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病毒性:一般病后免疫力较为持久
----流感、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轮状病毒等除外
细菌性:一般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伤寒、鼠疫:免疫力持久 ----炭疽持久性尚未确定:有再感染病例报道
原虫、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一般病后免 疫力不持久
---斑疹伤寒、黑热病除外:再感染少见
蠕虫:基本无病后免疫力,可短期重复感染
关于“隐性感染者”的问题 (大部分传染病都有隐性感染者)
隐性感染者较少:
----麻疹、水痘、性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有些传染病以隐性感染者为主: ----乙脑、脊灰、霍乱、麻风?
以显性感染为主: -----流腮、流感、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中)、戊肝、
诺如病毒胃肠炎
传播途径 (由病原排出途径决定)
---球菌一般为G+(包括肠球菌,淋球菌 除外)
---可以形成牙孢的杆菌(炭疽、破伤风、 肉毒杆菌) • 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
微生物结构
有细胞壁: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 衣原体;支原体是唯一没有细胞壁的原核 生物。
体积大小:支原体是体积最小、最简单的
细胞。
跟病原培养有关: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基本的概念
传染病的定义:
• 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 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
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 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下面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
疾病名称 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 水痘
肺结核 近视眼 结膜炎(红眼病)
贫血 龋齿 食物中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需要借助动物、细胞、
鸡胚
细胞内寄生: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
可直接做镜检的病原体 (有特殊性)
• 霍乱(有鞭毛,可用悬滴和制动实验) • 钩端螺旋体(可直接染色,也可直用暗视
野检查) • 脑膜炎双球菌(G-阴性双球菌) • 淋球菌(G-阴性双球菌) • 结核杆菌(嗜酸染色)
跟采样有关
特殊的细菌
法定传染病(39种)
(和《传染病防治法比已有一些改变》)
甲类
2种: 鼠疫 霍乱
乙类
丙类
26种: 如艾滋病、麻疹、 细菌性痢疾、 猩红热、伤寒、 病毒性肝炎、非典、 H7N9…….
11种: 流行性感冒、 手足口病、 流行性腮腺炎、 感染性腹泻…..
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 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只有非典和肺炭疽
病原的抵抗力
• 病原生物的种类 • 病原的结构(病毒有无包膜)
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朊毒(感染性蛋白质)

(克雅氏病病原体)
细菌芽胞 (破伤风杆菌牙孢、炭疽牙孢)
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
消毒液浓度:加大 (手足口病)
亲水病毒(无脂质包膜的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真菌(发痒菌属)
----诺瓦克病毒 ----腺病毒 ----戊肝病毒 ----细小病毒(博卡病毒、人类细小病毒B19)
缺陷病毒
• 丁肝病毒:和乙肝偶合感染(外壳、装配、 传播需要协助)
细菌染色
• G-:肠道菌属一般为G-(葡萄球菌除外) • G+:
---呼吸道菌一般为G+(百日咳及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球菌除外);
二、病原学
种类
• 病毒 • 细菌 •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 •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 •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梅毒、莱姆病、
回归热 •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羌虫病、Q热 • 真菌 • 寄生虫
关于核酸
• 病毒:DNA或RNA • 其他:DNA和RNA
RNA病毒 跟检验有关:
• 绝大部分病毒属于RNA病毒,除了: ----痘病毒科(天花、猴痘) ----疱疹病毒科(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巨细胞病毒、EB病毒) ----嗜肝DNA病毒(乙肝、丁肝) ----腺病毒 ----细小病毒(博卡病毒、人类细小病毒B19)
是否为传染病?

×

○ × ○
× ×
×

是: ○ 否: ×
传染病的特点:
季节性
特异的 原体
无国界、 地界
传的 染特 病点
传染性
地方性
免疫性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两个因素:
• 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 环节、二个因素。
传染病随时、随处可以发生,但传染病的发生
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
疫情现场调查时:
----呼吸道传染病:
◎免疫相关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10天 以上(流腮最常30天) ◎其他呼吸道道传染病5天以内:肺结核除外
----肠道传染病:5天以内-----伤寒除外(10天以上)
----血液及性传(艾博拉):略长
----病毒性肝炎:1个月以上,乙肝最长
病后免疫持久力
(与是否再次感染、疫苗效果有关)
血液、体液、血制品:乙肝、艾滋病等 • 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
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
疫情现场调查时: 注意含盖这些要素
自然因素:指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包 括地理、气象和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的 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 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流行有决定 性影响。
细菌繁殖体(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

(艾滋病病毒)
关于病毒抵抗力 (脂质包膜)
• 病毒有包膜:抵抗力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 无包膜病毒:则抵抗力相对较强,对乙醚和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包 括:
----肠道病毒(小RNA病毒):脊髓灰质炎、甲肝病毒、引起手足口 病及出血性结膜炎的病毒(EV71、艾柯病毒、柯萨奇病毒)
咽喉部:采咽拭子、呼吸道抽吸物 粪便中:采集粪便、肛拭子 血液中:采血液做核酸(登革热、 艾博拉、艾滋病、乙肝、丙肝、 其他出血热)
• 脑膜炎球菌:容易自溶,需床边接种。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最适培养温度:25-30度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4周,才可见菌落
二、流行病学
潜伏期(难记忆)
(关系到密接观察期) •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周左右(乙脑(4-21)、
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森林脑炎、发热血小板减少征、 恙虫病、q热等)
尽量搞清楚
影响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 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麻疹、肺结核、非典) 水、食物、苍蝇(伤寒、甲肝、痢疾、霍乱) 日常生活接触( 手、用具、玩具等)
虫媒传播:蚊子、虱子、跳蚤等(疟疾、乙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