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总论教学大纲2018

刑法学总论教学大纲2018

《刑法总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制定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文法系制定人(执笔人):肖秀娟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18年1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文法系《刑法总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课程名称刑法总论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主干课程先修课程无总学时数48周学时数3开课院系文法系任课教师肖秀娟编写人肖秀娟编写时间2018/1/16课程负责人大纲主审人使用教材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教学参考资料1.[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2.[日]西原春夫著,顾肖荣等译:《刑法的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3.邱兴隆:《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7.[德]李斯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6年8.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5年9.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13年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刑法总论中的基本理论及重点罪名的认定标准与处罚原则。

培养学生运用刑法总则及相关理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适应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使学生建立控制犯罪与人权保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提高专业素养。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刑法的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和制度,并牢固掌握我国刑法的各项具体规定,使其能够正确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准确适用刑罚,为学生今后从事刑事司法实务、理论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服务。

课程任务通过讲授刑法总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与调整范围、犯罪的概念、刑事责任与刑法、刑法的适用范围等,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刑法理论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刑法的相关基本规定,提高学生刑法理论素养,培养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考试1、本课程为必修课,实行闭卷考试。

2、考试成绩为:平时成绩 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卷面成绩占80%。

3、题型为:(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5)案例题二、教学时数分配章目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课堂讲授实验(上机)第一章刑法概说2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3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2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2第五章犯罪客体3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3第七章犯罪主体2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3第九章正当行为3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4第十一章共同犯罪3第十二章罪数形态4第十三章刑事责任1第十四章刑罚概说1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第十六章刑罚的裁量1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3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2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2合计48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刑法概说(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制定刑法的目的和刑法的任务,理解和把握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概念与分类。

二、教学要点1.刑法的概念和性质1-1刑法的概念1-2刑法的性质2.刑法的创制和发展2-1刑法的创制2-2刑法的发展3.刑法的根据和任务3-1刑法的根据3-2刑法的任务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4-1刑法的体系4-2刑法的解释三、重点、难点重点:刑法的概念、性质(尤其是法律性质)、任务、体系和解释。

难点: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的外延;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刑法解释的主体不同导致的解释效力的不同。

思考题1、怎样理解“保护人民”这一刑法基本价值与"惩罚犯罪"等刑法功能的关系?2、怎样看待刑法解释论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关系?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3学时)一、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三大原则的含义、价值、立法、司法体现;了解其他原则的基本内容二、教学要点1.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1-1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1-2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2.罪刑法定原则2-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2-2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2-3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3-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3-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4-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4-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三、重点、难点重点:本原则的概念、三大基本原则及其理论根据。

难点: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原则及其发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思考题1、怎样认识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中的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关系?2、怎样认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3、怎样认识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2学时)一、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解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掌握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的具体规定。

、二、教学要点1.刑法的空间效力1-1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1-2刑法空间效力的学说(一)属地主义(二)属人主义(三)保护主义(四)世界主义(五)折衷主义1-3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1-4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1-5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1-6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2刑法的时间效力2-1刑法的生效时间2-2刑法的失效时间2-2刑法的溯及力三、重点、难点1、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具体规定。

2、犯罪地与犯罪时间的确定。

3、刑法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的理解与适用思考题1、试比较国际法与刑法理论中有关国家领域范围,船舶、航空器以及使领馆法律地位论述的异同。

2、试比较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关于我国公民在我国境外犯罪规定的异同。

3、为什么我国只在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4、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与《刑法》第452条规定的“列于本法附件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条例、补充规定和决定……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予以废止”中的“废止”有何区别?5、如何运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处理连续状态跨越了数个刑法效力时间段的犯罪行为?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全面掌握犯罪构成的特征及一般要件。

二、教学要点1.犯罪概念1-1犯罪概念的类型1-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2.犯罪构成2-1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2-2犯罪构成的概念2-3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三、重点、难点重点:犯罪概念的三种类型;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

难点: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明确犯罪构成的特征及一般要件。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2、什么是犯罪的定义?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定义是什么?3、我国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什么是犯罪的分类?我国刑法对犯罪是如何分类的?5、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6、犯罪构成的意义有哪些?7、什么是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有哪些?8、对犯罪构成要件应当如何排列更为科学?第五章犯罪客体(3学时)一、教学要求明确犯罪客体的分类,特别是直接客体的分类,理解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1.犯罪客体概述1-1犯罪客体的概念1-2我国刑法都犯罪客体的规定方式1-3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2.犯罪客体的分类2-1犯罪的一般客体2-2犯罪的同类客体2-3犯罪的直接客体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3-1犯罪对象的概念3-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三、重点、难点重点: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对象的概念,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难点:明确犯罪客体的分类,特别是直接客体的分类,理解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思考题1、为什么要研究犯罪客体?2、如何理解犯罪客体的三个不同层次?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3学时)一、教学要求明确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概念,掌握危害行为的两种基本形态和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问题。

二、教学要点1.概述1-1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1-2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1-3研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2.危害行为2-1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2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3.危害结果3-1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3-2危害结果的种类3-3危害结果的地位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4-2因果关系的客观性4-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4-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4-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4-6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问题4-7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4-8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5-1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的意义5-2时间、地点和方法对量刑的意义三、重点、难点重点: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与特征;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危害结果的含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不同规定方式;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问题;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难点:明确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概念,理解危害行为的两种基本形态和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要研究犯罪客观方面?2、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危害结果的基本形态?4、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有哪些不同的规定方式?5、研究刑法因果关系应注意哪些基本观点与基本问题?6、如何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第七章犯罪主体(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和刑事责任能力诸影响因素,明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二、教学要点1.概述1-1犯罪主体的概念1-2犯罪主体的意义2.刑事责任能力2-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2-2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2-3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3.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3-1刑事责任年龄3-2精神障碍3-3生理功能丧失3-4生理醉酒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4-1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4-2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4-3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4-4特殊身份群体的刑事处遇5.单位犯罪5-1单位犯罪的概念5-2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三、重点、难点重点: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刑事责任年龄等刑事责任能力诸影响因素,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分类与意义;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等。

难点:明确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和刑事责任能力诸影响因素,理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