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堂PPT)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堂PPT)
(1)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 诸葛亮的“功盖三国分”,“天下计”和 “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 表》中表现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 (后2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杜甫主要表达对 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 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 建立功业。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 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 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 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 的一首。
32
1、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 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 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 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 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 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 少的感慨。
•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2
小结:
在欣赏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
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 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 逆志,是为得之。”(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 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 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明确: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 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 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 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26
原 因?
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 化,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 积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 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27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 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 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4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5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6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愤懑,哀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25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 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 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 少悲壮,多少惋伤。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 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 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 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 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 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 的崭新境界 。
23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4
欣赏边塞诗: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豪迈,勇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
悲壮, 惋伤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ì)里:
沙漠)
宋代: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9
30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 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 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 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 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 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人论世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 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鲁迅
18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李白——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 )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
忧愤﹑蕴藉;语意的停顿挫折。)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国仇未抱壮
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
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
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有如山涌,何等气魄!于是,诗人郁愤之情
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
情。
37
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 杜甫《蜀相》,说说他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45
4、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 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 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 蕴涵着不平之气。
46
5、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有什么作用?
•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 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 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2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 《点绛唇》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 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 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 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 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 离的苦痛。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21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 什么不同?
• 《点绛唇》整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 活生生的刻画了一个活泼害羞,情窦初开的少 女形象。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 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 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 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 明快。
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
超越原意 推陈出新
•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 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 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 的襟怀。
的本1意、,解这读才文是懂辞得,了揣阅摩读作情品意的;正确方法)。 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13
知人论世
•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14
知人论世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 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 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王国维
15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 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33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 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4
35
【韵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这么复杂而困难, 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豪气,喷涌如 山。
想当年,刘将军曾驾着高大的战舰在雪 夜的瓜州渡口大破金兵,吴将军也曾骑着 战马在秋风中完败金兵于大散关。
38
(3)在表现手法上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 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 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 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 书愤》则先忆过去,再写现在,最后以诸葛 亮自况,全诗找中写自己的“愤”,写得大 气磅礴,笔力雄健。
39
40
知
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
19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20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 点绛(jiàng)唇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笑我自命是边防上的长城,然而对镜 照看,年岁衰颓,头发早已两鬓斑斑。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 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36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
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
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
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
一定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