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之美
淡之美(李国文)
教学目标: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
3.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谈体会。
作者说:“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您更倾向于哪种人生哲学?请阐述您的看法。
五、拓展训练,学以致用
1.学生自己谈谈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对于一直存在的困惑是否有了新的看法。(最好能让学生讲学习本文之前和之后的想法的对比谈出来。
③作者为了突出“淡之美”,用了“工笔画与水墨画”和“咖啡与茶”两组对比,请分别说出各自突出了“淡之美”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富含哲理的句子,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①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②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③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2.教师讲解。
教师既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现实生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也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阐释这一思想的来源;还可结合中国古人的一些例子进行阐释,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追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超脱,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的豁达淡然等。
四、指导阅读,领会文章主旨,让学生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所以对人生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建议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处理:
1.让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开展讨论,如学生可能会提出:
淡美人生是不是有些消极?作者主张在处理感情关系时也要求淡,是不是让人变得冷漠?教师可视学生情况,或由全班学生讨论解决,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谈谈对这篇散文的感受
三、指导美读,品味其情韵,展开讨论,教师点拨解疑
1.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明确以下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①从全文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请用结构相似的短语概括说明)
②文中女孩子淡妆与浓妆的对比,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对比,各突出了“淡之美”的什么特征?
2.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情景假设,比如将来美容美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美发店给顾客洗头时,遇到刁难的顾客,该以怎样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幼教专业的学生遇到不无法理喻的家长时该怎样和家长进行沟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