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码:2208;
2.资料整理于2019年11月5日,涵盖了2008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聘,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面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8.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9.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7.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8.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9.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以情感卷入。
18.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9.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
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8.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1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8.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8.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9.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9.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7.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18.比例代表制:指的是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19.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18.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19.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