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综述学生: XX指导老师:XXX摘要: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本文拟对质量管理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动向进行论述。

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改进新趋势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改进新趋势。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rendsStudent:XXTutor:XXAbstract: Do a good job i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enterprise. Based on amounts of former work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discuss some main issues about the mean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have a summary of 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suggestion of some futur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history;the new trend of improvement引言:飞利浦电器公司总裁蒂默宣称: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反映了质量与社会、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质量已成为了效率、完美、合理和进步的同义词,“生活质量”的提出把质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

为了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人类对质量管理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由于人类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也导致了质量管理新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通过综述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比较目前各学者的研究,深入探讨未来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初步提出质量管理今后发展应克服的问题及建议。

1.质量管理发展理论回顾1.1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先后形成了事后质量检验、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预防等方法,也出现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手段。

质量管理的发展持续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市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2]1.2质量管理历史发展阶段质量管理作为一门学科, 是从20 世纪初创立的。

质量管理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它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环境等社会要素的推动和制约并与其同步发展。

目前在质量管理学科中已基本达成共识, 认为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 )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1.2.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其理论依据是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主张在企业内部进行专业分工, 设置专职检验人员, 把检验作为保证质量的主要手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体, 只能在事后被动地进行检验, 对不合格品的产生缺乏控制手段。

1.2.2统计质量阶段(20世纪40-50年代)1924年,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博士( W T She wh ar t) 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 发明了控制图, 从而开始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休哈持及其他科学家所提出的一整套统计方法使管理和控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也使质量管理由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 发展到工序管理, 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在方式上由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但这种方法只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

1.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和通用电气公司的总经理费根堡姆于1961 年首先提出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企业内以质量为中心, 建立全员参与基础上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三全”,即全面的质量、全过程和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使得零缺点质量管理成为可能, 强调质量管理的是零缺点, 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 强调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转变企业文化, 使得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建立起全新的关系, 等等。

[3]美国和西方质量界最为推崇和宣传这一理念, 目前在美国和西方的一些大型企业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

他们认为尽管生产零缺陷产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 自上而下必须不断地追求零缺陷的产品。

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产品要求, 就永远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

2.质量管理目前研究现状有关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王生风,吴建忠等博士认为质量管理的发展还应有第四阶段——系统质量管理阶段。

[4]该作者认为,应将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 从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整个寿命周期过程, 采用全系统、全寿命的观点来研究。

在这个系统中, 除了长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还涉及企业组织的优化; 高质量的设计; 高效率的促销; 高水平的人才素质; 顾客、合作伙伴以及企业员工的满意程度; 质量对环境的影响等, 是整个企业完善的持续性的管理, 也是企业的组织能力、产品质量管理、技术革新3 方面有机结合的体现。

因此,作者强调必须注重在质量管理中实施ISO 900 0 系列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 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1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系统地进行质量管理。

对质量发展的第四阶段,不同专家也有不同的见地。

张公绪等提出质量管理分4个阶段, 其第四个阶段是社会质量管理( So cia lQual ity M an ag eme nt, S QM ) 阶段[5]。

因为质量管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而且质量系统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发展; 并提出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球化,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即全球质量管理( Glob al Qua lity Ma nag e me nt, GQM ) 阶段。

笔者认为,尽管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看法各异, 但质量管理的未来发展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是诸位专家和学者不争的共识。

3.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及趋势质量管理科学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质量管理新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质量观念,能更好地促进质量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

人们对质t 事业的认识的遥步深化和发展逻辑,表明了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6]。

目前,质量管理的发展理论大致有六大趋势,现以范科林的总结为例进行分析[7]。

(1)质量从设计抓起(2)“零缺点”运动(3)成本优先于质量(4)需求住宰质量(5)由质量管理到质量经营(6)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

其中,李跃生博士对质量经营进行了研究[8]质量的经营的理念就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质量为各相关方创造价值。

肖劲洪,李建平结合我国青岛质量管理学术交流会上的六点新思路分析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9]。

提出对质量改进的新思路,这六点新思路是:建立以高层领导为主体的质量管理模式,临近零缺陷的挑战,强调参与质量管理,向隐蔽车间挑战,开发软件提高质量管理手段,质量文化的兴起和塑造。

这六点在原来的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高层领导目标理念人员管理方法科学技术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补充和完善了质量管理理念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广泛性。

杨辉博士结合面粉企业入手,提出质量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10]。

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原来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从原来分割的模式转向系统的模式。

因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

2000版本的ISO9000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到“互利的供方”关系等八项原则都充分体现了对企业质量管理全过程和系统性的要求。

贾建锡博士重点从政策方面分析现代质量管理具有的发展趋势[11]。

提出了全面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社会化趋势和微观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同步发展的趋势。

并指出把质量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搞好微观质量管理的同时,同步地提高宏观质量管理的水平。

才能有效地促进质量管理的发展。

4浅谈质量管理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据朱兰学院统计1980年有80%实行TQM的公司都以失败而告终[12]。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朱兰学院研究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行政总裁的失误,执行策略不当等。

朱兰博士对过去15年的质量工作进行总结时说“与过去几十年不同,质量已经提到十分优先的位置,顾客是一切质量工作的中心。

企业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长远发展、有何目标、进人什么领域制定战略目标时,应明白哪些是必须要做的,需要什么条件,谁对其负责等等,否则2目标只是一串串愿望而巳。

明确顾客是否满意,是否适应竞争的形势,但是否得不偿失等,并将具体措施提请企业高层重视。

否则,一切将付诸东流。

同时需要运用的行为科学中的重要因素—监督机制对其进行更多的监督,不断调整其激励体系,使其包括质量方面的内容。

对怎样才能提高质量,朱兰曾发表了促使世界向更高质量方面发展有的内在原因。

其中之一是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再者,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也需要质量的不断提高。

这种压力也扩展到院校。

学校不能延续原有的教学方式,应该修订必修课程,让学生毕业后工作时具有质量方面的知识,这才是质量发展的后续力量。

范青根据2011年ASQ的研讨会,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略带前瞻意味的预测,解读了影响质量未来发展的8大因素[13],包括全球责任,消费者意识,全球化,变化之快,未来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21世纪经济和创新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