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第二节人体形态评定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主讲:吴平来自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学习目标:
• 掌握:常用的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和操作技术。 • 熟悉:康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
体围度测量的方法。
• 了解:康复姿势评定的内容。
概述:
• 人体形态的正常与否对于功能的行使有着重要的意义。 • 形态评定包括:姿势、形态、体重等。 ✓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制订辅助产品的依据; ✓体重的测量是了解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
• 小腿残端长: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 肢末端的距离。
(二)肢体围度的测量
1. 四肢围度的测量
• 上臂围度:分别取肘关节用力屈曲和肘关节伸展两种体位,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的围度。
• 前臂围度:将前臂放在体侧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侧 端最大膨隆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测髌骨上方10cm 处或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取6、8、10、12cm处的围 度。因此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测量部位。
一、姿势评定
• 重心线——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想象中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 姿势的形成——全身的韧带和肌肉收缩相互牵拉,使全身的重力均
衡的分布在负重面上,维持一定的姿势。
• 姿势评定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人体重心线是否异常。 ✓侧面观——膝过伸、骨盆前倾、胸腰弯曲异常等; ✓后面观——脊柱侧偏、髋部股内收、外展等; ✓前面观——足部足趾情况、膝部髌骨位置异常等。
• 小腿围度:体位同上。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 方最细处的围度。
2.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
• 残肢断端的测量是为了判断断端的浮肿状态和判定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尽量做 到每周测量一次。
• 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直到断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 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直到断端末端每隔2.5cm 测量一次围度。 • 大腿残端围度:从坐骨结节直到断端末端每隔5cm 测量一次围度。 • 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起直到断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 手长: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测量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 突的连线起始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2. 下肢长度的测量
• 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 立位。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也可测量从 股骨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 大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 节间隙的距离或坐骨结节到股骨外上髁的距离。
常见异常姿势:
➢肩向前——肩峰位于重心线之前,肩胛骨外展 并有上提。
➢胸脊柱后凸(驼背)——胸椎体后凸增加。 ➢腰椎前凸——腰椎过伸、前凸加大。 ➢骨盆前倾——髂前上棘位于耻骨联合之前。
➢膝反曲——膝关节过伸。 ➢膝屈曲——膝关节中心位于重心线之前。 ➢骨盆侧方倾斜——骨盆偏向一侧。
➢膝内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 ➢膝外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 ➢扁平足(平足)——内侧弓变低,距骨向前、内和下方移位,跟骨向下和旋转。 ➢空凹足(高足)——内侧纵弓异常高。
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计算肥胖度可用下列公式:肥胖度=(实际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
准体重)/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100%。
谢谢!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1. 上肢长度的测量
• 上肢长:测量时,取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测量从肩峰外 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 上臂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 距离。
• 前臂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 骨鹰咀到尺骨茎突的距离。
20%以上为肥胖。 • 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是以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关系来判
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 BMI的计算公式 BMI=体重(kg)/身高(㎡)
儿童和青少年
• 儿童可采用以下公式来推断出标准体重: • 7~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2+8 • 13~16岁: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30%~50%为中度
• 臀围:取立位,双侧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大转子和 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处的围度。
成人男女理想体重
• 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身高在165厘米以下) •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身高在166-175厘米) •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0(身高在176-185厘米) • 在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值,超过理想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
3. 躯干围度的测量
• 颈围:取立位或坐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通过 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应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 胸围:体位同上。测量应分别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时进 行。皮尺通过乳头上方和肩胛骨下角的下方,绕胸一周。 对乳房发达的女性,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 腹围:体位同上。测量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尖端和髂前 上棘连线的中点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测量腹 围时应考虑与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的充盈程度有关。
• 小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膝关节外测间隙到外踝的距 离或股骨外上髁到外踝的距离。
• 足长:将踝关节放置中立位。测量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 末端的距离。
3. 残肢断端的长度
• 上臂残端长度:测量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 距离。
• 前臂残端长度:测量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 末端的距离。
• 大腿残端长:测量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 肢末端的距离。
姿势异常的影响:
1. 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 2. 对称性姿势异常引起关节负重和所受压力的异常分布; 3. 某种异常姿势可导致相应的病变; 4. 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
二、人体测量
• 人体测量包括: ✓肢体长度的测量——用皮尺通过骨性标志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 ✓肢体围度的测量——用皮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身高和体重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