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第一部分)1 中国物流总体概况1.1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物流作用一项专业的技术,在世界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但物流概念本身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

八十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

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

此后在我国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但一直发展较为缓慢。

运输、仓储、包装等业务被分散于生产、流通等企业内部,沿用着传统的业务模式,“物流”很少能被人认识和理解。

1999年,是我国物流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随着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我国也掀起的遍布全国的电子商务热潮。

然而,电子商务并没有发展起来,障碍之一就是突然显现出的物流瓶颈,这使大家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和发展迫切性。

在2000年,我国开始出现“物流会议热”,各种类型的企业、各级政府都对其表现了巨大的关注;2001年又出现了“物流园区热”,各地方政府都开始制定本地的物流发展规划;进入2002年,中央政府将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列为重要工作。

总体上来讲,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立新一轮企业发展的动力。

但也应看到,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加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1.2 物流已经获得政府的认同和支持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政府和领导都在关注着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1999年11月一个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书面讲话,提出中国现代化物流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日前,国家经贸委在上海召开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在会上讲话,提出要研究部署,推动商业流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要在生活上,为老百姓提供更贴身的服务。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联合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共同签署文件,发布了印发《关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6月底,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物流工作座谈会。

这次大会总结了近年来全国开展物流工作的基本情况,交流了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在发展物流中的做法和经验,发布了《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体制形式、服务方式。

另外江主席和朱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出,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在2002年初表示,国家经贸委针对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了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在今年拟重点做好“制定政策、制定规划、制定标准”三件事:在2002年内提出《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并与国家计委商定,共同编制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消除国内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减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发挥投资的综合效益;成立全国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编制并大力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

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物流定为重点推行对象之一。

1.3 我国已具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已有较大的发展。

1.3.1交通基础设施1.3.1.1公路公路总量继续大幅度增加。

2000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40.27万公里,比“八五”末的1995年增加24.57万公里。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公路里程4.91万公里,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93%。

在公路总里程中,按公路技术等级分组,高速公路达到了1.63万公里、一级公路2.01万公里、二级公路15.27万公里、三级公路27.67万公里、四级公路75.03万公里,等外公路18.67万公里。

按公路路面等级分组,高级路面里程达到了19.14万公里、次高级路面40.41万公里、中级路面33.97万公里、低级路面38.77万公里,无路面7.99万公里。

按公路行政管理等级分组,国道公路里程达到了12.05万公里、省道19.73万公里、县道40.67万公里、乡道62.35万公里、专用公路5.46万公里。

公路技术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国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了86.69%,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公路达到18.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3.48%,分别比上年和“八五”末增加0.96个和5.2个百分点。

公路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

有路面公路里程达到132.3万公里,占总里程比重达到94.3%,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里程达到59.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重达到42.5%,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我国高速公路飞速发展,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三位。

2000年共新增高速公路4709公里,超过“九五”期间年均增加2835公里的水平,使“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0.1%。

全国拥有高速公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了28个,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了6个(山东、河北、广东、江苏、辽宁、四川),其中山东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2006公里。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速度加快。

2000年年底已建成规划里程的一半。

全长分别为658公里和1262公里的京沈、京沪两条重要交通干线年内相继全线通车,使连通东北、华北、华东的交通运输通道进一步完善。

公路密度及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

2000年全国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6公里,比上年增加0.48公里。

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8.3%和89.5%,分别比上年增加0.1个和0.5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仍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2000年年底,东部地区公路里程为49.6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里程的35.4%;中部地区公路里程为47.3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里程的33.7%;西部地区公路里程为43.4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里程的30.9%。

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差距加大,东部地区由“八五”末的12.3%提高到19.5%,中部地区由7.7%提高到12.5%,西部地区由4.5%提高到7.7%,分别提高了7.2、4.8、3.2个百分点。

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公路桥梁及长大隧道建成。

2000年全国公路桥梁达到24.06万座、865.5万延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98万座和64.9万延米。

特大桥梁达到1139座、108.2万延米,分别比上年增加205座和19.8万延米。

公路隧道达到1360处、50.05万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43处和9.4万米。

特长隧道达到15处、5.8万米,分别比上年增加5处和2万米。

1.3.1.2内河航道内河航道里程增加,航道网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0年全国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1.9万公里,其中一级航道2946公里、二级航道1960公里、三级航道3387公里、四级航道5416公里、五级航道9351公里、六级航道20953公里、七级航道17354公里、等外航道5.79万公里。

等级航道达到6.14万公里,占总里程比重为51.4%;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0.83万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比重为6.9%;五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3万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比重为19.3%。

长江干流航道2807公里中,一级航道2423公里,二级航道384公里。

1.3.1.3港口泊位港口深水泊位增加,吞吐能力增强。

2000年全国港口共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2858个,比上年减少128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784个,比上年增加88个。

沿海港口拥有泊位3700个,比上年减少7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了651个,比上年增加64个。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1万至3万(不含3万)吨级泊位437个、3万至5万(不含5万)吨级泊位105个、5万至10万(不含10万)吨级泊位9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

沿海港口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万吨级以上专业化泊位达到了332个,其中煤炭泊位82个、原油泊位37个、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42个、粮食泊位24个、集装箱泊位80个,专业化运输系统逐步完善。

全国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达到29158个,比上年减少49个。

其中万吨级泊位达到133个,比上年增加24个。

1万至3万(不含3万)吨级泊位100个,3万吨级及以上33个。

1.3.2公路、水路运输装备公路运输能力稳步增长。

2000年全国公路运输货车达到486万辆,比上年增长6.2%,大型货车达到191.5万辆。

集装箱专用汽车达到1.96万辆,比上年增长26.6%。

城乡个体(联户)拥有的公路运输货车达到了206.9万辆。

水上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全国水上运输机动船和驳船达到23万艘、5128万净载重吨位、103万客位、1935万千瓦、35.2万标准箱位(TEU)。

船舶艘数比“八五”末下降了5.7%,净载重量比“八五”末增加1.8%。

货船平均吨位达到223.3吨/艘,比上年增加25.4吨/艘。

国际海运能力增加。

我国船公司拥有的海运运力达到1.1万艘、3076万载重吨位,其中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超过0.3万艘、2200万载重吨位。

内河运力相对稳定。

全国内河船舶达到22万艘、2052万净载重吨位、752万千瓦功率,基本与上年持平。

1.3.3货物运输1.3.3.1公路运输公路货物运输量稳步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提高。

2000年全国公路货运量达到103.9亿吨,比1999年增加4.9%,货物周转量达到61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7.1%。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达到了78.3%和14.2%,运量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周转量比重与去年持平。

东、中、西部地区完成的货物运量及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大致呈5:3:2的比例。

东部地区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别为50.9亿吨、2924亿吨公里,中部地区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别为33亿吨、2046亿吨公里,西部地区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别为20亿吨、1160亿吨公里。

公路货物运距持续增长。

2000年全国公路货运平均运距达到59公里,比1999年增加了1.2公里。

公路集装箱运输量增长显著。

2000年公路集装箱运输达到931.7万TEU、1.03亿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26.5%和45.6%。

1.3.3.2水路运输2000年,水上货运量完成12.2亿吨,比上年增长了6.8%;货物周转量完成23734亿吨公里,比1999年增长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