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
摘要: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着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
他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关键词:浅析;亨德尔;音乐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6-0092-01
亨德尔是我非常崇拜的作曲家之一。
1917年7月为在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场音乐晚会,亨德尔创作了著名的《水上音乐组曲》,《水上音乐》,包含二十个曲子,演奏一遍要一小时。
音乐大为乔治一世所赏识,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
当时碧波万顷,管弦齐作,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
我非常喜欢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
从作品分析来说,f大调组曲的显著特点是它引人注目的圆号段落,使人想到当初回荡在泰晤士河面上的磅礴气势。
它由十部分组成,分别用双簧管、大管、圆号、弦乐器和大键琴演奏。
组曲以气概不凡的法国风格“序曲”展开。
亨德尔的引子部分
相当安详,但随后的轻快赋格曲部分由两把小提琴协奏,并以一支喋喋不休的双簧管和比较严肃的弦乐器互相对答。
庄重的情绪随即进入“柔板和断奏”,弦乐器陪衬之下的双簧管吹奏出哀愁、恬静沉思、如泣如诉的徐缓乐段。
紧接着气氛突然起了急速变化,活泼的“号管舞曲”(快板)提高了组曲的速度感。
木管乐器重复了活泼的音型,最后圆号愉悦的颤音产生持续光辉的全面效果。
随后的“行板”是由双簧管、大管和弦乐器所演奏的d小调乐曲,其庄严肃穆之感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双簧管独奏进入快板重复部分,然后让位给两支响亮的圆号。
最后,乐团欢快地齐奏,奔腾而下,一泻千里。
在急板圆号显著突出。
它的呼唤招来弦乐、双簧管和大管的响应,但感觉仍比先前的号管舞曲含蓄。
开头的圆号退到一边,让给一长串温柔的弦乐,最后圆号仿佛不愿意破坏情调似的,又悄悄回来。
安详静谧的气氛延续到“咏叹调”,那是一个优柔轻快的乐章,在弦乐抒情的乐音之后,回荡着圆号以延长音符所点缀的伤感旋律,造成一种奇特的“漂浮”效果。
伴随布列舞曲之后的是一段同样编制柔和的”号管舞曲”,但那精确正规的分句法和纯正的音质保存了真实的民间音乐性质。
最后的乐章是由两支双簧管、一支大管和弦乐器所演奏的d小调“加沃特舞曲”,双簧管独奏的反复旋律像是得不到回答的问句,
缠绵悱恻,直至结束。
d大调组曲是由小号、圆号、双簧管、大管、弦乐器和键盘数字低音演奏,具有浓郁的法国风格。
音调清晰明亮的“快板”洋溢着节庆气氛和进行曲色彩。
小号的反复呼唤和圆号的回应,形成大胆而美妙的“铜管二重奏”。
嘹亮的铜管吹奏让位给弦乐器的宣叙调似的小段落,其摇曳多姿的旋律、节奏徐缓而富于抒情气氛。
号管舞曲是整个作品中最著名的乐曲。
亨德尔以传统的水手舞曲为基础,并以小号和圆号互相呼应的回声效果,形成绚丽多彩的音乐交流,使人联想到狩猎和大海的鲜明形象。
紧接活泼的号管舞曲之后的优雅的“小步舞曲”提供了短暂的宁静。
这一乐章中再次出现小号和圆号,它们小心地、不敢贸然打扰宫廷舞蹈的庄重气氛。
在“布列舞曲”中,舞曲重新成为铜管乐器交流的媒介。
经过前面相对宁静安详的舞曲之后,我们突然又回到小号和圆号对比鲜明的呼应问答。
情绪和节奏神奇地离开了优雅的宫廷场景,以热烈的欢庆气氛告终。
第三组曲有不同的排列,有的版本分为七个舞曲,有的版本将其中的舞曲合并为四个舞曲,本唱片采用前者。
这些短小而风格显著的舞曲乐章有一半在流传下来时就没有标题或速度记号,因此只得从音乐的特性中把它们推算出来,甚至各个乐章间的先后次序也
多少是推测出来的。
这个组曲的配器规模不大,一支长笛、两支双簧管、弦乐组,在室内演奏时加上拨弦古钢琴。
第一乐章可能是萨拉班德舞曲,因为其节奏是流行的萨拉班德节奏,重音在第二拍上的庄严的3/4拍子,激发了亨德尔一些最高雅的器乐和声乐旋律。
急板可能是里格顿舞曲,一种最轻巧活泼的巴洛克式舞曲。
在这里依靠节奏的复杂化、切分、省略乐句和改变乐句的长短来发展,紧接着是第二个里格顿舞曲,用g小调,可能想使它们交替出现形成简单的a—b—a形式。
小步舞曲在这个宫廷风味的乐章中,亨德尔先采用了g小调,第二首小步舞曲采用关系大调降b大调,可能是想把它作为a—b —a形式的中间段。
水上音乐组曲得到国王和众人的衷心喜爱是理所当然的。
他作为一位彻头彻尾的国际性作曲家,他的音乐兼有德国的严肃、意大利的悦耳和法国的壮丽,而这些特点是在英国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