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教研室】
4、燥湿止带:妇女带下 寒湿——白术、干姜——白带丸 湿热——车前、黄柏
5、消肿排脓:疮痈肿毒 疮疡初起——银花、当归——仙方活命饮 脓成难溃——人参、黄芪——托里消毒散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忌服。
【中药学教研室】
细 辛 《神农本草经》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全草。 生用 【图】 【辛温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风寒感冒(兼阳虚)
【中药学教研室】
防 风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生用、炒炭用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风寒——荆芥、独活——荆防败毒散 风热——薄荷、蝉蜕 风湿——羌活、藁本——羌活胜湿汤 风疹——苦参、荆芥——消风散
2、胜湿止痛:风湿痹痛——羌活、桂枝——蠲痹汤 3、止痉:破伤风——天麻、白附子——玉真散
麻 黄《神农本草经》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草质茎 。 生用、 蜜炙或捣绒用 。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风寒感冒(风寒表实证)——桂枝—— 麻黄汤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实证) 风寒——杏仁、甘草——三拗汤 寒饮——细辛、干姜——小青龙汤 肺热——石膏、杏仁——麻杏石甘汤
【中药学教研室】
寒痹肢痛——附子——桂枝附子汤 3、助阳化气:痰饮、蓄水、心悸
痰饮——茯苓、白术——苓桂术甘汤 蓄水——猪苓、泽泻——五苓散 心悸——甘草、党参——炙甘草汤、桂枝加桂汤 【用法用量】煎服, 3-10克。 【使用注意】易伤阴动血,热病、火旺、出血忌用; 孕妇、经多者慎用。
【中药学教研室】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根。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防风、羌活——九味羌活汤
2、祛风止痛:头痛、牙痛、痹痛 阳明头痛——细辛、川芎——川芎茶调散 牙痛——细辛、黄连、石膏 痹痛——苍术、乌头
3、宣通鼻窍:鼻渊——苍耳、辛夷——苍耳子散
【中药学教研室】
牙痛、口疮——黄连、石膏——清胃散 咽痛——黄芩、板兰根——普济消毒饮 温毒发斑——石膏、大青叶、紫草 3、升阳举陷:脏器下垂 久泻脱肛——人参、黄芪——补中益气汤 气短——柴胡、黄芪——升陷汤 崩漏下血——人参、黄芪、白术——举元煎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升阳宜炙用,余生用 。
3、平抑肝阳:肝阳眩晕——菊花、石决明
【中药学教研室】
4、清肝明目:目赤昏花 风热、肝火目赤——菊花、夏枯草 肝肾不足昏花——黑芝麻——桑麻丸
5、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5—9克;或入丸散,煎水洗眼。
润肺炙用,余生用。
【中药学教研室】
菊 花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有黄、白菊花之分 【性能】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风寒感冒——羌活、防风——九味羌活汤 阳虚外感——麻黄、附子——麻黄附子细辛汤 2、祛风止痛:头痛、牙痛、痹痛 少阴头痛——独活、川芎 风冷牙痛——单用,或配白芷 风寒湿痹——独活、桑寄生——独活寄生汤
【中药学教研室】
3、宣通鼻窍: 鼻渊——苍耳、白芷 吹鼻取嚏——皂荚——通关散
4、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外寒内饮——麻黄、桂枝——小青龙汤 寒痰停饮——茯苓、干姜——苓甘五味姜辛汤
比较
麻黄 桂枝
发汗解表力强,兼宣肺平喘, 发散风寒: 利水消肿
风寒表证
发汗解表力弱,风寒表实、表 虚证均用;兼温通经脉,助阳 化气
【中药学教研室】
紫 苏 《名医别录》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
1、解表散寒:风寒感冒(兼气滞) 风寒表证——香附、陈皮——香苏散 咳喘痰多——杏仁、桔梗——杏苏散
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风寒感冒——防风、羌活——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银花、连翘——银翘散
2、透疹、消疮:麻疹、风疹、疮疡 麻疹——蝉蜕、薄荷、紫草 风疹——苦参、防风、白蒺藜
【中药学教研室】
疮疡——川芎、银花——败毒散、银翘败毒散 3、止血:吐衄下血
吐衄——茅根、生地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崩漏——棕榈炭、 血余炭 【用法用量】煎服,4.5 - 9克,不宜久煎;芥穗长于祛 风,炒用止血。
【中药学教研室】
辛 夷《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生用【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发散风寒:风寒感冒 2、通鼻窍:鼻塞,鼻渊 【用法用量】3-9克,包煎。
【中药学教研室】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 荷 《新修本草》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生用 【性能】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中药学教研室】
羌 活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羌活、阔叶羌活的根及根茎。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散寒:风寒感冒(夹湿)
