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课程
第四章 人类染色体总论
昆明理工大医学院附属医院 贺静
• 早在1882年,就有人就提出染色质(chromatin)一词,最初是 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而在有丝分裂或减数 分裂过程中染色质聚缩而成棒状结构,称为染色体 (chromosome) 。
• 由于亲代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以染色体的形式传给子代, 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染色体在遗 传上起着主要作用。
•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稳定的,性细胞染色体为单倍 体(haploid),体细胞为2倍体(diploid),还有一些物种 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成为4n、6n、8n等,称为多倍体。
• 染色体的数目因物种而异,如人类2n=46,黑猩猩2n=48,果 蝇2n=8,家蚕2n=56,小麦2n=42。
第一节 染色体形态与结构
• 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 由DNA到染色体 • 细胞周期与染色体 • 减数分裂与染色体
(一)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染色体的各部分名称
染色体 (Chromosome) 姊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atid)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中着丝粒染色体 (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Aro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 (Telocentric chromosome)
4、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s, NORs) 核糖体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所在的区域。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
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
染色体的结构
5、随体(satellite) 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
相连。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随体称为端随体,位于两个次缢痕中间的称中间 随体。
6、端粒(telomere) 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作用是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个体性(用X射
线将染色体打断,不具端粒的染色体末端有粘性,会与其它片段相连或两 端相连而成环状)。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 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哺乳类的序列为GGGTTA,500-3000 次重复。
一般来说,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 过程中,才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到。当细胞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 都复制生成一条与母链完全一样的 子链,形成同源染色体对。每个子 代细胞接受同源染色体对中的一条 而含有与亲代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组 成。
• 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两大部分。同一物种内每条染色体 所带DNA的量是一定的,但不同染色体或不同物种之间变化 很大,从上百万到几亿个核苷酸不等。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种类和含量也是十分稳定的。由于细胞 内的DNA主要在染色体上,所以说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 色体。
根据着丝粒位置进行的染色体分类图示
Hale Waihona Puke •①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1/2~5/8处;
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5/8~7/8处;
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7/8~末端。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的结构
1、着丝粒与动粒(也称着丝点,kenetoche) 着丝粒和动粒(着丝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中期
•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位于细胞核的核仁内,
蛋白质与DNA完全融合在一起,其质量比约 为2:1。这些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在染色体结构中起着主要作用。DNA、组蛋 白和非组蛋白及部分RNA(主要是尚未完成 转录而仍与模板DNA相连接的那些RNA,其 含量不到DNA的10%)组成了染色体。
目录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端粒和端粒序列
染色体的结构
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
为确保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遗传,染色体具有3个基本元素,即:自主复制 序列(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DNA sequence, ARS)、着丝粒序列 (centromere DNA sequence,CEN) 和端粒序列(telomere DNA sequence,TEL) 。
配对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结构的内层,中期两条染色单体在此处相互连结, 在此区域发现有两类蛋白,一类为内着丝粒蛋白INCENP(inner centromere protein),另一类为染色单体连接蛋白CLIP(chromatid linking protein)。
着丝粒结构区域组织
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着丝粒卫星DNA
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后者指主缢痕处两个染 色单体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仿锤丝微管相接触。
着丝粒含3个结构域,即:动粒结构域(kinetochore domain)、中央结构域(central domain)和配对结构域( paring domain)。
。
染色体的结构
动粒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的表面,由外板(outer plate)、内板(inner plate )、中间区(interzone)和围绕外层的纤维冠(fibrous corona)。 中央结构域位于着丝粒结构域的下方,是着丝粒区的主体,由高度串联重复 的α卫星DNA构成,重复单位171bp,重复2000-3000次,表现为异染色质特 性。
• 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 染色体分析的方法 • 染色体异常 • 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
人类染色体核型图(女)
500-550条带
人类染色体核型图(男)
基本概念
• 每个有核细胞都存在一套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估计约25,000 个基因。
• 染色体(chromosome) 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由DNA和 蛋白质等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染色体的结构
2、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着丝粒,亦称着丝
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 不着色。 3、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的部分称次缢痕,次缢痕的位置相 对稳定,数目、位置和大小是鉴定染色体个别性的一个显著特征。1、3、9、 16、19、Y等具次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