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心理学与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一样,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门类。
5.费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6.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与学习互相作用的结果。
7.最早提出人格结构理论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8.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9.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10.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11.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12.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4.Spielberger 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
15.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1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17.在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阶段,应以固定练习为主。
在开放性技能的练习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在技能熟练的运动员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18.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9.心理技能指的是心理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象技能,目标设置技能,集中注意技能,心理能量控制技能,应激控制技能等。
20.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21.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22.心理机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环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23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认知控制技术,但是各种技术都是以认知取向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
24.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它指在一定的情景中由催眠诱导的暗示引起的一种特殊反应状态。
25.能够使运动员产生心理激活的方法被称为:心理动员26.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27.库德-罗斯关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理论是:悲伤反映理论。
上述理论认为受伤者受伤后经历的情感反应阶段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和重新振作。
28.康复目标要从一开始就进行评估和定期调整。
29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30.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1运动心理学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人格是个体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3核心特质是指渗透性较首要特质稍逊,但具有相当概括性,并有一般意义的特质。
4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5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人对活动的选择,人的努力,人的坚持性和人的成就。
6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7心理唤醒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8竞赛状态焦虑是在某一具体的竞赛情景中所体验到的状态焦虑。
9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以最好的准确性,最少的时间和能量消耗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10固定练习是指在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某个技术动作的方法。
11心理技能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2表象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运动动作和运动情境进行心理表征,从而提高运动表现的心理训练方法。
13目标设置是一种激励人们更好地完成活动的常用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设立符合一定标准的目标促使个体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训练方法。
14系统脱敏是通过肌肉的放松,以渐进方式克服焦虑习惯的技术。
15生物反馈训练是利用现代化的仪器(生物反馈仪),将人体的身体内部生理活动状况的信息显示给受训者,使其学会将异常的生理变化调控为适宜状态,从而取得治疗和训练效果。
16心理耗竭是由于应付训练应激过程中多次不成功努力所导致的一种耗竭性的心理生理反应。
17社会支持是指至少两人之间的资源交换,接受者从中获得益处。
18团体凝聚力是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和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19社会测量法是研究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他可以揭示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以及吸引力程度。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从心理学的理论意义来看,有助于认识自我,破除迷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心理学提供的科学事实,对一切封建主义,宗教迷信思想是个有力的打击。
从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来看,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科学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可以极大的提高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2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①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②启发运动员加强自我锻炼,培养坚强意志品质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高度的责任感④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3简述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因素①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②教练员的言行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强弱③运动员对训练任务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④个性因素影响成就动机⑤集体主义精神影响成就动机4简述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感受并注意各种刺激,选出符合需要的刺激。
②维持的功能: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注意,使其保持在意识中或进行精细的加工,转换成更长久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
③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
5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的对比关系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人本身的状态: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和过去经验6简述运动技能的四种分类方法①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运动技能②连续性运动技能,非连续性运动技能,系列性技能③闭锁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④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7简述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①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发展,保持心理稳定。
②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技巧,增强自信心。
③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状态,形成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运动潜能。
④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调控心理能量。
8简述心理技能训练与心理咨询的区别㈠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而运动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运动员或教练员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㈡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强调受训着掌握心里技能,而运动心理咨询着重被咨询者的心理问题的消除。
㈢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更依赖于受训着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对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而运动心理咨询的效果更依赖于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间的良好咨询关系,更强调咨询者的教育,支持和指导的能力和技术。
9在运动领域中目标设置有何作用目标设置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帮助改进竞赛表现,目标帮助改进训练质量,目标分清不同的期望,目标使训练更有具有挑战性,以消除厌烦情绪,目标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内部动力,目标可以提高自豪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10什么是团体凝聚力的概念运动心理学家Carron将体育领域中的团体凝聚力定义为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和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11团体凝聚力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团体凝聚力的特征主要体现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团队组织得好,能理解和接受成员的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协助。
12影响团体凝聚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在团体凝聚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他的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体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团体规模,合约责任,外来压力,团体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个人因素有满意度,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以及团体成员角色等。
领导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行为,领导者的决策风格。
团体因素主要包括团体目标,团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等。
论述题1分析奈德弗的注意类型理论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注意在广度上的特征说明注意的范围的大小它,包括广阔与狭窄两极,运动员的注意从范围而言总是位于广阔–狭窄这一连续体上的某一点。
注意的方向包括内部和外部。
如果运动员指向于自己的身心状况或活动,就是内部的注意。
如果运动员将注意指向与外部物体或人,则就是外部注意。
注意的两个纬度在运动员身上的不同组合,反映出了运动员的不同注意类型。
2论述外部反馈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应用㈠外部反馈的作用①刺激作用②强化作用③提供信息的作用④产生依赖作用㈡外部反馈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运用①反馈信息的数量和内容⑴反馈信息量:在运动技能学习初期,应该将一个主要的信息提供给练习者,使其能抓住重点,集中注意修正动作的主要错误。
⑵误差的方向和精确度,在运动技能水平尚未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之前,提供误差方向比提供误差精确度更有利于练习者掌握准确的技术动作。
②反馈的频率⑴适当地减少反馈,能促使练习者在练习中对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信息加工能力。
⑵渐减反馈:在练习初期给予较多的反馈,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反馈频率⑶带幅反馈:这一方法是要求指导者在练习前先确定一个允许练习者出现误差的范围,如果练习者的操作误差在指定范围内就不提供反馈,一旦误差超出指定范围便提供反馈。
⑷小结反馈:这一方法是要求指导者先记录练习者在一组练习中的运动结果,在练习结束后,在向练习者提供具体的练习结果。
练习简单动作时,提供小结反馈前的练习次数多一点,练习复杂动作时,提供小结反馈前的练习次数少一点。
③反馈时机心理学家认为,即时反馈阻碍了练习者在运动结束后运用内部反馈信息(视觉,听觉,运动感觉)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至于延迟多少时间提供反馈最为合适的问题正在研究之中。
3请具体分析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包括三个方面㈠情绪改善方面的心理效益⑴短时心理效益情绪类的短时心理效益是指由于短期参加身体锻炼后所带来的情绪方面心理效益。
包括①改善心境。
许多研究表明,一次性身体活动可以改善参加者的心境状态。
②降低焦虑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比无氧锻炼更能引起状态焦虑较为持续的下降。
以最大心率的70%以上作为锻炼的强度会引起锻炼后状态焦虑最大幅度的下降。
锻炼可以降低肌肉的紧张。
③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身体活动者在活动中会形成诸如流畅体验和跑步者高潮之类的良好情绪体验。
⑵长期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①降低抑郁。
研究发现,正规的锻炼与抑郁的长期下降有关。
锻炼单元的总次数越多抑郁水平下降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