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张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7级3班,20071611669)摘要:加入WTO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问地位”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
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为了将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应该加快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积极争取更多WTO成员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出口贸易;反倾销;The influence of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on China’s export tradeZhang XiaSchool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Class 3 Grade 2007 20071611669 Abstract:After joining WTO,we began to fac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 . At present, 97 WTO member countries have recognized China's full market economy status, but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other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of China are not on that list. Affected by it,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always charged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ases in the export, safeguard measures and other charges included. 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the accusation about China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are bigger and bigger and the trade barriers which are directed against our export products are more and more which affected China's export trad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disadvantage about chinese export trad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to a minimum, we should speed up the reforms of economic system of market-oriented, and actively strive for more recognizeation about our market economy status from WTO member countries .Key words: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 export trade ; anti-dumping引言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牵涉的反倾销案件也越来越多,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占对华反倾销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些国家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核心理由主要是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他们所认为的“正常价格”。
而这一指控逐渐成为阻碍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一、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一)市场经济地位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反应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状况。
它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根据一个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和市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国家区分为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①。
“非市场经济”又称为“国家控制或者中央计划经济”,是反倾销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西方国家的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指那些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产品价格由政府决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
这些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国内产品价格并对贸易实行垄断,其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能正常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如果在国际贸易中直接采用其国内价格来与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的话,判断出来结论无论倾销与否,都不够准确。
据此,1955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第六条增加了这样一个注释性条款:规定在对“全部或大体上全部由国家垄断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规定其国内价格的国家出口的产品进行反倾销②。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在中国是市场经济还是非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上,目前已有包括新西兰、南非、东盟十国等在内的97个世贸组织成员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但欧盟、美国、日本、印度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均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还是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等指控。
中国遭遇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自2004年开始,很多国家开始对我国实行“双反”来打压我国的出口产品。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一)早年“入世”时的遗留问题为了早日加入世贸组织、分享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也迫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谈判压力,中国不得不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中同意:其他国家在针对来自中国的出口商品计算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时,可以不考虑中国产品自身的价值;对于反倾销案件,可以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继续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中第15条“确定倾销和补贴时的价格可比性”还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严格比较的方法”③。
而且还规定此项规定“应在加入后15年内终止”。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受到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发起反倾销时,除非进口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或中国的企业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否则中国企业并不能适用出口价格。
这些中国早年入世时遗留的问题就为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不断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埋下了祸根。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关于具体怎么判定一个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和欧盟分别制定了判断市场经济的六条标准和五条标准。
从表面上看,只要达到了这些从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层面来制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能得到认可。
但经过仔细分析后我们就能发现,这些要求大都是不可以量化的指标,甚至还有“商务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因素”这样的兜底条款,这充分证明了对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做出判断的行政当局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可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理由,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002年,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市场化改革程度远远不如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地位也在中国之后,这是西方经济学家和中国经济学家的普遍观点。
可是美国和欧盟却在2002年相继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
之后,欧盟为了东扩而承认了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后来作为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伊拉克问题上对其支持的酬谢,美国也承认了他们的市场经济地位。
可是唯独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国和欧盟用尽各种手段挑剔与拖延,表面是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不达标,其实质却是政治方面的问题。
美国和欧盟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在2002年,9年后他们依然无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仍未肯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由此可见,能不能给予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地位,与这个国家是否达到了他们制定的市场经济标准和这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是否在政治经济等战略问题上取得了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的某些条件。
(三)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都必须是市场经济国家,这是WTO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迅速走上了腾飞之路,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是相应的内部动力却也开始减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各国的国际合作来增加国内改革的动力。
另外,拖延了十多年之久的入世谈判更是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当时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在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条款方面的要价相距甚远,如果中国坚持不让步也必然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不利。
同时中国也认识到,让西方国家全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于现实与大局的考虑,也迫于压力,入世时中国只能在非市场经济地位上先作妥协。
事实上,当时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很大成效,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中国已经可以算作为市场经济国家。
改革三十年,我国在金融、贸易、政府规模、商业自由、财税负担、劳动力自由等方面的改革成效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于此同时,在中国政府的重大努力下,在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2004年4月14日, 中国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了突破:中国和新西兰同时宣布,新西兰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三、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按照国际惯例,对非市场经济的认定是具有随意性的:由谁认定,以何种标准认定;既没有规则可寻,也没有透明性可言;并且,在非市场经济地位已被认定的情况下,在确定反倾销的贸易摩擦中,选择以哪个国家作为“替代国”,选择哪个产业或企业作为“类似的参照”标准来计算出口国商品的生产成本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加上还要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诸多歧视性待遇,中国的对外贸易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一)直接影响1.反倾销数目日益增多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