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概要:本文予以简析中国近来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部分成因,并且归集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但是若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便要节流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短缺成因措施环保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的美称。

而中国得以的如此美称,都离不开一种资源——水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例如中国。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m3(648 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

其中地表水2.67万亿m3,地下水0.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 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预测到203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50 m3。

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资源又是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2]。

其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总体上看,东南、西南地区水量丰富,西北、华北地区水量贫乏。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全国的38%;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径流量不到全国的7%,耕地却占全国的40%[3]。

再次,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

最为严重的是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等流域,南方的黄浦江、滇池等水体也被严重污染。

全国约有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成为排污沟[4]。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成因:
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造成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中国人口从开国以来迅速增加,加之我们还正处于第二工业的发展时期,所以我国不论是从经济,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对水有着大量的需求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

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
80年代的2700 m3减至1700 m3。

中国有近2/3 的城市将出现供水不足,年缺水约60 亿m3。

这可能将影响工业产值年均2000多亿元。

2、空间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影响
中国地域覆盖宽广,降雨时空分布存在严重差异,再加上水资源严重短缺。

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明显不均。

同时,中国又是人口大国,各地人口分布不等,因此造成人均淡水资源、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单位面积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也造成了地区分布上的极大差异。

这就构成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特点。

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长江流域每年新增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200 km2、新增土壤侵蚀1.5 亿t。

自1954 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天然水面减少了12000 km2。

这从另一个方面,又影响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问题[5]。

3、旱涝灾害加重缺水矛盾
如今,长江黄河旱涝灾害严重目前,全国有6000万人口严重缺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300亿m3,城市缺水60亿m3。

1998年,长江、嫩江及松花江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水,连续70天超警戒水位,农田受灾0.254亿km2,成灾面积0.15亿km2,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

4、环境污染不断加深水危机
根据测试,中国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

以2003年为例,辽河、海河、淮河、巢湖、太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长高。

淮河流域几乎一半的支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生态用水严重短缺,其中位于内蒙古区的西辽河已经连续多年断流。

巢湖、太湖、滇池等水质已经处于劣五类,总磷、总氮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此外,对于黄河而言,工业污染已是引发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几乎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

[6]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115~156 亿元。

经测算,每年因水污染而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失可达22~27亿元。

此外,由于黄河水的污染,还延伸产生了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额外市政投资,初步测算每年总损失将近60亿元[7]
5、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
当前,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更为贫乏。

就全国660多座城市而言,缺水城市达到400多座。

其中,出现严重缺水的城市已达108座。

每年,全国因缺水致使粮食减产约800亿kg。

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

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位于世界的110 位,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8]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
1、修改和完善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修改《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之处,注重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使它们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注重法律规范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强调法治、强调依法行政的今天,特别要求立法的科学性、严密性、可操作性和与国际规范的可比性,尤其是水资源方面的立法更应当切实可行,才能有效地治理、管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9]。

2、确立水权交易制度
水权交易,亦称水权移转、流转,是指基于一定事由,水资源使用权由原权利人转移到受让人所有的现象[10]。

为了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完善中国的水权交易制度。

3、建立具体水域的水资源保护制度
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已经步入了法制化轨道,这就要求每一领域水资源保护都应当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

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填补中国水资源保护立法空白之处,组织力量对流域水资源和农村饮用水资源等相关领域进行调研,加紧制定针对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农村饮用水水资源安全的法律规范,有针对性地解决法律规范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4、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执法和其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在执法人员当中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优先等理念,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优质的执法保障。

5、完善公众对执法的监督制度
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健全的法律监督机制是执法工作依法进行和防止执法人员违法执法、滥用职权的重要保证[11]。

在水环境执法的外部监督方面,广大社会公众最应成为监督的主体。

国家应当建立水环境执法的公众监督机制,拓宽公众监督的渠道,使水环境的执法工作,乃至整个环境执法工作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结论:水可以再生,却不能增生;水可用于洁净,但不能自洁。

如要发展经济,便要保护资源与环境。

环境、资源以及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环境,这方为中国稳定发展的良好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利平.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2009
[2]李强.中国水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3]窦玉珍,马燕.环境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331.
[4]李茜.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6(26):192.
[5] 王浩,严登华,秦大庸,等.南水北调西工程水源区水循环模拟与水资源定量评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84-99.
[6] 沈必洪.浅析建设生态和谐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探讨[J].中国水运,2010,10(11):153-155.
[7] 方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J].科技风,2010(17):68.
[8]于萍萍,张进忠,林存刚.水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的研究[J].资
源环境与发展,2006,2:21-27.
[9]张文智.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8.
[10]陈德敏,于彦梅.浅谈水权交易及其法律规制[C].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论文集,2003:19.
[11]曾文革.加强西部大开发执法工作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