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20世纪上半叶,城市化仅出现在先进的工业国 家,并未在世界范围内铺开。1900年时,城镇人 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只有英、澳、德三国。 1940年增加到十几个,大部分为发达的工业国。 二战后,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从50年代到 7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殖民地半殖民 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 这一切都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表5-3 世界分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960—2000)
续表
世界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
2010年3月25日,联合国发布《世界城市化展 望》,表明世界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 其中,北美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欧 洲和大洋洲处于高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70%—82%之间。这些地区城市化的水平将继 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除大洋洲以外,这 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有望超过84%。 相比之下,2010年非洲和亚洲仍以农村为主, 分别只有40%和42%的城市化水平。
早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 东汉末期,北方军阀混战,黄淮流域经济破坏。 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唐后期成为中国新的经 济重心。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特点:
三国以后,南方成为中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地区, 南方的城市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北宋时期产生了“城市革命”
北宋时中国“城市革命”表现: 业模式)被打破。破城开店、夜市、商品经济出现
世界特大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60—2000)
世界40O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1960—2000)
巨型城市(城市集聚区)
巨型城市:城市人口超过800万。
纽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800万,1920年人口达849万,
1930年人口超过1000万。1950年伦敦人口超过1000万。随 后,东京-横滨突破1000万。
70年代,大阪-神户、墨西哥城、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
斯人口超过1000万。巨型城市也增加到17个。 201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300万(市区户籍人口近1000万) 北京常住人口2200万(市区户籍人口近800万)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核心区域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城市化加速,发达国家 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地域。
一、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
自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解体,至战国后 期,封建制度确立。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分化明显。 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时期,城市发展主要特征: 1.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城市经济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中国封建社会早中期的城市发展
自17世纪起,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 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 响,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17世纪初,伦敦、那不勒斯、米兰、巴黎人口 达20万,罗马、巴勒莫、里斯本人口达10万。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化特点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是近代城市发展的一
个重要特点。
中世纪末,即15—17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
欧洲“自由城市”的形成
欧洲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 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 心、管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与古希腊城 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共和政体。 12—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 那亚、德意志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克隆 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国家。 至今,汉堡、不来梅仍拥有庞大的自由港区。
西方国家的近代城市化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英国是近代城市化最早的国 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一大批工业城 市迅速成长起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利 物浦等。 从1801—1851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 增为265个。城镇人口由26%增为45%,1900年上 升为75%,成为世界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相继开 始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 的主要时期。从此,在亚欧非大陆上, 从西部到东部,城市文明蓬勃地兴盛起 来。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指出: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时期,从罗马帝国消亡至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持续1000年。中世纪是欧洲 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殆尽。 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是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南下的日耳曼人以农耕为主,加上频繁的战争使 商路断绝,手工业、商业萧条,人们生活重心转 入乡村,这些因素使欧洲很多城市衰落,如罗马 城由近百万人减至4万多人。
运动和新航线的开辟。使世界经济中心从意大 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在那里逐步 兴起很多工商业城市。
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城市发展进入一个 崭新的时代。 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一 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煤田和沿海地区)形 成城市密集区域。 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 大西洋沿岸地区和五大湖地区都形成城市密集 区域。
二、当代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 化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 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 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市 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特大城市发展迅速
1900年,全世界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13个; 1950年增为71个;1960年达114个,其中62个在发 达国家,52个在发展中国家,居住在特大城市中 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9.5%。 1960年以后,世界的特大城市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其中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城市。
新兴国家城市化加速
19世纪末,美国、德国等新兴国家赶了上来。1900 年,纽约人口超过巴黎,1920年又超过伦敦,成 为世界最大城市。同一年,柏林、东京等城市人 口超过了巴黎。 1920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次成为第10大城 市,之后,上海、加尔各答进入世界头10位城市 之列,显示了它们已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较小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据估计,1400 年,仅巴黎人口达27.5 万,布鲁日、威尼斯人口 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 萨、根特等人口在4—5万之间。
与西欧城市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 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 开罗人口达30到40万,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1949年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
一、当代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表5-2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50—2020)
一、当代城市化进程加速
1950年,世界城市化率为 29.2%,1980年上升到 39.6%。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1%(以常住 人口算,如以户籍人口算则只有31%,全国有2.6亿 无户籍城市居住人口)。 2010年3月,联合国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全 球城市化水平已达50.5%,即有35亿居民生活在城市。 呈现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态势。北美洲、拉丁美 洲、加勒比地区,欧洲和大洋洲处于高度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从大洋洲的70%至北美洲的82%之间不等。
3、世界城市体系建立
世界城市体系建立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 个特点。
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其城 市也居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 丹是国际商业、金融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 策中心。Fra bibliotek表5-1
1850—1950年世界头10位城市的变化
1850年前10大城市封建国家7个
戈特曼1989年提出世界上6大都市带: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2)日本东海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3)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4)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5)英格兰大都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五大湖沿 岸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都市带 沪宁杭 都市带
1850年,世界头10位城市中,资本主义国家仅3 个,封建国家却有7个,中国占4个。
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推进 和广大亚非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国 家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
19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 位,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1875年达到它的高 峰,为第二大城市巴黎人口的2倍。
第二节 1949年前中国城市发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 一。中国城市文明从未中断,研究中国城市的发 展史,不仅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当代中国城市化的 进程,也有助于中国城市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等方面的研究。
1949前,中国城市发展大致可分五个时期:城 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 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
著名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1957年首先提出大都市 带概念,他认为,大都市带是消灭了城市与乡村 明显的景观差别的地区;一个大都市带,至少应 居住2500万的城市人口,过着现代城市方式的生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