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 中医妇科学教案

最新 中医妇科学教案

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难点:1.中医妇科学定义和范围。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它是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妇科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预防治疗的专门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包括经、带、胎、产和杂病。

小结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布置作业 1.请熟记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请简述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复习提问 1.请说出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包括哪些内容?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 1.了解十大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 夏、商、周时代(2)春秋战国时代(3)秦汉时代(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5)唐代(6)宋代(7)金元时代(8)明代(9)清代与民国(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科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夏、商、周时代——中医妇科学的萌芽。

(2)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妇科学的产生:《黄帝内经》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妊娠诊断等。

(3)秦汉时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妇科疾病作了专题研究,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痛经、漏下、转胞、阴吹等症,并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妇产科的著作成就: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对胎儿逐月发育的叙述较为详尽。

(5)唐代——建立了较完备的医事制度等,产科及妇科专著涌现,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妇人卷置于全书之首,昝殷的《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产科专著。

(6)宋代——妇科成为独立的专科: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妇科方面有调经、众疾、求嗣三门。

(7)金元时代——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

《丹溪心法》中载有妊娠切脉法和验死胎法,对妊娠病的治疗认为胎前应“清热养血”提出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

(8)明代——妇科专著较多:《证治准绳·女科》内容丰富博采各价之说加以发挥并对小产特别重视,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妇人规》对妇科的生理病理提出不少卓越的见解,并在明确理法的前提下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

(9)清代与民国——妇产科的著作较多,流传也广。

《傅青主女科》该书立论强调肝脾肾对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的作用,对产后病的治疗,有很多独到之处。

亟斋居士的《达生篇》书中记述胎产时应注意的要点,特别提出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在妇科方面也有较大的贡献。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科学的发展。

中医妇科学规划教材编写了第六版,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人才,临床上中西医相结合取长补短,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掌握要点《逐月养胎法》、《千金要方》、《妇人大全良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的产生年代及作者。

小结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逐月养胎法》、《千金要方》、《妇人大全良方》、《证治准绳·女科》、《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布置作业 1.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有哪些? 提问 1.请说出《傅青主女科》的产生年代及作者。

2.请说出《妇人大全良方》的产生年代及作者。

第二章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第一节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教学目的 1.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2.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3.熟悉阴道、子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重点 1.胞宫的别名、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

2.阴户、玉门的位置及生理作用。

3.阴道、子门的位置及生理作用。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1学时。

教学内容 1.胞宫的别名:女子胞、子宫、子脏、血室。

解剖位置:在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

形态:在未受孕时,形似一个倒置的梨形。

功能:胞宫是女子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2.阴户、玉门的位置及生理作用。

3.阴道、子门的位置及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

掌握要点 1.胞宫的解剖位置。

2.胞宫的形态。

3.胞宫的功能。

小结 1.胞宫的解剖位置。

2.胞宫的形态。

3.胞宫的功能:胞宫是女子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布置作业 1.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是什么?2.胞宫的功能是什么?提问 1.请简述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

2.试述胞宫的功能。

第二节女性的生理特点教学目的 1.掌握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点。

2.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

3.掌握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胞宫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月经的生理现象。

2.月经的产生机理。

(1)天癸与月经(2)脏腑与月经(3)血气与月经(4)经络与月经。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教学内容 1.月经的生理现象:(1)月经初潮和绝经的大致年龄:健康女子,一般到了十四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成为“初潮”初潮年龄可早自11~12岁迟至18岁前后。

绝经年龄到49岁前后。

(2)月经的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在28~35天之间亦属正常(3)经期一般为3-5天,亦有长达6~7天者。

2.月经的产生机理:(1)天癸与月经:天癸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具备生殖能力,以及产生月经的基本物质天癸至则月经来潮(2)脏腑与月经:肾、肝、心、脾、胃在月经的产生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血气与月经:气血协调,血脉通畅,血海按时满盈,月经才能如期来潮。

(4)经络与月经: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它与冲、任、督、带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冲、任二脉的作用下,与十二经脉互相联系,才能有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教学难点 1.月经的产生机理。

(1)天癸与月经的关系(2)脏腑与月经的关系(3)血气与月经的关系(4)经络与月经的关系。

掌握要点月经的产生机理。

小结 1.月经的生理现象。

2.月经的产生机理。

(1)天癸与月经(2)脏腑与月经(3)血气与月经(4)经络与月经。

布置作业 1.什么叫月经?2.月经的产生机理是什么?提问 1.什么叫月经?2.试分别叙述月经与天癸、月经与脏腑、月经与血气、月经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妊娠与产育教学目的了解受孕、妊娠、产后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重点 1.妊娠的机理。

2.妊娠的生理现象。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4.临产时的特征。

5.产后机体的变化。

6.乳汁产生的机理。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1学时。

教学内容 1.妊娠的机理:肾气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两精结合而受孕。

2.妊娠的生理现象: 停经、早孕反应、乳头乳晕着色、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迟脉尤甚,尚须结合妊娠试验、B超、妇科检查等协助诊断。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月份加9或减3,日期加7,农历加14。

4.临产时的特征。

5.产后机体的变化。

6.乳汁产生的机理。

教学难点 1.妊娠的机理。

妊娠的生理现象。

乳汁产生的机理。

掌握要点 1.妊娠的机理。

妊娠的生理现象。

乳汁产生的机理。

小结 1.妊娠的机理。

2.妊娠的生理现象。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4.临产时的特征。

5.产后机体的变化。

6.乳汁产生的机理。

布置作业 1.妊娠的机理是什么?2.乳汁产生的机理是什么?提问 1.试述妊娠的机理。

2.试述乳汁产生的机理。

第三章女性的病理特点第一节病因教学目的熟悉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教学重点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

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有密切相关。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教具板书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

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有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掌握要点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小结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布置作业 1.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哪些?2.怒、思、恐的致病特点有哪些?提问 1.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有哪些?2.试述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请简述怒、思、恐的致病特点?第二节病机教学目的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

教学重点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脏腑功能失常2.气血失调。

3.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教学难点区别气病与血病的不同机理。

掌握要点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小结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布置作业 1.区别气病与血病的不同机理。

2.脏腑功能失常所引起的妇科疾病的病理特点有哪些? 提问 1.怎样区别气病与血病的不同机理?2.请阐述脏腑功能失常所引起的妇科疾病的病理特点?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第一节四诊要点教学目的 1.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2.熟悉经、带、胎、产各种病症变化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1.问诊:包括问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胎产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等。

2.望诊:包括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望前后二阴等。

3.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

4.切诊:包括切脉(常脉与病脉)和触诊(触按胸腹有无包块及包块的性质)。

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问诊:包括问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胎产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等。

2.望诊:包括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望前后二阴等。

3.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

4.切诊:包括切脉(常脉与病脉)和触诊(触按胸腹有无包块及包块的性质)。

教学难点 1.望诊:包括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望前后二阴等。

2.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