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5.4 平移
科目
数学
授课学校
班级
初一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它们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研究的都是一个图形经过某种运动与另一个图形重合时,图形所具有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而开辟了一个研究图形问题的新角度。
七、板书设计
平移
(1)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特征
1.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展示有趣的动态图片
观察,小结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通过分析图片中基本图与整体图之间的关系,得出特征
活动1 画出一组具有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的图形
学生自己在纸上独立完成
学生动手,亲身感受,通过画图、测量的形式,初步猜想另一特征
(二)新课讲解
1.展示雪人的图片
观察,发现
验证学生自己的猜想,小结出另一特征,并给出平移的定义
在本章,平移是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引入的,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本节课主要是针对水平方向的平移展开讨论,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从数量和位置两个角度研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变化,从而归纳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给出平移的概念,并说明平移的基本性质对于其他方向的移动也是适用的。
2.展示网格中的平移
学生观察,比较网格与空白纸上的平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的按一定的要求平移、三角形在网格中的平移
学生在纸上作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识
(五)小结归纳和布置练习
教师提问
学生共同回顾
提升归纳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测量、合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得出平移的特征和定义。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
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
展示常见的静态图片
欣赏,探讨图片之间的共同点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移动
2.给出例题1
学生单独思考完成
巩固学生对平移定义的理解
3.图片展示,探究平移的方向是否一定是水平?
思考,交流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平移的方向不仅仅限于水平方向
(三)平移知识的应用
1.给出一个已知的三角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与学生一起利用平移的特征,探讨作图的基本步骤,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目标
经历画图、观察、测量的探究过程,归纳平移的特征。
2、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画图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事例中得出平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互相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学生特征分析
在小学,学生对于平移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但是,对于平移的基本性质的探讨,需要在具体图形中,通过研究对应点的关系进行归纳。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相关的学习经验。所以,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找到归纳性质的线索,并逐步建构探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