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进展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讲玉米产业进展
一、玉米的起源及用途
(一)玉米的起源
玉米(Zea mays L.)又名玉蜀黍、苞谷、苞米、玉茭、玉麦、棒子、珍宝米等,属禾本科玉米属。
玉米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
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专门大,分布也专门广,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要紧粮食之一。
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迅速,产量高;茎含糖量高,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丰富,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适于作青贮饲料和青饲料,被称为“饲料之王”。
原产于南美洲,人类种植玉米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
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其中,云南是世界糯玉米的起源中心之一。
玉米是四碳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光合效率高,因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玉米能够与豆类、麦类、薯类等作物间作、混作、套种,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增产粮食有专门大意义。
玉米是喜温作物,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是10℃,最高温度是40℃。
其中,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
拔节期日均18℃以上。
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阻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
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
在引种过程中,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故应考虑引进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延迟成熟,故应考虑引进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二)玉米的用途
1、直接食用。
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0%、脂肪4.9%、蛋白质9.6%。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食,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 ,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
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但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
在生活水平较低地区,玉米是重要的口粮。
2、饲料用途。
玉米是"饲料之王"。
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进展的重要基础。
3、工业加工用途。
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
(1)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产的,美国等一些国家则完全以玉米为原料。
在发达国家,玉米淀粉加工已进展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
(2)玉米的发酵加工: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可用来生产酒精、啤酒等许多种产品。
(3)玉米制糖:随着科技进展,以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正在兴起,品种、产量和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制糖工业尤为引人注目。
专家可能,以后玉米糖将占甜味市场的50%,玉米将成为要紧的制糖原料。
(4)玉米油: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
其中
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有防治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玉米油还有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欢迎。
(三)玉米的分类
1、中国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和美国标准差不多上依据种皮颜色将玉米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黄玉米。
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
美国标准中规定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5.0%。
白玉米。
种皮为白色,并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
美国标准中规定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2.0%。
混合玉米。
我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
2、依照子粒的组成成分及专门用途,可分为一般玉米和特用玉米两大类。
生产上种植的玉米要紧是一般玉米,绝大部分用作饲料,其它还少量种植特用玉米:
(1)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在适宜采收期内,蔗糖含量是一般玉米的2~10倍。
通常分为一般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要紧用于鲜食。
(2)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糯玉米除鲜食外,依旧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
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能够鲜食或制罐头。
在工业方面,糯玉米淀粉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可作为增稠剂使用,还广泛地用于胶带、粘合剂和造纸等工业。
我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进展特不快。
(3)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量超过8%的玉米类型,一般玉米的含油量为4%~5%。
要紧用于加工玉米油,利用其优良的品质用作青贮玉米,作为奶牛的优质饲料。
(4)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一般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0.2%左右。
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专门高,相当于脱脂奶。
用于饲料养猪,猪的日增重较一般玉米提高50%~110%,喂鸡也有类似的效果。
(5)爆裂玉米: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乳含量高,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
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都市流行。
(6)高淀粉玉米:是指子粒淀粉含量在70%以上的专用型玉米。
(7)紫玉米:是一种特不珍稀的玉米品种,为我国特产,因颗粒形似珍宝,有“黑珍宝”之称。
(8)青贮玉米。
具有专门高的生物产量,用作动物的青贮饲料。
3、按玉米籽粒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
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差不多上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
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
籽粒品质好,是我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要紧作食粮用。
(2)马齿型,又叫马牙型。
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因此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
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
它是世界上及我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3)半马齿型,也叫中间型。
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
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
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我国栽培较多。
(4)粉质型,又名软质型。
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
无光泽。
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我国专门少栽培。
(5)有稃玉米。
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4、按照生育期、积温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
(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
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
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3)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
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
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二、国内外玉米生产进展现状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1年世界稻谷平均单产256.8公斤/亩,小麦为179.1公斤/亩,玉米为286.4公斤/亩。
1、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我国种植玉米尽管仅有400多年的历史,但进展十分迅速,
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玉米生产进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领先水平,种植面积从1980年的3亿亩增加到2004年的3.8亿亩,增加27%,单产从204公斤增至341.3公斤,提高67.3%,是全世界玉米面积和单产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大国,统计资料显示:1.世界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前五个国家依次是:美国—44792万亩(占世界玉米面积的21.3%),中国—36105万亩(17.2%),巴西—16437万亩(7.8%),墨西哥—12750万亩(6.1%)和印度—9300万亩(4.4%)。
2.玉米总产量最高的前五个国家依次是:美国—24749万吨(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1.2%),中国—12039万吨(20.0%),巴西—3004万吨(5.0%),墨西哥—1642万吨(2.7%),法国——1443万吨(2.4%)。
3.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的前5个国家依次是:意大利—570公斤,美国—553公斤,法国—543公斤,加拿大—462公斤,中国—333公斤。
表1 2002-2009年玉米要紧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
年份美国中国巴西
欧盟27
国阿根
廷
墨西
哥
印度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