 12 A+C论文 P097康和式层数(层)户数/层(户)总户数(户)房型得房率康和式1408320两房50%三房50%76%三房100%78%康和式2306180两房33%三房67%80%两房100%77%开间×进深使用面积(m2)建筑面积(m2)起居厅/餐厅(mm)卧室(mm)厨房(mm)卫生间(mm)两房套型4662.2-65.42700×5350主卧:2100×3150次卧:2100×21752035×22502115×1500三房套型6080.4-84.012700×5350主卧:2100×3150+850×2465次卧:2100×2175次卧:2400×21752035×2250客卫:2115×1500主卫:1725×1500表1: 康和式住栋户型参数表2:康和式单体平面参数栋户型参数、单体平面参数、住栋单元及公共部分材料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供参考。

(表1、 表-2)2、公屋住宅单体的灵活适用性2.1 运用模块进行扩展所谓模块,就是一个形态固定的组合体。

户型类型的变化是在模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拼加、组合而实现的。

公屋建设中模块的运用利于细部及配件的标准化和模数化,利于工厂化生产,这样不仅利于提高住宅品质并且缩短了建造时间。

90年和谐式、康和式公屋是以“模块”作为组织住宅空间的基本单位。

公屋有4种基本模块,其中1个“核模块”、3个附加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系列化的、多样化的套型。

1这四种模块可以组合成六种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单元套型。

通过模块的组合,可以形成十几种标准化的住宅单体。

(图2)2.2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1.“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tenant fitout”模式)与“开放型住宅”原理十分相似。

公屋署只建造“房间外壳”而不是完成的户型平面,居民来完成具体的平面布局。

(图3)公屋署提供的“房间外壳”(shell)——包括结构墙体、户间隔墙、窗户、入户门以及厨、厕区域。

住户自行设计的部分包括——内墙和壁橱的布置,厨房橱柜的放置,还有墙面、地板和天花板等的粉刷。

这种模式可创造出适应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不同使用目的以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布局。

每户家庭——而不是建筑师或者公屋署——来决定如何最好地细分狭小的居住外壳(即如何把空间细分为居住、用餐及睡眠区域)。

2.“壳”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公屋署一段时期内只建造三或四种建筑原型。

每一种建筑原型仅包含两种或三种“房间外壳”。

设计的“壳”类型很少,这样也利于对每种壳进行深入研究。

建筑师设计的“壳”以期容纳有5人、7人和9人的“目标”家庭。

通常,用普通家具进行平面布局,以判断这种壳适应这些典型家庭类型的能力。

对于壳尺寸的研究很关键。

壳的尺寸的确定要利于不同使用方式家具的布置,以及利于空间有效、紧凑地使用。

(图4)2.3提高公屋灵活适用性的指导方法1.可分可合的住宅套型:当空间标准提高或者家庭的尺度变大时,将两个相邻的住宅拼合成一个大的住宅的方式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这种简单的适应性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能够比较容易地应对房屋市场需求、家庭结构等方面的不断变化。

2.多重使用空间的创造:多重使用空间是指住宅中的一个房间或一个空间不通过形体上(尺寸、面积)的变化就能够适应使用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段家庭的活动要求。

一个空间应该有合适的尺寸和形状以适应多种用途。

通过收起或者打开可折叠式的家具2,一个餐厅空间可以转化为电视观赏空间,或者学习空间。

通过这种特性,使用者可以随时改变和重新安排房间的功能。

3.可变化使用的空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变化使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以满足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功能的需要。

比如,窗帘或屏风可以在白天收起来,轻易地进行空间合并以供某种活动使用,而在晚上,也很容易进行空间分隔。

在居住空间相对狭小的情况下,研究这种空间关系与使用功能之间的动态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3、公屋通用设计原则“通用设计”本身是一个设计概念,可以应用于从城市规划到以至于消费品设计等各项目上。

本文的“通用设计”是指住宅设计既能照顾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亦能适合普通住户的居住需求。

香港房屋委员会已于2002年,在新建的屋村内引入“通用设计”。

目标是使公屋设计配合住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要,即使步入老年、行动不便、或身体出现残疾,仍不会因为环境或者住宅使用中存在问题,而要迁离原居所。

公屋设计中,在公共空间和住宅户内空间中贯彻通用设计,其主要包括三个面:无障碍通道、确保家居安全、方便使用。

1.无障碍通道。

从单元入口到电梯间、住宅户门、套内各房间的入口和通道必须全无障碍,即使使用轮椅仍能正常使用。

所有地面若有高差必须加设坡道。

门槛的设计亦要以轮椅通过时不会翻倒为原则。

2.确保家居安全。

使各种能力的居民不需时刻由别人照顾,而无忧的生活。

所有地面,尤其是湿滑的浴室地面,均使用防滑地砖,以防不慎跌倒。

浴室内设置扶手杆,帮助老年人或残疾人在如厕或洗澡时,支撑身体。

厨房的门上下必须安装透视窗,从而避免打开厨房门时因碰撞而打翻食物的危险。

公共走廊沿途亦应设扶手栏杆,在老年人有需要时撑扶。

3.方便使用。

在电器配件方面,设置特大的轻触式电灯开关、门铃按钮,提高电源插座及降低电灯开关,门口对讲机、防盗眼等设置的位置都要方便老年人不用俯身或攀高即可方便使用。

推杆式的门把手亦方便老年人即使风湿病发作或手拿重物时,仍可轻松使用。

在公用地方,所有层数指示牌、信箱入口、对讲机等应用大字体及对比强烈的颜色,使视力较差的居民都能看到;楼梯的梯级边缘更应该以鲜亮的颜色,清楚地提示梯级高度的转变。

中国即将进入老年龄社会,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的经济适用房,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其它商品房中老年人居住比例大3,所以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应提倡考虑通用设计。

香港公屋的交房标准与目前南京经济适用房交房标准是有差异的。

南京经济适用房的交房标准均为毛坯交房,而香港公屋的交房标准较高,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的标准较高,所以在公屋中对厨、厕地面的防滑要求以及扶手杆的设置都有一定的配置规定。

南京经济适用房建设由于成本的控制以及毛坯交房的模式,户型设置中全面贯彻通用设计原则尚有困难。

但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有所选取的配置。

1)消除厨卫与相邻地面的高差过去出于排水的考虑,以及地面装修使用不同材料的原因,卫生间和厨房与相邻房间的地面均设有高差,但这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通行造成障碍。

根据通用设计的理念,应尽量减少高差。

建议将地漏远离入口布置,利用地面排水找坡减少厨卫与相邻地面的高差,解决排水及地面交接问题。

2)预留必要的安全装置位置和相应预埋件。

卫生洁具旁均应根据受力的关系在合适的位置预留扶手的位置和预埋配件,并应特别注意使可扶物之间具有连贯性。

淋浴设施处预留可设置坐凳的预埋件,以解决老年人体力不支的问题。

3)厨房的尺度厨房的设计要兼顾老年人及轮椅者的使用,所以采用L型、U型和双排型的布局方式较为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