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发展农民合作社

浅谈如何发展农民合作社

十九届四中全会轮训班研讨稿如何发展农民合作社大家好,我是供销社关金凤。

首先感谢组织能够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学习平台,感谢老师们用心讲授。

在这里我想以“如何发展农民合作社”为题,说说我从事供销工作以来,对农民合作社浅薄的认识和见解。

内容不充分,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教,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大家的帮助。

今年3月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到2022年,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0万家;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

从文件要求看,我们不难发现农民合作社是我们近两年需要着力来发展的新型农业主体之一。

农民合作社是培育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也是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是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进程中推进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近两年,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通过调查走访、电话了解、属地政府的协助与相关系统数据的调取对我旗农民合作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我旗农民合作社现状如何?(一)从注册登记的数量上来看,已形成比较庞大的规模,截至2020年3月初,全旗注册登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 025家,其中养殖类1340家、种植类266家、农业服务类2 85家、农资经营类24家、农副产品类6家,手工艺品类2家,其他115家。

从合作社分布上看,甘旗卡镇数量最多,为302家;常胜、查日苏、海鲁吐等九个苏木镇合作社数量超过百家。

以全旗262个行政村平均的话每个行政村平均有农民合作社8家,全旗加入合作社社员近13000户。

调查资料显示,空壳社数量占已注册合作社数量的一半以上;合作社经营服务范围为技术信息服务的达到90%;“挂牌社”“空壳社”“一人社”现象凸显;经营模式简单传统、经营规模小而散、示范带动能力不足、社会化服务能力弱等现象明显。

(二)从经营模式上看,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初见成效。

散都马莲河水稻专业合作社、家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刘金山养牛专业合作社、银岭牧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都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还有“合作社+电商+农户”“合作社+党员+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好的合作社发展模式也需要我们推广建立。

下面我给大家举两个成功发展模式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及引领作用,也能够有力发展嘎查集体经济。

巴嘎塔拉苏木刘金山养牛专业合作社总结近十年的合作社经营经验,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采取嘎查党支部发展集体养牛业,用集体养殖场、饲草料基地折资入股,组织群众用牛入股,通过不同方式集资融资,计划建成以母牛繁殖、直线育肥、饲草料加工、奶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

已投资600万元,建设大型养牛场54000平方米,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14户,养牛600余头,预计年收益达到200万元,总利润的3%作为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创造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整的发展体系,为黄牛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引领示范作用。

巴嘎塔拉苏木伊和塔拉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伊和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杨光等14人发起,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发展势态良好。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散都马莲河水稻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8年12月,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种植户)”的经营模式,以“建一个合作社,兴一地产业,富一方百姓”为理念,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绿色有机水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之路。

从刚开始的17户社员、500亩水稻田发展到如今的1370户社员、20500亩水稻田,近十年每年帮助社员整体增收300万元,订单遍布全国各地,社员遍布周边五个苏木镇及辽宁张家。

合作社成功架起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合作社管理,企业化运作,打造了自己的经营模式,通过不段强化制度建设和优质产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作用,与社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达到了富一方百姓目的。

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合作社如果想发展的好,需要建立好的发展模式,整合资源,互惠互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然而我旗具有这样示范性带头作用的合作社为数不多。

从我旗合作社现状来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清理空壳社、规范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只有合作社健康发展了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推广示范性合作社发展模式。

二、如何培养合作社社员下面我以农民怎么看合作社?如何培养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带头人?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能为合作社做什么?五个问题来说说我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解。

(一)农民怎么看合作社在深入嘎查村的时候我对有些农户说:“咱们农民想发展以后得建合作社,加入合作社。

”大多数农民都问合作社能干什么?谁谁家建了合作社已经十多年了,没看见他做什么。

是的,咱们是有很多合作社,2006年出台《农民合作社法》后,合作社像雨后春笋般成长,人们只是跟风,希望能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却没能了解国家真正的用意,而现在已超过注册合作社总数一半的“空壳社”把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所抹杀了。

如果想让农民重新了解合作社,建立合作社,加入合作社,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来改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合作社认知度和认可度。

这是合作社发展的切入点。

(二)如何培养合作社社员为了真正去体会和感受农民真正的想法和希望。

2019年3月我走进了海鲁吐镇特莫图热其嘎查,参与了海鲁吐镇乌日丽嘎沁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注册、产品打造、销售整个过程。

