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业、金融的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策的重要中心。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竞争和发展不平衡性,使它
们首位城市的发展有所不同,并进一步影响世界最大城市 的规模分布变化(表5-1)。
表5-1 1850—1950年世界头10位城市的变化
1850年殖民主义刚开始之际,世界头10位城 市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仅3个,属于封建国家 的却有7个,其中中国占4个。
3、城市规模较小,但商业比较繁荣。
现代国家的产生也促进城市化发展
自17世纪起,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 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 响,城市规模迅速扩张。17世纪初,伦敦、那 不勒斯、米兰、巴黎人口达20万,罗马、巴勒 莫、里斯本人口达10万。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化特点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是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 重要特点。
随着亚非国家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这些国家出 现二元城市结构:即封建城市体系与近代城市并 存。
3、世界城市体系开始出现
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它们的
城市也居世界城市体系的中心地位。 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丹是国际商
确实,罗马帝国的消亡使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而南 下的日耳曼人以农业耕作为主,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轻, 加上频繁的战争使商路断绝,手工业、商业萧条,人们 生活重心转入乡村,这些因素使欧洲很多城市衰落,如 罗马城由近百万人减至4万多人。
中世纪欧洲主要城市形成
但是,欧洲的城市并没有完全消亡,中世纪后半 期,约从11世纪以后,城市在欧洲再次出现,因 此,笼统地说中世纪是“黑暗时期”是不确切的。
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 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到40万,显示了更高 的城市发展水平。
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
1、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如汉萨同盟。 最多时参加城市达160多个。
2、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 城市等政治客体,说明城市在地区政治经济结构中 的地位,也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优选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 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时期; 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 要时期。从此,在亚欧非大陆上,从西部到 东部,城市文明蓬勃地兴盛起来。
1920年,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次成为第10大 城市,之后,又有上海、加尔各答进入世界头10 位城市之列,显示了它们已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城 市,这与北京等封建城市的衰落形成鲜明对照。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的推进和广大亚非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开始遥遥领先。 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霸主 地位,首都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1875年 达到它的高峰,为第二大城市巴黎人口的2倍。
19世纪末,美国、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赶了上 来。1900年,纽约人口超过了巴黎,1920年又超 过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同一年,柏林、 东京等城市的人口也超过了巴黎。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相继开始 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
2、亚非国家出现二元城市结构
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西方国家开始向海外实 行殖民扩张,掠夺亚非拉大陆的各种物产与原材 料。亚非拉国家的沿海地区成为其桥头堡,也逐 步形成城市。如南亚的孟买、卡拉奇、科伦坡, 东南亚的新加坡、曼谷、雅加达,我国的香港、 上海、大连、青岛等。
中世纪末,即15—17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 运动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中心从意大利 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在那里逐步兴 起很多工商业城市。
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城市发展进入一个 崭新的时代。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 迅速集中,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煤田和 沿海地区)形成城市密集区域。如英国的兰开 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大西洋沿岸地 区和五大湖地区都形成城市密集区域。
西方国家的近代城市化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近代城市化最早 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一大批工业 城市迅速成长起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利 物浦等。
从1801—1851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 增为265个。城镇人口由26%增为45%,1900年上 升为75%,成为世界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12—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 那亚、德意志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克隆 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国家。
至今,汉堡、不来梅仍拥有庞大的自由港区。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较小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据估计,1400 年,仅巴黎人口达27.5 万,布鲁日、威尼斯人 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 罗伦萨、根特等人口在4到5万之间。
公元9世纪随着查里曼大帝国的建立,城市生活 方式在欧洲重新复苏,欧洲形成一些新的城市中 心:巴黎、西班牙的科尔瓦多(16万人)、土耳其 的伊斯坦布尔(30万人)、意大利的罗马、威尼 斯、那不勒斯、热那亚等。
欧洲“自由城市”的形成
欧洲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 由城市”、“帝国城市”。实际上以城市为中 心、管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与古希腊城 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封建制下的共和政体。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称城市的出现是人 类史上的一次革命,他还强调了在产生古代 文明的泛滥平原上灌溉过程与广泛的贸易活 动兴起在城市革命上的重要性。
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罗马帝国消 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续达1000年。传统见 解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 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