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声现象1. (2018原创)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乐”,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萍萍耳中的,她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2. (2018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3.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98第2题)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锣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当他用手按住鼓面时,鼓声就停止,因为鼓面停止了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 (2018泰州)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5. (2018平顶山模拟)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第5题图第6题图6. (2018原创)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铙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击大钹和小钹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锣声和铙钹声的.第7题图7. (2018新乡模拟)如图所示,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它们的音调________,响度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8. (2018洛阳二外模拟改编)小明听歌时为了不影响别人而戴上耳机,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9. (2018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第9题图A.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10. (2018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图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 (2018原创)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 关于小丽演唱“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的声音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1题图A. 乐谱中各个音符表示的是不同的音色B. 小丽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并且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C. 小丽的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振动幅度逐渐增大D. 我们能听到小丽的歌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第1讲声现象1.振动能量2.空气音色3.响度振动4.振动高【解析】对着试管口吹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加水后,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5.音色响度【解析】由于每个人声带的结构等不同,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响度的大小与振幅、与声源的距离及分散程度有关,与声源相距越远,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因此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6.音调音色【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对击大钹和小钹时,力的大小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钹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但是钹的横截面积不同,导致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7.不同相同【解析】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瓶中水的多少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说明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8.传播过程中能量响度9. A【解析】分贝(dB)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的单位,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声音的响度变大,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选A.10. D【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大、音调高,B错误;抽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人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小的缘故,C错误;实验中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出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D正确.11. D【解析】乐谱中各个音符表示的是不同的音调,A错误;图中音调升高→频率升高→声带振动加快→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减少,每秒振动的次数增加,B错误;声源振动的幅度与频率无关,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D正确.第2讲光现象一、填空题1. (2018原创)雨后彩虹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彩虹美丽色彩中的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其中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蓝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2. (2018信阳一模)如图所示的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的,影子的形成可利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验钞机是利用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的.第2题图第3题图3. (2018扬州)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4. (2016云南)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______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5. (2018甘肃省卷)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市安宁区召开了第34届桃花节,桃花节上游人如织,香气袭人.游人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________________;游人穿行于仁寿公园,公园中人工湖湖水清澈,鱼翔浅底,看到湖里的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___像.6. (2018平顶山模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是枉凝眉曲中的点题之句,这里的“水中月、镜中花”是由于__________形成的;“潭清疑水浅”,这里的“水浅”是由于__________形成的.7. (2018省实验一模)1.8 m高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 m 处,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为________m,若人以0.5 m/s 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8. (2018原创)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厚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着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虚像大约相距12 mm,玻璃板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mm.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__发现火源,可用________(均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二、选择题9. (2018天津)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 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10. (2018郑州二模)如图是生活中一些光现象的实例,其中成像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11. (2018重庆B卷)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12. (2018新乡模拟)夏季辉县八里沟景区的风光很美,可以看到“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的景象,若水深8 m,在距离水面3 m处有一小鸟正在空中向下俯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小鸟的像距水面8 mB. 