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导读——孔子生平介绍ppt

论语导读——孔子生平介绍ppt


七十二贤达:
• 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宰予、仲由、冉求、言 偃、卜商、曾点、曾参、澹台灭明、高柴、樊须、 有若、原宪、颜高、商瞿、秦商、颜刻、琴牢、冉 孺、颜辛、伯虔、曹卹、陈亢、秦祖、奚藏、廉洁、 冉季、石处、左郢、狄黑、商泽、任常、郑邦、乐 欣、孔忠、颜哙、申枨、邬单、荣旗、悬成、燕伋、 原亢、封巽、秦非、颛孙师 宓不齐、端木赐、公 西华、公治长、南宫适、公皙哀、漆雕开、公良孺、 司马耕、巫马期、梁角亶、公孙龙、叔仲哙、公祖 兹、罕父黑、公西箴、壤驷赤、颜文朴、漆雕多、 颜无繇、公夏首、施之常、步叔乘

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动,各阶级、各阶层 的杰出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术思想应运而生,大政冶 家如管仲、子产,大军事家如孙武,大思想家如孔 子、墨子,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是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时期文化高潮的重要铺垫。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死于公元前479年3月4日。

30,孔子‚三十而立‛,并 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 ‚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 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 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 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 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 收奴隶禾兔,改名冉耕,字伯 牛。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 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 术文化的下移。
• • • •
西周初期在思想上奉行敬天保民之说。施行裕民政治,实 现了社会的安定繁荣。 西周后期,内外矛盾不断加剧,国力日益衰弱。周幽王奢 侈淫逸,贪婪无厌。终于在犬戎进攻下国破身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从这年到公元 前476年,是中国史上的春秋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王室日益衰微。各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 纳贡、朝觐、述职,东周王室失去了诸侯朝聘贡献这一重要 收入。地小贡少的东周天子已不能对诸侯国发号施令,只是 在名义上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

与此同时,诸侯国的情况也在急剧变化,一些大 国陆续吞并周边的小国,疆域迅速扩大,势力迅速 强盛,进一步打破了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 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这就是孔子痛恨悲叹的‚礼崩乐 坏‛。各个强国为了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相继 争霸。
古代曾有‚春秋五霸‛的说法,一般指齐桓公、

曾参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 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 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 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 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 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向曾 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 真是该死。然后又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 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行为其实是 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 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 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 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 以做《孝经》。
子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木赐)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子谓公冶 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孔子将女儿无违嫁公冶长。 子路
子路(仲由) 公冶长 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 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有勇力才艺,以 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 仕卫为大夫,在宫廷内讧中被杀。
• 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 恪守学问之道。他曾经感慨道:
• 子罕篇9· 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 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 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 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 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 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 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 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 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
‚生而首上圩顶‛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 谓之‘长人’而异之‛。 孔子适郑,‚东门有人, 其颡(sǎng额,脑门子)似 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 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 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北京国子监孔子像
山东曲阜孔子雕像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孔子行教像
吴道子所画的经典孔子像
48岁:季氏家臣阳货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 国命‛。(《论语· 季氏》) 《史记· 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 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 以教弟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 16》)
南宋马远画孔子像
陕西长武县民间收藏的 明代孔夫子青铜造像
二 ○ ○ 六 年 孔 子 标 准 像
台北、台南孔庙
孔子生平
• 前551年(周灵王20年,鲁襄公22年 ),古历八 月二十七日(9月28日)。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 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尼丘山

(二)家世生平

1、家世
孔子的远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把殷宗 室后裔微子启封在宋国。而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泯公的儿 子弗父何。在古代封建社会,必须由元配妻子所生的嫡长子 继位,弗父何不具备继位资格,他只有卿的身份,卿只能传 五代,五代之后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 由孔父家开始,孔父家成为孔姓第一人。孔父嘉是孔子的六 代祖,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 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 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时代与生平
(一)时代
• 根据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 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 前2070年,商朝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周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夏商两朝是 奴隶社会,武王伐纣灭商,实现了社会制度 的巨大变革,西周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阶 段——领主制封建社会。
38岁,季平子不迎鲁昭公, 孔子‚广收弟子,重振杏坛!‛ 收颜回,子贡(端木赐),冉求,仲弓、闵子骞、宰予、公 冶长等代表性弟子。 颜回说:‚我听人说,无财产者曰贫,无学识者才谓病。 我是贫,而非病也。‛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 爱,并一再褒奖之: 颜回聪明勤奋。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 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当孔子问子 贡他和颜回谁更强时,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 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 也赞成子贡的观点。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 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 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 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 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 颜回
• •
两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 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建立 邦国。《荀子· 儒效篇》云:‚周初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说,周初封建的诸侯, 大多数是同姓子弟。诸侯对天子要承担镇守疆土, 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还要随时 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军队,接受天子的调遣,参 加战争。
30岁,设杏坛讲学。
出使周都,问学老子, ‚吾观老子,犹云中之龙也。‛
汉画像砖 孔子问礼
• 35岁:‚斗鸡之变‛,‚鲁国发生内乱。《史记· 孔 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 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 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 37岁:自齐返鲁,《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 齐,接淅而行。‛( 孔子决定离开齐国时,正好快 吃中饭的时候,此时米已经下锅,他捞起米就走, 连把米煮成饭等吃饱再走都不愿意。)
• 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

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 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 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 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 《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 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 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 还为谁悲伤呢?
夫子洞(坤灵洞)

孔子生父叔梁纥 夏邑县孔子还乡祠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 (叔梁为字,纥为名),母 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 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 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 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 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 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 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 纥已60多岁,颜征在还不到 20岁。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 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 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 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 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 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 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 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 阜阙里,生活艰难——
家庭生活清苦,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9·6》 【译文】我小时候穷苦,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但从小好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2·4》 【译文】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

• 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回也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 (雍也篇6· 3)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 犯同样的错误。 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 比较,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 (雍也篇6· 7)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 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 • 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 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雍也篇6· 11)【译文】先生说:“多么有修养呀! 一竹筐的饭,一瓢的水,住在穷陋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 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