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

2.体会文章真挚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理解作者的骨肉之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

二、背景介绍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

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

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与侄子老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朝夕相伴,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关于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是祭祀与汉语文学结合的产物,好的祭文往往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

祭文可分为庙祭文和墓祭文两类。

庙祭文一般用于官方、重大祭祀场合,格式多为四言体的韵文。

例如,历代天子宗庙祭祀、祭黄帝陵的祭文,都属于庙祭文。

由于庙祭文格式多是固定的,因此很难出彩,历代的名篇不多。

墓祭文形式则较为灵活,士庶阶层的私祭也可采用。

多是文言散文、韵文或骈体文写成,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清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大祭文。

四、课内基础梳理
(一)解释加点词语
1.乃.能衔.哀致.诚
2.远具时羞.之奠.
3.不省.所怙.
4.吾往河阳省.坟墓
5.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6.将成家
..而致.汝
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8.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9.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0.汝之纯明
..而不克蒙其泽.乎
11.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
13.比.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14.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又可冀其成立邪
2.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3.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4. 将成家而致汝
(三)通假字
1.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3.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四)词类活用
1. 东亦客也
2.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3.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4.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5. 成家以致汝
6. 莫如西归
(五)一词多义
1.戚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2.幸皆不幸早世
邢天舞干戚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3.省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
吾往河阳省坟墓
(六)特殊句式
1.惟兄嫂是依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3.何为而在吾侧也
4.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5.吾念汝从于东
(七)翻译下列句子
1.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3.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课内探究】
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2.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3.十至十二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4.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细述叔侄二人三会三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祭十二郎文》学案答案
【课内探究】
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2.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答: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

诸兄死悲,十二郎死更悲
3.十至十二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答: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疚之意。

4.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细述叔侄二人三会三别,这样的作用?
答:这要追溯到叔侄两人的童年生活,两人虽为叔侄,但年龄相仿,相依为伴,共同生活的经历,以致叔侄两人感情笃深。

在诸亲属中,两人为至亲,甚至两次三番的想叔侄两人在一地生活,却一次次为现实所阻断,以致最后阴阳相隔。

韩愈这样写为了表达他和侄子的深厚感情,以及不能共享生活的遗憾和悲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