风寒湿表证——防风、细辛——九味羌活汤 寒湿头痛——独活、川芎——羌活胜湿汤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防风、姜黄——蠲痹汤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 【使用注意】阴血亏虚者慎用,易致呕吐,量不宜大。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桑叶、薄荷——桑菊饮
2、平抑肝阳:肝阳眩晕 眩晕头痛——石决明、白芍
【中药学教研室】
3、清肝明目:目赤昏花、高热抽搐 肝经风热目赤——蝉蜕、木贼 肝火目赤——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 视物不清——枸杞、熟地——杞菊地黄丸 热极生风——羚羊角、钩藤——羚羊角钩藤汤
【中药学教研室】
藁 本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根茎、根。生用 【性 味】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1、祛风散寒:风寒感冒(兼湿) 风寒头痛——羌活、苍术——神术散 风寒夹湿——羌活、防风——羌活胜湿汤
2、除湿止痛:风寒湿痹——羌活、防风
【中药学教研室】
白 芷 《神农本草经》
——羌活、独活——羌活胜湿汤 【用法用量】煎服,5 - 9克。
【中药学教研室】
柴 胡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柴胡、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生用或醋炙用 【性 能】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
1、解表退热:表证发热、少阳证 风寒表证——防风、生姜——正柴胡饮 风热表证——菊花、薄荷 风寒入里化热——葛根、黄芩——柴葛解肌汤 邪在少阳——黄芩——小柴胡汤
4、清热解毒:疮痈肿毒——银花、甘草 【用法用量】煎服,5 - 9克。散风热用黄菊花,余用白
菊花 。
【中药学教研室】
蔓 荆 子 《神农本草经》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成熟果实。生、 炒用 【性 能】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风热感冒头痛
——薄荷、菊花 2、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1、解表、化湿:风寒感冒(阴暑证)——厚朴、扁豆 ——香薷饮 2、利水消肿:水肿、脚气——白术——薷术 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利水须浓煎。 【使用注意】辛散发汗力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中药学教研室】
荆 芥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生用、炒炭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中药学教研室】
4、止泻:气虚腹泻——黄芪—— 升阳益胃汤 肝郁侮脾——陈皮、白芍——痛泻要方
5、止血(炒炭):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4.5 - 9克。 【使用注意】阴虚、热病动风不宜用。
荆芥 祛风解表:风寒、
风热表证、风疹
防风
发汗透散力强,长于解表; 兼消疮、透疹
祛风力强,善治多种风 证;兼止泻
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教研室】
分类: 发散风寒药:风寒表证 发散风热药:风热表证
配伍: 1、正虚者配益气、助阳、滋阴、补血药; 2、兼暑、湿、燥者配祛暑、化湿、润燥药;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宜汗出太过; 2、阴血亏虚者忌、慎用; 3、因时因地制宜; 4、不宜久煎。
【中药学教研室】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用法用量】煎服,1-3克;散剂每次0.5 - 1克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反藜芦。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 【使用注意】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
忌服。
【中药学教研室】
苍 耳 子《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苍耳的成熟果实。炒用 【性能】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 1、发散风寒:风寒感冒 2、通鼻窍:鼻渊 3、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过量易中毒。
【中药学教研室】
热毒咽痛——大黄、薄荷 3、解毒消肿:痈肿疮毒、痄腮
痈疮兼便秘——大黄、芒硝、栀子 乳痈——瓜蒌、天花粉 痄腮——玄参、黄芩——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炒用寒性减。 【使用注意】性寒滑肠,气虚便溏者慎用。
【中药学教研室】
蝉 蜕 《名医别录》
蝉科昆虫黑蚱羽化时的蜕壳。生用 【性 能】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使用注意】芳香辛散,发汗耗气,体虚多汗者不宜。
【中药学教研室】
牛 蒡 子 《名医别录》
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生、炒用 【性 能】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感冒——银花、连翘——银翘散 风热咳嗽——荆芥、桔梗
2、利咽透疹:咽痛、麻疹、风疹 麻疹——薄荷、蝉蜕 风疹——荆芥、苍术——消风散
——银花、连 翘——银翘散 2、清头目利咽喉: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头痛目赤Βιβλιοθήκη —川芎、石膏 咽喉肿痛——桔梗、甘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