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正确阅读历史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历史材料解析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观点。
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和掌握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这样既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如2015年中考题中给出这样的设问:(1)据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了怎样的转移?(2分)(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
(2分)(3)并写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一项内容。
(2分)带着设问去阅读材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以及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一般情况下,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准确找出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历史史实的过程,从历史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历史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
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精心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
阅读和寻找是为了准确无误地答题。
答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
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第二,语言要言简意赅。
材料题不是问答题,一般设问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随意性。
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第三,要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
因此,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第四,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同时答题时要做到三化,是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一般来说,历史材料解析题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和开放型材料题。
下面就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技巧作细致分析。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找”“三答”三步来入手即可。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随着中考制度改革的深入,历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务必理清知识线索,形成整体认识。
只要我们能有效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