那个过程其实与规模化发展的合作社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乌日丽嘎沁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在嘎查书记哈申高娃的带领下就像等着破茧而出的蝴蝶,踏上了谋求发展之路。

她们让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那个村有她们一群人真好。

”我们的农民不是不想发展,他们是找不到路子,传统农业已在农村根深蒂固,只有让他们转变成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这个角色,他们才能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走进合作社。

给农民角色定位是关键。

四次走进特莫图热其嘎查,共处八天时间,从注册、商标的制作、从产品的设计、再带她们走出去。

当我们带着并不十分成熟的产品换回2000元第一桶金放到她们手里的时候,她们高兴的说:“我们发财了。

”其实对于生活条件相对富裕的特莫图热其嘎查村民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但她们看到的是希望。

当在乌旦塔拉枫叶节上销售200多个枫叶胸针的时候,有位乌旦塔拉村民说:“我们的枫叶让她们拿去做了胸针,还卖了钱。

”想要让老百姓尽快转变角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有能力创造价值,他们有资源可利用。

让他们相信他们也可以像我旗那些规模化示范性合作社一样发展致富。

我们全旗383万亩耕地、1050万亩草牧场、350万亩林地、近百万头黄牛、无污染的庭院经济、46000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传统文化等等,都将是我们农民可转化的资源。

鼓励农民敢想敢做,勇敢迈出第一步是破解传统观念的金钥匙。

(三)合作社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带头人嘎查村干部是嘎查村党支部核心人员,是离农民最近、最亲的人、也是最了解嘎查村整体情况和农户的知情者,他们是奠定农村经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可缺少的力量,但由于嘎查村干部整体能力不强,谋发展创事业的精神头不足,整村规划、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可行发展计划的嘎查村较少。

嘎查村干部作为本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繁荣的排头兵、带路者、领办人、需要将嘎查村干部打造成“创业型”“技能型”“服务型”“民主型”“带富型”“调解型”职业化嘎查村干部,来加强嘎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作用。

通过培训,让嘎查村干部一是做到从嘎查村物色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带头建立合作社、引导建立合作社、带头参与合作社,为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规范合作社发展。

二是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提高创新意识,引进来“双创型”“专业性”“职业型”的人才以及资金和项目,壮大合作社发展。

三是有效利用本村各类资源,整村规划,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在走访合作社,与合作社理事长、社员交流过程当中发现,不管是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合作社,还是在发展初期的合作社或处于“空壳社”状态的合作社都有它不同阶段的困难和问题。

合作社当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经营理念落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打造优质产品和品牌的意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未形成等等问题。

但这些都不是不可控不可改善的因素。

合作社自身发展意识尤为重要。

散都马莲河水稻之所以发展的好,因为合作社开始创办就以制度管人、拿合同办事,建立了适合合作社发展的一套劳动、财务、营销、决策、管理、监督等内部制度,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社员越来越富、产品越来越优质,最优质的大米卖到了10元一斤,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帮助企业化解经营中出现的资金、营销等瓶颈问题。

茂道吐苏木通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新的市场机遇,关注市场需求和资源利用,在养殖基础母牛的基础上利用奶资源进行奶制品加工,打造自主品牌,制作的酸奶在通辽市场供不应求,他看到我旗近百万头黄牛资源,建立了有机肥加工厂,有效利用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抓住发展这个主线,稳步向前。

2019年对全旗2058家合作社当中抽取200家合作社电话抽样调查时,当我问到巴彦毛都南阿布哈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斯琴格日乐“合作社经营怎们样?”时,他对我说:“我们村76户,都在种水稻,我家种9亩产量有11000多斤,我是我们村种的最少的,我们还从公主岭进过优质种子,大米品种特别好,但是销量不好,我们已经注册了<南阿布哈嘎查>商标”当我问他合作社情况的时候,他对我说的却是他们村的水稻种植情况,从他的话语中能感觉出来他想带领村民致富的欲望,但是也能听出他的无奈,他的声音代表着全旗众多农民合作社的声音,合作社想发展!(五)我们能为合作社做什么供销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传统部门,将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做好合作社的调查、统计、组建、指导、发展工作。

也希望有关部门建立合作社发展指导服务专家顾问团,邀请涉农专家及农牧、发改、财政等涉农部门和金融部门加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合作社进行“问诊”“把脉”“开方”,针对性的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合作社发展趋势、经营模式、市场营销、专业技术、信贷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为合作社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