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美术教案 / 初中美术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 (2课时)教学目标在对江南水乡风景的欣赏过程中,了解江南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体会江南秀丽的景色;学习运用版画的基本形式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有江南特色的背景音乐(用第二课中的曲子即可)、有关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生活场景的照片、影像资料(旅游风光片中有很多相关的介绍)。
有关江南的版画作品以及其他美术资料,如印染、刺绣、编织、陶艺等。
教学思路建议1.教师可以从有江南特色的音乐切入,带领学生进入江南的情境之中。
2.教师可以从《忆江南》的诗人手,介绍江南的文化和自然风光。
3.从一两幅典型的江南风景照片人手,体会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之美。
4.从地理课的角度导入,让学生找出我国水网最为密集的地区,说一说当地的自然风貌。
5.从《苏州园林》的课文以及苏州园林的图片中了解江南的园林艺术。
教学活动举例1.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江南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教师充分动员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工作,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提供搜索范围,如相关的网站地址、书籍和杂志目录等。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演示文稿,介绍起来会更充分一些。
课前教师应对学生准备的情况有所了解。
2.学生小组分别进行介绍。
请同学们当一回导游,进行一次江南水乡之旅的介绍。
以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进行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在学生进行介绍的同时,教师做好服务工作。
例如,要准备相应的地理挂图、背景音乐、录像资料。
通过学生的介绍展现出江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内容。
3.教师总结。
江南的地理位置: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江南的建筑特色:民居,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
园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为人做,宛白天成”,将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各式小桥,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优雅、恬适,与自然和谐地相处。
体现出江南文化的丰富多彩,灵秀、清新。
4.学生对江南美的表现。
用语言和速写等形式进行表达和创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版画的制作方法,创作或是临摹一至两幅作品,在版画中表现出江南美。
5.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完成“我的艺术档案夹”。
教学评价建议1.评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2.学生能否体会出江南的美,对江南文化艺术要有一定的了解。
3.学生能否运用版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材释要1.教材所选择的风景图片是从江南的桥、江南的建筑、江南的园林、江南人的生活及劳动的场景中选择的,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的场景。
教师可以从每张图片所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荚,在视觉上游历了一番江南的美景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教材中所选的四幅“桥”的版画,意在让学生感受不同处理方法所产生的各种效果,体会木刻版画的多种表现形式。
可以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喜好,在陈述理由的时候,总结出不同画面的特点。
3.教材中给出了多种艺术形式所表现的江南,让学生对多种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其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擅长的表现形式。
教师在介绍木刻版画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可以多介绍一些其他的版画的制作方法(如纸板画),供学生选择。
补充资料苏州园林及拙政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
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从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15xx年治园经验,城内大小园林至今保存尚好的有69处之多。
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它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
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层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国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二百处,为全国之冠。
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
它还曾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
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y刁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宙,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
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叠翠。
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
巨额“运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
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菩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惫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真颤悬于亭中。
东山上有“待霜亭”。
两山之间,连以滇桥,山间遣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缘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晴亭,此处还有枇杷目、玲辊馆、嘉实事、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鼍点,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则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
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沈水静9旦山”,形柬地概括7这里兼色的特点。
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事,亨酉有曲桥通“柳荫路曲”。
转北至见山楼。
串南有小桥接“倚王轩”,折西印互“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惟一的廊桥。
桥南有小沧浪水田,桥北的“香洲”是一座画舫。
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
“柳荫路曲”南端有半亭“别有洞天”。
进入月洞便是西园,园也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北厅为26座鸳鸯馆,临池养有鸳鸯,南厅因前面小院内植有山茶花称18曼陀花馆。
池东沿墙筑有一条呈波浪形的临水游廊,俗称水廊,它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又一典型形式。
北半部池水环抱中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扇亭等建筑。
酉囤明静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具意境。
苏州刺绣中国刺绣工艺在桌汉时期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刺绣和丝《,是丝绸之路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中国刺绣最突出的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囚/j,的蜀绣。
苏绣的历史悠久,已有xx多年的历史。
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曹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巳能运用平抡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
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
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下超过前朝,山水、事台、花鸟、人物,元所不能,无所不工。
宫廷的大量需要,更使得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
苏绣自古以精细、素雅著称。
构图筒练,主题突出。
其技巧特点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
最细的将一报丝线搿成48股,人用肉眼一般都无法看清。
双面绣是在绣品的正反两面绣田来,两面的形象、针法相同,针脚藏而不露。
1915午,苏绣作品参加7巴章马国际博览会.在海内外名声日隆。
水乡服饰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角直、胜浦、唯事、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殿饰。
她们历来以挠愿搔头、扎包头巾,穿拼挂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美称。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
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
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服饰还有明显的差别。
一般来说,春秋季节服饰的特点尤为突出。
春秋季服饰上装以拼接衫为主,面料多以花布、土布为主要基调,色彩对比鲜明,鲜而不艳、艳而不俗,常用几种色彩的面料拼接而成,剪裁得体,缝工精细,装饰性很强。
它的特点是通过服装的装饰工艺来体现的,有拼接、滚边、纽攀、带饰、绣花等。
而裤子多用蓝地白印花布或白地蓝印花布,裤裆用蓝或黑色士林布拼接。
这些服饰最初由于受布幅的限制和省料而拼接,拼接时由实现实际需要的拼接发展到主观意识的拼接,无不讲究整齐均衡和对称的形式美。
腰部的瞩裙也很有特色,长度齐膝,裙搁极细,搁面和裙带上均有不同工艺的花饰,裙外面系上一条小穿腰,穿腰是与蹋裙相连的辅件。
穿腰上缝着一个大口袋,穿腰四周及带上绣着各种图案的花纹,是服饰中的重要装饰物。
裙的设计是很实用的,劳动时柬了倔裙,腰背不易受风寒,站立时又能增加腰部的力量。
下摆较大,不影响行动,有利于水田操作,又方便于野外小便遮盖,既实用又美观。
水乡地区鞋的特色也很浓。
鞋的形式颇似小船,不分左右,故又称船形绣花鞋,鞋帮两刽合成,鞋面以绣花为主,色彩鲜艳,花样丰富多彩。
船鞋的做工精细耐看,坚固实惠,是水乡妇女传统的礼鞋。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青年妇女以花俏为主,充分利用服饰上的有限空间,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衬托、交错的手法,以达到显眼、花俏的艺术效果,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水乡妇女的人体美和装饰美,给人轻盈洒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