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分数:2.00)A.姓名B.性别C.年龄D.主诉√解析:解析: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分数:2.00)A.生活经历B.精神情志C.饮食嗜好D.素体健康状况√解析:解析: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有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3.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属(分数:2.00)A.阴虚潮热B.骨蒸劳热C.日晡潮热√D.阳明潮热解析:解析:日晡潮热为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为骨蒸潮热。
4.厥阴头痛的特点是(分数:2.00)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B.后头痛连项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D.巅顶头痛√解析:解析: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痛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
5.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分数:2.00)A.胃阴不足B.脾胃湿热C.胃火亢盛D.胃强脾弱√解析:解析: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
6.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分数:2.00)A.阴虚证B.湿热证C.痰饮内停D.瘀血阻滞√解析:解析: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淤血的表现。
因淤血内阻,津失输布,故口干,体内津液不亏乏,故但欲漱口不欲咽。
7.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分数:2.00)A.脾虚湿注√B.冲任亏虚C.肝经郁热D.湿热下注解析:解析: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多因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
8.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分数:2.00)A.隐痛B.绞痛C.胀痛√D.灼痛解析:解析:胀痛之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
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
9.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分数:2.00)A.肝胆火盛√B.阴虚火旺C.肝肾阴虚D.肾精亏损解析:解析: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属实证。
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雍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物损伤耳窍所致。
10.消谷善饥是因(分数:2.00)A.脾胃虚弱B.肝胆湿热C.胃阴不足D.胃火炽盛√解析:解析:消谷善饥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
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11.尿后余溺是由下述何项所致(分数:2.00)A.肾阳不足√B.肾阴亏损C.瘀血内阻D.肾气不足解析:解析:尿后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住与尿路所致。
12.崩漏的表现是(分数:2.00)A.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B.非经期出血不止√C.经行点滴即止D.经期经常错后解析:解析: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引道出血的症状。
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
13.手足心出汗多属于哪一个脏的病变(分数:2.00)A.心B.肺C.脾√D.肝解析:解析:手足心汗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
手足心微汗出,多为生理现象。
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14.下列哪一项属于主诉问诊的内容(分数:2.00)A.是否患过麻疹B.服药有无不良反应C.有无不良生活习惯D.当前最痛苦的症状√解析:解析:因为问主诉是指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所以“当前最痛苦的症状”属于问主诉的内容。
15.症见自觉怕冷,得温可以暖解者属于(分数:2.00)A.恶寒B.畏寒√C.寒栗D.恶风解析:解析:病人自觉怕冷,得暖可以缓解者是阳虚所致的畏寒。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气虚 B.血虚 C.血瘀 D.肝郁(分数:4.00)(1).月经先期,量多色淡是(分数:2.00)A. √B.C.D.解析:(2).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月经先期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出血月经提前7天以上的症状。
多因脾气亏虚,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或因阳盛血热,阴虚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所致。
月经后期是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出现月经延后7天以上的症状。
多因营血亏损,肾精不足,或因阳气虚衰,无以化血,使血海不能按时蓄溢所致;亦可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畅所致。
A.问病人社会经历 B.问发病的时间与诱因 C.问素体健康状况 D.问病人的饮食嗜好(分数:4.00)(1).属于问现病史的是(分数:2.00)A.B. √C.D.解析:(2).属于问既往史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现病史是指从疾病内的发生到就诊时病情演变过程,包括发病的环境与时间,有无明显的发病原因和诱因等,所以“问发病的时间与诱因”属于现病史得内容。
既往史是指病人以往的患病情况和健康状况,包括素体健康状况,如健康,虚弱或多病等。
A.寒湿内盛 B.湿热内阻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分数:4.00)(1).症见渴喜热饮者,其病机是(分数:2.00)A.B.C. √D.解析:(2).症见漱水不欲咽者,其病机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渴喜热饮为痰饮内停的表观,是因津液停聚,化为痰饮,不能上承而滋润于口腔的缘故。
如果淤血阻滞,气不化津,可见但欲漱水而不欲下咽的症状。
三、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饥不欲食 B.消谷善饥 C.食欲不振 D.厌食(分数:6.00)(1).胃阴不足之人可见(分数:2.00)A. √B.C.D.解析:(2).食积肠胃之人可见(分数:2.00)A.B.C.D. √解析:(3).胃火炽盛之人可见(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饥不欲食是指病人有饥饿感但不欲进食或进食不多,此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的缘故。
厌食是指病人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若暴饮暴食而致食积肠胃者可见此症。
消谷善饥又叫多食善饥,由于胃火炽盛,腐熟太过,因而有多食善饥之症。
四、 X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6.下述何项属大肠湿热(分数:2.00)A.泻下黄糜B.下利脓血√C.肛门灼热√D.里急后重√解析:解析:下利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均可有湿热积滞交阻肠道,肠络受损所致。
17.下述何项由肾气不足所致(分数:2.00)A.小便失禁√B.小便频数√C.小便涩痛D.小便余沥不尽√解析:解析:小便失禁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即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小便频数因肾阳虚或年老气虚、阳虚,肾之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所致,小便余沥不尽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住与尿路所致。
18.自汗多因(分数:2.00)A.阳虚√B.气虚卫阳不固√C.邪正相争D.阳气暴脱解析:解析: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
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
因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动则耗伤阳气,故活动后汗出尤甚。
19.便次减少,质地干燥,排解艰难的便秘病症,其形成的原因有(分数:2.00)A.热结√B.阴寒√C.气滞√D.阳虚√解析:解析:便秘是指便次减少,质地干燥,排解艰难的病症。
可因热结肠道(热秘),阴寒内盛(冷秘),气机闭阻(气秘),阳气虚弱(虚秘),以及津血亏虚肠道失润而致。
20.经行腹痛者称为“痛经”,形成的原因多为(分数:2.00)A.气滞√B.血瘀√C.寒凝√D.阳虚√解析:解析:痛经有虚实之分,实性者多为气滞(胀痛)、血瘀(刺痛)、寒凝(冷痛);虚性者多为阳虚(隐痛)、气血虚(经后少腹空痛)。
21.对易致小儿发病的原因重点询问(分数:2.00)A.伤食√B.外感√C.先天因素D.外伤解析:解析:临证时要重点询问小儿的喂养情况,了解有无伤食;受惊吓、受凉等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22.多寐的常见原因是(分数:2.00)A.阴阳失调,阳虚阴盛√B.大病之后,正气未复√C.痰湿困脾,清阳不升√D.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解析:解析:多寐是指精神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症状。
又称嗜睡、多眠。
多因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所致。
常见原因有: (1)困倦易睡,伴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苔腻,脉濡者,为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
(2)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形体衰弱,纳呆腹胀,少气懒言者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心失所养。
(3)精神极度疲惫,神识朦胧,困倦欲睡,肢冷脉微为心。
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
(4)大病之后,精神疲乏而多寐为正气未复。
所以本题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