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综合练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
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
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
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在△ABC中,∠C=90°,∠A=30°,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的画弧,分别交BA,BC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BP交A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
【分析】
由OP平分∠AOB,∠AOB=60°,CP=2,CP∥OA,易得△OCP是等腰三角形,∠COP=30°,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E的值,继而求得OP的长,然后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OP平分∠AOB,∠AOB=60°,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AF=AB=3,则CF=2,设BE=EF=x,则CE=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得到BE的长度.
【详解】
解:在矩形 中, ,
∴∠B=90°,
∴ ,
由折叠的性质,得AF=AB=3,BE=EF,
∴CF=5 3=2,
11.对于图形的全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B.一个图形经过中心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C.一个图形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D.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
【答案】C
【解析】
A.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
3.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乙),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A. B.5C.4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
14.下列几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 , B. , , C. , , D.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要验证是否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三边的关系是否满足两边平方是否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即可,分别验证四个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解题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计算.
8.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装满水的无盖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浸没在杯子里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A.h≤15cmB.h≥8cmC.8cm≤h≤17cmD.7cm≤h≤16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筷子浸没在水中的最短距离为水杯高度,最长距离如下图,是筷子斜卧于杯中时,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详解】
当筷子笔直竖立在杯中时,筷子浸没水中距离最短,为杯高=8cm
AD是筷子,AB长是杯子直径,BC是杯子高,当筷子如下图斜卧于杯中时,浸没在水中的距离最长
由题意得:AB=15cm,BC=8cm,△ABC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三角形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A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径是()
A.9B. C. D.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 )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
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
∴∠AOC=180°-∠ACO-∠CAO=90°.
在等腰Rt△ABC中,AB=6,则AC=BC= .
同理可求得:AO=OC=3.
在Rt△AOD1中,OA=3,OD1=CD1-OC=4,
由勾股定理得:AD1=5.故选B.
4.如图,在矩形 中, 将其折叠使 落在对角线 上,得到折痕 那么 的长度为()
∴DE=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求出A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6.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B.7cm,4cm,2cmC.3cm,4cm,8cmD.3cm,3cm,4cm
解:如图,AB= .
故选:B.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2.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
A.2B. C. D.2
【答案】C
13.如图,已知A ,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 BE, AC = DF,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得到△ABC≌△DEF的是()
A.BC = EFB.AC//DFC.∠C =∠FD.∠BAC =∠EDF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BE=CF,
在Rt△CEF中,设BE=EF=x,则CE= ,
由勾股定理,得: ,
解得: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正确求出BE的长度.
5.如图,△ABC中,AB=AC=10,BC=12,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则DE的长为( )
的三边分别是: = , = , = ;
由于 ,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不是直角三角形;
的三边分别是: = , = , = ;
由于 ,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是直角三角形;
因此有两个直角等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AD∥BC,∠C =30°,∠ADB:∠BDC= 1:2,则∠DBC的度数是( )
A.30°B.36°C.45°D.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C=150°,∠ADB=∠DBC,进而得出∠ADB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
∴OA=2,OB=3,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
∴AC=AB= ,
∴OC= ﹣2,
∴点C的坐标为( ﹣2,0),
∵ ,
∴ ,
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AD,根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和BD=6,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
∵AB=AC,D为BC的中点,BC=12,
∴AD⊥BC,BD=DC=6,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 ,
∵S△ADB= ×AD×BD= ×AB×DE,
∴∠AOP=∠COP=30°,
∵CP∥OA,
∴∠AOP=∠CPO,
∴∠COP=∠CPO,
∴OC=CP=2,
∵∠PCE=∠AOB=60°,PE⊥OB,
∴∠CPE=30°,
∴CE= CP=1,
∴PE= ,
∴OP=2PE=2 ,
∵PD⊥OA,点M是OP的中点,
∴DM= OP= .
故选C.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A.BP是∠ABC的平分线B.AD=BDC. D.CD= B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由作法得BD是∠ABC的平分线,即可判定;
B、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再由BP是∠ABC的平分线得出∠ABD=30°=∠A,即可判定;
C,D、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判定.
【详解】
A. ,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 ,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 ,故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
D. ,故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为一个 的网格,在 , 和 中,直角三角形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