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新蔡一高2018-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1

河南省新蔡一高2018-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1

新蔡一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命题人:刘文静审题人:蔡伟宾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2题。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丙、乙、丁C. 丁、丙、乙、甲D. 丁、乙、丙、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B. 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 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完成3~4题。

3.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A. 4、5、6B. 9、10、11C. 10、11、12D. 1、2、34. 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A. 欧洲B. 北美洲C. 大洋洲D. 非洲下图为我国2005年与205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2005—2050年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负担大大减轻B. 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C.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D.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6.形成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环境②生产力水平③社会观念④宗教信仰⑤国家政策A.①②③B. ②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数量减少A.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上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 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 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 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 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9~10题。

9. 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 广东B. 江苏C. 新疆D. 黑龙江10. 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南各省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区B. 西北各省区均为人口净迁入区C. 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 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12.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3~14题。

13.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东部B.东南部C.北部D.西南部14.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

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

下图为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模式图和单个城市绿心空间结构模式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城市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A. 金融商贸B. 房地产开发C. 行政文化D. 农、林业用地16.打造城市组团“绿心”将会()A. 增加该区域的地下径流量B. 带来城市间交通拥堵现象C. 推动“逆城市化”现象D. 增加区域的地表径流量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D点房价和F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A. 3 900B. 3 000C. 2 900D. 2 99018.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A. EB. FC. MD. N19.目前,一些城市选择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 土地价格B. 地租支付能力C. 交通条件D. 土地利用效益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的便捷程度高B.冬季无污染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21.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美国三个城市的居住地与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就业人口比例表(%),完成22~23题。

城市距离波特兰芝加哥洛杉矶5千米内30 19 55~15千米51 17 1715千米外19 64 7822. 据表判断,三个城市的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洛杉矶芝加哥波特兰B. 波特兰芝加哥洛杉矶C. 芝加哥波特兰洛杉矶D. 洛杉矶波特兰芝加哥23. 关于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据表分析错误的是()A. 波特兰——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B. 洛杉矶——为步行出行造成障碍C. 芝加哥——延长了人们的开车距离D. 洛杉矶——可减少交通拥堵下图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 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A. 起步晚,水平低B. 起步早,水平高C. 起步晚,水平高D. 起步早,水平低25. 与其他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A. 水平最低B. 水平最高C. 速度最快D. 速度最慢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图,回答26~27题。

26. 图中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 2级B. 3级C. 4级D. 5级2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 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 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主要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国家间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城市交通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下图示意上海、首尔和巴黎人口密度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

据此完成28~30题。

28.上图中显示,上海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B. 郊区服务设施落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C. 中心城区交通线路狭窄,交通拥堵D.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房价高29.为了有效解决上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交通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由市区公交扩展到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B. 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C. 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D. 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30.在大都市范围内,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最佳交通网络应以()A. 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B. 主干道合理布局为主导C. 交通网络密度适宜为主导D. 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二、综合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什么?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哪些?(4分)(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分)32. 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分)劳动参与率=(有工作人数+目前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64岁人口)×100%。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各国劳动参与率统计图。

(1)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试分析原因。

(4分)(2)适度降低中国劳动参与率,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请你针对中国降低劳动参与率提出可行性措施。

(5分)3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区占地面积最大。

(2分)(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试简述其理由。

(3分)(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分)(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4分)34.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乡村和小城镇,在乡村和小城镇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图甲图乙(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英国、美国、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4分)(2)(双选)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有()。

(2分)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