小鸟的像越来越大C. 鸟在水里是光折射成的像D. 鸟在水里是光反射成的像13. (2016湖州)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的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第13题图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4. (2018日照)(双选)关于下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14题图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只有部分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C. 图丙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说明光通过小孔是沿直线传播的D. 图丁中,人眼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三、作图题15. (2016郑州二模)如图所示,纸板M中心处有一小孔,发光体AB正对小孔,N是光屏,虚线为光屏的竖直中线,请在图中画出发光体AB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光路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6. (2018宜昌)竖直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17. (2018黔东南州)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18. (2018贵港)如图所示,S为竖直放置的玻璃砖前的一发光点,由S发出的光经平直玻璃面AB反射后通过M点,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该入射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四、实验探究题19. (2018新疆建设兵团)(4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第19题图(1)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NOF上可看到反射光OF,若将纸板NOF向后折,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应在____________.(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会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20. (2018省实验二模)(4分)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玻璃板的一面镀半透膜,成像效果较另一面好.第20题图(1)实验时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经玻璃板所成的像.(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为了便于观察,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 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不透明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D.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3)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在虚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眼睛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即可.(4)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但是像到玻璃板镀膜一面的距离总是大于物到玻璃板镀膜一面的距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分冲关)1. (2016郑州二模)小雨乘坐一电梯时发现电梯轿厢内左右两侧都安装有平面镜,如图所示是她用手机拍摄一侧镜面时的照片,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物体在一侧的镜中可以成________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题图第2题图2.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29第4题)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_射到空水槽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 (2018原创)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光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可填入()第3题图A. 手影游戏B. 海市蜃楼C. 立竿见影D. 水中倒影4. (2018原创)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图所示,其中解释合理的是()A. 驾驶员从汽车内后视镜中看到的车后实物变小,观察范围更大B. 驾驶员从汽车内后视镜中看到的实物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C. 汽车内后视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汽车内后视镜实质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第4题图第5题图5. (2018原创)(双选)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 A处应是紫光,B处应是红光B.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混合而成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迅速上升6. (2018兰州)如图所示,在练功房一侧墙壁上装有一块平面镜,某同学从A点用一激光笔向镜面照射,在天花板B点看到一光斑,请画出该光斑形成的光路图.第6题图第7题图7. (2018随州)如图,人眼在E处通过碗的边缘D点刚好能看到空碗底部硬币的左边缘A点,碗里缓慢加水,当水面到达C处时,人眼仍在E处,但能通过D点看到硬币的右边B点.用一条光线示意以上光学现象(并画出水面、法线).8. (2018常州)运钞车车厢内,人眼挨着玻璃砖观察车外,请通过光路作图(保留痕迹),标出人眼看到车外的范围.第8题图第9题图9.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100第16题)如图所示,在池塘上方A处有只小鸟,请画出在池塘上方能看到水中小鸟倒影的范围的光路图.第2讲光现象基础过关1.折射绿等于【解析】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2.直线传播紫外线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解析】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像.4.一定虚【解析】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则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也一定能够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能看到驾驶员,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则他看到的是驾驶员在后视镜中的虚像.5.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折射虚【解析】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此时人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6.人的影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指:本人、地面上人的影子和酒杯中人的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人在地面的影子;“水中月”、“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折射现象.7. 