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皇帝-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
下面是有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欢迎参阅。
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的历史简介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契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在亳建立的王朝称为“商”。
商朝皇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政权,
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诗经·商颂》云商“邦畿千里”。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都城中的多个都在河南境内。
在河南的安阳发现了殷墟,在商丘、郑州、偃师、温县、辉县、新郑等许多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
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并且有过渡文字——斗门镇花园村甲骨文。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
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与《史记》的记载一致。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
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因而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
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
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
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
这在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
又如同书昭公十二年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商纣王失国身亡的原因,足见商纣对东夷的战争,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
当周武王率师打到牧野时,商纣王才仓促调遣军队应战。
这些军队久困战场,无心战斗,前徒倒戈,终于导致商王朝的灭亡。
商朝军队建制
商朝图册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
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旧藏甲骨卜辞》.25)、“□王
自征人方”(《殷契粹编》.1185)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
王室妇女,不但是商王的配偶,也是商朝的战将,封臣和同僚,商朝的女性拥有很高的地位。
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是一名女将军,曾率军出征。
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而商朝有很多女官。
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
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
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