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经验方
1、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生薏苡仁各60克,柿霜饼24克 。上三味,先将山药、薏苡仁捣成粗渣, 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溶化, 随意食之。此粥健脾养肺,主治肺脾阴虚 ,饮食懒进,虚劳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 证。
夏季养生经验方
2、六元解毒汤: 怀山药30克,人参5克,莲子、薏苡仁各 20克 ,芡实、茯苓各15克。将以上药物放入锅内,加 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滤出;再加水500毫 升,煎取200毫升。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本方功能健脾益气补虚劳,可用于慢性胃炎、 胃下垂及久病身体虚弱、不思饮食者。
夏季养生之道
——常州合一堂
夏 季 养 生 目 录
1. 夏季气候特点 2. 夏季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3. 夏季养生重点 4. 夏季易发病 5. 冬病夏治 6. 夏季养生小常识
夏 季 气 候 特 点
☺夏季的气候特征是:“两高一低”,高温、高湿 度和低压。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度-28度, 超过36度时人体就会感到不适。
冬 病 夏 治
☺风湿类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 断反复及加重。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 病,在中医统称“痹症”,这时冬病夏治,配合 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不错。 ☺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 性结肠炎等。胃脘痛虚寒证为多,治疗宜温通调 补。脾胃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贴敷治疗, 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 数。
夏 季 养 生 小 常 识
☺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 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蜂蜜。夏天人的体能消耗特 别快,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
☺夏季养生保健之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 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
夏季易发病
☺苦 夏 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精 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较多等症状 ,体形也日渐消瘦,天气凉爽以后,这些症状便 会自然消失。
☺暑湿感冒 白天受暑,夜晚着凉,出现发热、头 晕头痛、汗出不爽、周身酸痛的症状。治疗时可 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夏季易发病
☺生 痱 中医认为,痱子是一种体内热毒,由于 夏季天气闷热,出汗不畅堵塞了汗孔,毒热就在 身体里面排不出来,以致发生痱毒。
夏季养生经验方
3、山药汤: 山药、黄芪、熟地各15克,远志12克,石菖蒲 10克。水煎服,每日煎服两次。亦可按此方比例 酌情扩大用量,将诸药烘干,研为细粉,炼蜜为 丸,每次8克,早晚空腹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 本方能补气养阴、宁神益智,可用于神经衰弱、 精神天发病率更 高。主要原因是吃了不干净或发霉的食物,或者 吃了没有充分加热的隔夜食物,造成胃肠功能下 降,引起急性胃肠炎或者急性腹泻。
冬 病 夏 治
☺冬病夏治 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 疗法,“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 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 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 足,寒从内生。 ☺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主要选大椎 、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 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疱为度 。穴位贴敷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 、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昼长夜短。
夏季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夏季气侯炎热,喜贪凉,易感风寒湿邪,身 体困重,疲乏无力,喜睡。 ☺夏季气温高,暑湿之邪盛,易出汗,可耗伤津液 和元气。 ☺夏季多雨潮湿,容易痰湿困脾。
夏季养生重点
☺《素问· 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补益元气和气血津液。 ☺健脾除湿。
夏 季 养 生 小 常 识
☺夏季养生保健之饮食清补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 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 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 食品。
☺夏季养生保健之福自“苦”中来 苦味食品中所含 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 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 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 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