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一、比较与选择▲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属于正式的规则的是( )①法律②社会制度③守则、纪律④风俗习惯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 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依据上述材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②社会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④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 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
王某报警求助。
最终,王某的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刑罚处罚。
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4.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
”这句话揭示了( )A.道德与法律一样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C.法律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D.道德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5.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新常态,“老虎”“苍蝇”一起打,“天网”行动追回外逃腐败分子800多名,问题高官纷纷落马。
这主要体现了(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6.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领导干部有超越法律的特权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公民享有的权利平等,履行的义务不平等D.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7.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名问题高官纷纷落马,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这表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我国坚决推进以德治国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8.“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9. “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
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
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
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法。
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
”《普法歌》告诉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下列属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是( )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②规范社会成员行为③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④法律无所不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 2017年7月8日,陕西省丹凤县一名青年借助龙驹寨收费站周边群众反映诉求一事,在网上散布“丹凤县收费站非法收费,致警民冲突”虚假信息,混淆视听,误导群众,造成恶劣影响。
7月9日,散布虚假信息的张某某被丹凤县公安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B.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来规范人们的行为C.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公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D.公民没有言论自由11. 图片《两种不同的画法》,启示我们(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无规则无所谓③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④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③12.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3.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慈善法》等。
全国人大会议通过《慈善法》表明法律( )A.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为生活制定规矩14. 右面漫画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只制裁行贿受贿行为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15.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该案例表明(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6.俗话说“养儿防老”,但陈姓兄妹8人却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8个子女告上法庭。
2016年5月,巴东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有人认为,这样的家务事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进行法律处罚。
法律的作用除了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 )①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③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④指引、教育人向善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观察与思考17. 材料一某市扎实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学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民警、法律工作者到各校作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向广大师生讲解民法、刑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展室,通过听取讲解员的解说、观看图片、了解案例等形式,使同学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思想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洗礼。
材料二根据客户需求“私人订制”寻找作案目标,夜晚乔装打扮实施盗窃,得手后再运回窝点车间加以改装出售。
2018年9月以来,某地一对夫妻在郑州联手行窃,盗得电动车一百余辆、电瓶300余块。
经辖区警方全力侦破后,在郑州市十八里河公安分局内,警方将提取到案的一百余辆被盗电动车集中发放归还失主。
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1)法制讲座使同学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思想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洗礼,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体现法律为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18.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选择题:1-5 CCABC 6-10 BBADA 11-15 BBCCB 16 D材料题:17. (1)体现法律为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18. (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
不同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遵守规矩十分重要,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保障生活一、单选题1.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法律(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2.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该案例表明(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列属于正式的规则的是( )①法律②社会制度③守则、纪律④风俗习惯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016年11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总则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民法总则草案全面规定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在重大制度设计上有很多亮点,内容非常丰富。
与一审稿相比,增加了16条具体法律条文的草案二审稿,吸纳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据此回答第6~7题。
6.由上述材料可知,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7.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依据上述材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②社会中的一切事务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④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林肯说:“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