1.8 18.6红外线激光【解析】硬币放在厚玻璃上,硬币与它的像的距离是12 mm,则硬币与反射面的距离为6 mm,即玻璃板厚6 mm;由于物体温度升高时,辐射的红外线增强,因此可以利用红外线探测火源;由于激光的方向性比较好,可以利用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9. D10. B11. D【解析】“锦鳞游泳”是指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在游泳,这是折射形成鱼的虚像,A错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因此月亮不是光源,B错误;湖面闪着金色的光,这是由于湖水反射太阳光所致,C错误;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正确.12. D【解析】由于小鸟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人们可以看到水中小鸟的像,C 错误,D正确;反射现象中,物与像等大、等距,则小鸟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3 m,A错误;小鸟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随小鸟与水面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B错误.13.C【解析】潮湿路面相当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干燥路面发生漫反射,A、B错误;潮湿路面发生镜面反射,如题图所示灯光照射后反射到右边,无光线反射回眼中,驾驶员看到路面更暗,C正确;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错误.14. BD【解析】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错误;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到,故所成像为实像,C错误.15.如答图所示第15题答图【解析】A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沿直线射向光屏,形成像点A′;B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沿直线射向光屏,形成像点B′;连接像点A′、B′,则A′B′为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答图所示.16.如答图所示第16题答图【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首先作出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连接A′和人眼,与平面镜相交于点O,连接AO,为入射光线,O与人眼的连线为反射光线.17.如答图所示第17题答图【解析】过反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为光源S;作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为像点S′.也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其交点即为像点S′,然后作出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点光源S.18.如答图所示第18题答图【作图步骤】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像点S′;②连接S′M交镜面于点O,则O 点为入射点,OM为反射光线;③连接SO,即为所求的入射光线;④过O点作出法线,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从而作出OC即为所求的折射光线.19. (1)(2分)不能同一平面内(2)(1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1分)光路可逆20. (1)(1分)A(2)(1分)BCD(3)(1分)B(4)(1分)玻璃板较厚,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与像重合,其实是玻璃板后蜡烛折射形成的虚像与玻璃板前蜡烛反射形成的虚像重合,而蜡烛在像的后面【解析】(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像的大小、位置等,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A正确;物体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B错误;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在玻璃板与蜡烛的像之间放一不透明挡板,人眼在蜡烛一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的像,C错误;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若只改变玻璃板的位置,不改变蜡烛A、B的位置时,B与A的像不能重合,D错误.满分冲关1.反射无数光线在两个镜面间多次反射成像【解析】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由于两个平面镜平行,光可以在两个镜面之间发生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成一个像,因此可以成无数个像.2.直线传播左不变【解析】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会向法线处靠拢,光斑向左移,但入射角大小不变,则折射角大小不变.3. B4.D【解析】实物的大小不变,由于观察角度,看到的范围变小,A错误;驾驶员从后视镜看到实物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错误,D正确;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等距的虚像,C错误.5. BD【解析】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在光屏上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因此A处应为红光,B处为紫光,A错误,B正确;A的外侧是红外线,B的外侧是紫外线,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C错误;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温度计放在红外线处,温度计示数上升,D正确.6.如答图所示第6题答图【作图步骤】先通过平面镜作出点光源A的对称点A′,即为A的像;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答图所示.7.如答图所示第7题答图8.如答图所示第8题答图9.如答图所示第9题答图【解析】过A点作关于池塘水面对称的小鸟的像点A′,连接A′与池塘左侧,则左侧边缘上方为反射光线,连接A与池塘左侧,为其对应的入射光线,则该光路为人恰能在池塘左侧看到小鸟的倒影的光路;同理可作出人从池塘右侧看到小鸟倒影的光路.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过关)一、填空题1. (2018洛阳二外模拟)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2. (2018成都A卷)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下图中的________图,应该佩戴由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第2题图第3题图3. (2018开封一模)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用放大倍数是10倍的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3°,他用放大镜看到的角度是________.4. (2018苏州)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的条件.第4题图第5题图5. (2015陕西)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__镜.6. (2018郑州外国语一模改编)将一个4 cm高的物体放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前,且距离凸透镜12 cm 远,则该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高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 cm,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应用此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7. (2018原创)现代遥感卫星,能在空中24小时不间断的拍摄地面上的景物.拍摄时,感光元件即光屏应略大于一倍焦距处才能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卫星在空中运行到________(选填“近”或“远”)地点处进行拍摄时,可使拍得的范围最大.二、选择题8. (2015南宁)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 此透镜是一个()A.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第8题图第9题图9. 昆虫观察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则他应该选()A. 焦距为4 cm的凸透镜B. 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C. 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D. 焦距为2 cm的凸透镜10. (2018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11. (2018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 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 三个方面都相同D. 三个方面都不同第11题图第12题图12. (2018原创) 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 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水杯下半部分的箭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是投影仪D. 要使水杯下方的箭头所成的像变小,可将纸片靠近水杯13. (2018原创)(双选)如图甲所示,人眼能看到凸透镜左侧烛焰所成放大的清晰像.若在蜡烛和它的像之间放置一足够大的不透明薄板,其他都不动,如图乙所示,则()第13题图A. 人眼还能看到这个清晰的像B. 人眼能直接在薄纸板上看到清晰的像C. 适当将蜡烛靠近透镜,它的像可能与薄板重合D. 适当将蜡烛远离透镜,它的像可能与薄板重合14. (2018天津)(双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