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改革创新
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从500年来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背后,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规律。
这些国家都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经济、军事和社会上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机器生产的制造业。
(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电子技术的普遍运用。
(科技)
到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切都在不断的进步中
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④。
(教育、文化)
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经济)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各国都不断扩充军事力量进行殖民统治(军事)
社会体系的不断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
一、世界大国的改革创新
一、英国①
1、1215年英国当时的国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开始
《大宪章》:表明了“法律至上”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立宪政奠定基础
2、英国革命(1640-1688)——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被迫恢复议会,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用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这年,英国成立共和国。
1660年詹姆士二世复辟,1688年,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国王专制统治,发动了宫廷政变,是的国王的女儿和女婿威廉共同执政——英国进行“光荣革命”。
3、《权利法案》(1689)——君主立宪的权利
,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4、工业革命的完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的第一个工业部门的诞生——棉纺织业,并发明了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动力问题。
紧接着进行了运输革新,发明了蒸汽机车并建成使用第一条铁路。
工业革命是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了封建生产方式,是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
经济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商品贸易均居世界之首。
政治上: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从此之后英国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的进程。
最终是英国发展成令人惊叹的“日不落”帝国。
二、德国②
1809年,普鲁士实行教育免费,而不上学要缴纳罚款。
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称为公民应尽的义务。
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
建立了关税同盟和铁路网。
19世纪中期,关税同盟经济总产量已经是欧洲第三,仅次于英国法国。
1、1848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改革失败,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统一德意志的任务。
1925年以后封建势力又占据优势,资产阶级步步退让,最后导致共和国的崩溃。
2、容克贵族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德国统一这一创世伟业。
(1862年)
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进而也使封建容克贵族的影响不断扩大。
3、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9)。
1871年德国统一。
这是德国资本主义的奠基阶段。
在这一时期,德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国家。
4、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
这是德国资本主义演变和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胜利和旧专制政府的垮台,魏玛共和国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使德国资产阶级以统治者的身份初次登上德国政治舞台。
5、第三帝国时期(1933-1945)。
希特勒第三帝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实行一党专制的极权主义独裁统治。
6、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时期(1949))。
二战后由英美法三国扶持建立起来的联邦德国。
结合本民族的特点,确立了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使政治与经济逐步实现了相对同步、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状态,社会也得到了全面进步,是一个真正完备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三、日本③
1、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
2、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末)
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政治上:破除就政治体制,废除封建制度,实行“四名平等”,实现国家统一。
经济上:殖产兴业,创办官营企业,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奠定工业化发展。
军事上:国富兵强,实行义务兵制度,建立军事院校,鼎力扶植军事工业,是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文化上:文明开化,教育改革,传播西方启蒙思想,进行欧化运动。
几次的改革是日本改变了落后的实现,使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军事日益强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行列。
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第三大经济强国。
二、中国的改革创新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最终还是为了维护清朝政府的统治,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张“师夷长技”,但是最终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1898年)
在《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的背景下,进行了公车上书、拒和、迁都以此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主要从政治上继续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设立工农商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海军,裁剪旧军队,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开办京师大学堂。
但是最终触犯的慈禧太后的利益导致变法的失败。
但是也给了启示旧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土地改革(1952年底)
废除了地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至此彻底结束了在中国存在的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4、三大改造(1956年底)
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
5、改革开放(1978年)
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提高。
是中国真正走向富强,走向崛起。
三、各国崛起给中国崛起带来的启示
各国崛起给我们的启示: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盛。
只有不断地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富国思想,不断地推行改革,才能使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大国,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稳定,政府和群众相互信任,内部凝聚力,国家制度的健全。
一个国家要崛起,思想必须要创新,如果思想被束缚了,就无法创新。
国民素质越高越好。
教育普及率是一定的。
文化的作用就在此体现了,一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取决于产生这种文化的强盛经济。
还有体制创新,如荷兰的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
荷兰,英国和美国,对于市场经济接力棒的发展。
英国建立的一套稳定的新政治制度。
美国在宪法之下,有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
各国的发展模式都必须靠自己的寻找,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走自己的道路。
后进国家需要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赶超。
如俄国,德国,日本。
由国家来推进经济建设。
最终一个国家的崛起不是但一方面的发展,必须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经济、军事和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①.视频《大国崛起——英国》
②.视频《大国崛起——德国》
③.视频《大国崛起——日本》
④.维基百科——柏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