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2004年度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立足现实,着眼以后,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关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进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进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目前,竞争力研究差不多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要紧从事国不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治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养)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制造更多财宝的能力".不难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

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专门企业,制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某银行竞争力定义为:某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阻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宝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依照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那个地点所谓资产讲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即竞争力现实的表现。

由此可见,竞争力研究要紧考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一存在的进程是如何样实现的。

其中存在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

我们据此来设计研究框架。

某银行竞争力研究要特不要强调与现有的银行信用评级以及银行绩效评价相区不。

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区不:一是研究目的不一样,银行信用评级是减少投资人与债券发行人信息不对称,对象是投资人,目的是揭示风险、风险治理。

竞争力评价是实现银行可持续进展,对象是银行,目的是帮银行找问题。

二是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竞争力评价与现有的银行绩效评价区不:银行业绩评估只是银行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即银行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

要紧集中于银行财务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大类。

然而,仅仅这两类指标不可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内涵。

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银行3 / 19过去和现在的竞争状况和业绩,能够用来分析和评估往常的行为和决策,但银行通过竞争力分析真正需要的是有助于今后更好竞争的战略。

显然,除了进行业绩评估外,更需要分析实现这一结果的过程。

同时在财务指标中,有许多指标如市场份额或一般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银行业的竞争状况。

前者可能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后者也可能是政府政策或地区分割的结果。

况且,这些财务指标也不能讲明如何实现以后的竞争业绩,也无法反映是基于什么措施和手段而取得目前的竞争地位,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和分析方法。

因此,竞争力研究除了对现实的银行竞争行为和业绩评估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如银行体系、治理结构、进展战略、科技、人员素养、环境等,这些关于银行业的竞争力能起到一种转化和支撑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可见,某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和分析是侧重于多维度、多方位的分析和评价,是绩效评估的又一升华。

本年度中国某银行竞争力报告讲明一、本次中国某银行竞争力评价的要紧数据来源为《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4)》、国内知名数据商色诺芬(Sinofin)信息服务与WIND资讯、国际权威Fitch IBCA数据库以及各某银行公开公布的历年度财务报告,并依照《银行家》银行竞争力评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对部分数据资料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二、全国性某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淌性治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现实竞争能力是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刻点上的竞争力实现结果,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由一个时刻剖面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集组成,要紧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而潜在竞争力则代表了实现这一现实竞争力的进程是如何样的,其中包含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从其中能够解释银行什么缘故有竞争力或者什么缘故缺乏竞争力。

换句话讲,现实竞争力指标所反映的是当前竞争的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潜在竞争力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力背后的缘故或者决定因素,它由一个时刻点内银行内部因素阻碍以后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组成,即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5 / 19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要紧制度性阻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人力资源和科技能力等等,以测度竞争力位势的连续能力。

(见图1)三、全国性某银行竞争力综合评分,采纳层次分析法(AHP)生成。

AHP是美国闻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处理某些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有力手段。

该法突出之点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分析,并可将人的主观推断和定性分析用数量形式表达、转换和处理。

AHP方法在工业,军事以及治理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四、关于服务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依照国际银行服务质量(BSQ)的衡量标准从效率和信任尺度、接待能力尺度、价格尺度、有形资产尺度、服务职责尺度以及可靠性尺度设计了专业化问卷调查(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共回收6378份有效问卷,采纳模糊评价方法,形成最终服务竞争力综合评分。

五、2004年银监会对全国股份制某银行进行了风险评级,其中涉及各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各内操纵度评价。

《银行家》银行竞争力评价专家委员会参考监管机构的考评方式及各方面相关资料,对各某银行这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分。

六、本次某银行竞争力评价以所有银行2003年度的数据资料为基础。

2003年12月31日中央政府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中行、建行注资,故此我们依照注资后中行和建行相应指标的变化,做了及时的调整。

七、本次竞争力评价(包括都市某银行)中使用的资本充足率数据,均采纳2004年度银监会颁布的最新资本充足率的核算方式进行调整。

全国性某银行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分析从综合竞争力看,呈现清晰的四个等级。

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进展、农行为第三档次7 / 19广发为第四档次从现实竞争力看,四个等级也专门明显,建行、中行因外汇注资和巨额坏帐剥离,而位列第一档次。

招商、民生、浦发、建行、中行为第一档次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进展、农行为第三档次广发为第四档次从潜在竞争力看,三个等级较为明显,国有某银行竞争力提升任重道远。

招商、民生高居第一档次浦发、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工行、光大、深进展可划归为第二档次,其中浦发、华夏略显突出一些农行、广发为第三档次(见图2)国有某银行改革加速,建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提升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决定在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拨出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一重大决策体现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打造"真正某银行"的坚决决心。

本次国务院对某银行注资意味着我国银行治理方法和货币政策手段的重大变化。

国务院向两家大型国有独资某银行进行注资,其意义不仅在于充实资本金,更重要的在因此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中国某银行的改革将进入一个加速时期。

依照银监会颁布的最新的资本充足率的核算方法计算,截至2004年9月30日,建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8.19%,在16家全国性某银行中位列第二(恒丰第一,15.14%),在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一。

中行的资本充足率达7.39%,在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三。

2004年6月30日,中行、建行与中国信达资产治理公司签署一个价值2787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协议。

这是继450亿美元的外汇注资以来,本届政府为先行股改的中建两家银行第二次提供免费的"最后晚餐".至2004年9月底,建行和中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3.88%和4.55%,分不位列14家参评银行的9 / 19第7位和第8位。

甚至差不多大大低于10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6.47%.资本充足率迅速上升以及巨额不良资产的剥离,使得建行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陡然跃升至14家参评银行的第3位和第4位。

与此形成鲜亮对比的是,建行和中行的潜在竞争力排名并不靠前,分不位列第7位和第11位。

故此,我们认为,建行和中行当下的综合竞争力位势是否能得以连续,有赖于其银行潜在竞争力的增强,具体地讲,公司治理方面是否会有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在内部操纵和风险治理方面是否正逐步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靠拢。

依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银行信贷资产实行分类治理,不同风险的资产要求不同的资本充足率。

这些差不多上2005年中国银行业值得期待的。

上市股份制银行竞争力点评资本充足比较目前,资本充足率已成为上市银行实现规模扩张的瓶颈,并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盈利能力。

2004年半年报显示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12%,其他四家银行则均未披露,但可能资本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