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_李晓峰

·!"·#$$#%&’%#!水资源概况成都市地处川西水网区腹部,境内主要河流有()条,总长度约!*$$+,。

成都市河流属长江上游岷江、沱江及青衣江三大水系,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研究表明,本地水资源量为-(%#"亿,(,过境水资源量为!)(%."亿,(,水资源总量为#..%$#亿,(。

人均占有量约为#)$$,(,与四川省人均占有量大致相当,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可见,成都市的水资源并不富裕,属于我国缺水城市之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从!-)"年到#$$$年,成都市总用水量以每年平均约(亿,(的规模递增,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成都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瓶颈”。

成都市水资源具有以下属性:0!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分带性。

由于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全年有"$/2.*/的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2-月份,常常带来洪涝灾害;而需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则偏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因而常常又造成干旱灾害。

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成都市平原区最为丰富,西部山区次之,东部台地及丘陵地区相对缺乏;0#1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

从成都市水资源遥感解释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广大平原腹地浅层地下水交替循环积极,补给来源充分,富水性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

东西部丘陵低山广大红层砂泥岩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少。

西北部中—高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多以泉流出露;0(1水资源总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降水量下降,致使成都市水资源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其主要表现在:岷江上游的来水量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湖泊面积正在逐年缩小,尤其以白塔湖、宝狮湖的面积减少最多,其面积!---年与修建时相比减少了!3(左右。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年,成都市共建各类水利工程($#*-处。

其中水库!-"座,引水渠堰#$#条,山平塘###.$口,石河堰.)*处,固定机电提灌站")$"处,农灌机电井.##眼。

设计蓄、引、提总水量*#%-(亿,(,有效灌溉面积()%)-万4,#。

据统计,#$$$年全年总供水量!$-%#.亿,(。

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供水!$$%*)亿,(,地下水资源供水)%"-亿,(。

#$$$年全市总用水量为!$)%(!亿,(。

其中农业用水.*%".亿,(,工业用水#)%-!亿,生活用水(%.(亿,(。

#$$$年全市人均用水量5#*637,万元89:用水量约为5!$,(,在全国处较低水平。

因为水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成都市水资源利用程度并不高,总体利用率仅#5/。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由于无水利工程调节,利用量很小;山、丘区蓄、引、提工程较多,其水资源利用率达!!/;而全市平原区工、农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多系过境水,其利用率约为(*/。

由于成都市所处位置的成都市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李晓峰,刘光中0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都,"!$$"*1【摘要】#!世纪成都市面临着缺水、水质污染严重、洪涝灾害等环境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探讨了成都市现阶段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四川水利!""!#$%#!·&’·四川水利特点,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骨干蓄水工程,不能调节洪枯径流,不能改变径流的年内分配,致使(月中、下旬农田用水量紧张,而)*+月份洪水季节又无滞洪库容。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成都市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成都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目前,成都市水资源的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许多地区完善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使得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却存在着的巨大浪费。

成都市大部分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率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为("-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以上。

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以上,但农业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以及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水资源浪费巨大。

,#!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成都市境内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大部分指标符合国家地面水!级标准,河流的中、下游随着接纳工矿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增多,水质逐渐下降。

全市每日排除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多万.,废水处理量约/"万.,约)"-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靠天然地表径流和过境水稀释冲走。

每到枯水季节,河流水质变得很差。

因此污染严重,有许多河流已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

,#,供求矛盾日趋严峻成都市水资源总量只有!’’#"!亿0,,人均占有量不足,"""0,,已被列入全国,""多个缺水城市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江河上又缺乏大型骨干蓄水工程,无法改变天然径流的时空分配,年内’"-以上的水资源是以洪水的形式出现,而无法利用;枯水期用水又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市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需要。

随着成都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将逐年增长,特别是工业需水量增长的幅度很大,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缺水率达中度缺水的中限和上限。

研究表明,全市在保证率为("-的情况下缺水(#,!亿0,,余水&,,#"1亿0,;在保证率为’(-的情况下,缺水1#)(亿0,,余水++#1/亿0,;在保证率为+(-的情况下,缺水&,#)’亿0,,余水1’#))亿0,。

,#/水旱灾害频繁成都市虽然有水库&+)座,但无一座大型水库,调蓄天然来水的能力很差。

一方面,洪水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据统计,自&+))年以来,成都市城区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累计达/)+)1#&,万元。

另一方面,干旱成为制约丘陵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全市约有+#,万20!农田常遭干旱之苦,主要分布在金堂县沱东丘陵区、龙泉山及长丘山低山丘陵区。

因此,防洪抗旱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成都市水资源管理较分散,不同地区与部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矛盾非常突出,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

目前成都市水务管理的单位有水利电力局、市政公用局、规划局、地矿局、环保局等。

这种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水务分割管理体制,造成职责交叉、政出多门、执法分离、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和调度,不仅阻碍了水资源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使水量、水质并重的原则难以贯彻。

,#)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化管理机制水资源应该纳入商品经济管理的轨道,但长期以来,成都市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水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水资源无价、低价以及需求量的过度膨胀。

据推算,成都市工业用水费用仅占工业产品成本的"#&-*"#,-,农业用水平均水价仅占供水成本的("-*)"-。

如此低的水价,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机制约束用水单位和个人,从而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此外,政府对水利的投入明显不足,而且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商品水”观念淡薄的影响,水利经济内涵发展不够,规模经营不足,造血机制不健全,内外经济关系及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水利要资本运营、金融运作,资金是一大缺口,已成为阻碍水利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所以成都市急待完善水资源市场化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可持续性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对策(%!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政府应尽快将有关水事活动的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并统一到水行政主管部门,从而真正实行对水资源管理的“两将一体现”)即将水质与水量、地表水与地下水、农村与城市、区域与流域、供水与排水有机结合;将防洪、除涝、蓄水、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实行一体化管理”,体现“精简、效能、统一”和“一事一个部门”的原则*和“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

这样,可以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能交叉和工作中的不协调等问题,可以统筹考虑水资源时空分布和供需矛盾。

通过取水许可等手段对其合理调度,有利于解决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行政区域之间的取水矛盾,有利于地表水与地下水、外调水源与本地水源的全面统筹安排,能够实现调剂余缺,优化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合理开发,适当定价,科学使用水资源(%#%!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积极兴建水利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地面、过境水资源。

在开发中应遵循积极发展小微型水利,适当兴建骨干工程的原则。

(%#%#建设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增加水资源补给量。

保持水土、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防止水源枯竭和水流堵塞;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能力的范围内,对地下水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合理采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供水价格。

本着“优水优价,不同用途不同价格,定额用水,超定额用水水价增加及递进水价”的原则制定供水价格:农业灌区用水,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按亩定额配水)应注意不同农作物需水不一样*成本计价,超出部分可适度增加水价,但对经济作物可以实行成本加微利收费。

对生活用水,采取“优水优价,递进水价”的方法。

工业用水,按商品经济规律核定水价,以成本加一定利润定价。

高消费行业如餐厅、娱乐场所、宾馆等用水,采取成本加适当高利润定价。

总之,在定水价中要“加”得适度合理,又要真实反映水的商品价值,让用户做到节约用水。

(%#%(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在工业中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耗水量,降低污染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农业灌溉中,大力推广微灌、喷灌、管灌等节水型农业生产技术。

(%+深化水利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成都市水利行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等资本营运方式,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个规模大、档次高的水利企业)集团*。

(%+%#对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