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美术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 绘画的构图

初中美术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 绘画的构图


四、均衡、 藏露 均衡、
形不见而意现
中西方构图比较一
照相式”构图: “照相式”构图: 西画“照相式” 西画“照相式”构图 即采用焦点透视,如 即采用焦点透视, 同照相按快门一般, 同照相按快门一般, 把对象的造型、明暗、 把对象的造型、明暗、 色彩、体积、 色彩、体积、空间及 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 等瞬间感觉记忆在脑 海里以及画面中—— 海里以及画面中 此之谓“照相式” 此之谓“照相式”观 察法。 察法。
取势、 一、取势、开合 1.气势回旋——S形构图
2.一波三折——Z(之字)形构图 一波三折 Z 之字)
波浪式构图
三角形构图
三叠两段式构图
“三叠”是指 “一层地,二 层树,三层 山”。所谓 “两段”是指 “景在下,山 在上,俗以云 在中,分明隔 做两段”。
天地位置与边角处理
二、虚实、疏密 虚实、
(1)使形象突出,构图中心明确 )使形象突出,
构图中心不是画中央,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 构图中心不是画中央,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
(2)使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
表现的是开阔而宁静的意境, 表现的是开阔而宁静的意境,利用长方形画幅和水平线给 人以平静舒展的心理作用 。
俄国) 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信 列宾 (俄国)
静物
法国) 夏尔丹 (法国)
无法而法,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研究构图,并不是制定各种条条框框, 研究构图,并不是制定各种条条框框, 而是启发我们的思想,从有法到无法, 而是启发我们的思想,从有法到无法, 从知法到变法又不为法所囿。 从知法到变法又不为法所囿。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你试着任意在16开的纸上摆放三个苹果, 看看他们的外轮廓形成什么型?
答:通常的要求简约,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 绘画构图中,主体物及其所构成的基本形, 中心一般靠近画面的最佳比例分割线。
三角形
在其中一条边处于 水平时,有稳定、 坚实的感觉;有两 条边成多倍地大于 第三条边时(长三 角形),有飞驰、 向上、崇高的感觉。
三、对比、呼应 对比、
1.结构对比:主从、疏密、聚散、虚实、详略、藏露、隐 显、纵横、高低、开合、争让、呼应、动静、阴阳、向背、 起伏等。 2.形态对比:大小、长短、薄厚、方圆、软硬、曲直、曲 伸、凹凸、反正、多少、粗细、钝锐、滑涩、偶奇、动静等。 3.笔墨技法对比:轻重、强弱、浓淡、干湿、枯润、刚柔、 顺逆、收放、松紧、精粗、虚实、繁简等。 4.色彩对比:包括色相、色温、色度和纯度的对比,黑白、 明暗、冷暖、深浅、进退、张缩、清浊、强弱、远近、鲜晦 等。 呼应 山水画的“呼应”,是指画面中的物象彼此联系, 前后、左右、上下相互关联。也称“顾盼”。
圆形
在圆形的构图中, 在圆形的构图中, 圆形的边线无首 尾之别, 尾之别,形状无 方向的变差, 方向的变差,张 力均匀, 力均匀,给人以 流动、饱满、 流动、饱满、完 团实的感觉。 整、团实的感觉。 物象结构成团形, 物象结构成团形, 具有凝聚的整体 感。
从欣赏的角度,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呢? 从欣赏的角度,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呢?
(3)使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
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构 成一种坚实、敦厚、 成一种坚实、敦厚、沉 重的宏大气势, 重的宏大气势,用红色 与将太行山作为抗敌的 历史丰碑立意相吻合。 历史丰碑立意相吻合。
(4)构图给人以形式美感 )
西画构图之形式美----多样、 西画构图之形式美 多样、统一 多样
中画构图之形式美----山水画形式法则 中画构图之形式美 山水画形式法则
绘画构图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
什么是构图? 什么是构图?
在美术创作中, ★ 在美术创作中,构图一般指在平面 的物质空间中, 的物质空间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 位置和关系 ★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和 布局,也称“经营位置” 布局,也称“经营位置”,被认为是 画之总要” 极受重视。 “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中西方构图比较二
笔记式”构图: “笔记式”构图: 笔记式” “笔记式”中国 笔记式” 画,即“笔记式” 观察法, 观察法,没有固 定视点、 定视点、视向和 视线。 视线。画家随着 身体的移动对对 象进行多方位的 观察, 观察,故采用的 是散点与移动的 透视法。 透视法。
山水画构图的特点
一、动静相依 二、整体气势 三、内外联系 四、立意含蓄 五、变异奇险 六、诗意入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