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答案整理

生理学答案整理

、单选题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A. 物理和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B. 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C. 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 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DA.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E. 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C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液E. 组织液 4、内环境的稳态B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C. 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D. 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E.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5、 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 A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6、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 BA. 非自动控制系统B. 负反馈控制系统D. 前馈控制系统E. 自主神经系统7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血中 ACTH 浓度升高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控作用? D A. 神经调节 B. 神经 -体液调节D. 负反馈控制E. 前馈控制8、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 CA. 非自动控制系统B. 负反馈控制系统C. 正反馈控制系统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2、体内CO 2和。

2进出细胞膜过程属于下列哪种转运方式AA. 单纯扩散B. 胞吞和胞吐作用C. 易化扩散D. 主动转运3、细胞膜内、夕卜Na +和K +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 E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较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 +通透性较大C 、Na +和K +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 D. Na +-Ca 2+跨膜交换的结果E. 膜上 Na+ 泵的活动4、 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A. 单纯扩散B. 经载体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5、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DA. 要消耗能量B. 顺浓度梯度 D. 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E. 有饱和现象6、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C. 自身调节C. 正反馈控制系统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正反馈控制 D. 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A. K +B. Na +C. Ca 2+D. Mg 2+EC. 经通道易化扩散C. 需膜蛋白帮助、神经一肌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BA 、去甲肾上腺素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前负荷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乙酰胆碱C 、5-羟色胺D 、多巴胺后负荷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A B.发生叠加 B. D.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A.不发生叠加 C.幅值变大 D.幅值变小、下列属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 动作电位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肌浆网释放Ca 2+到肌浆内 终池中的Ca 2 +逆浓度差进入细胞浆内 横管释放Ca 2+到肌细胞浆内是 B A.B.C.D. 、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 A. Ca 2+的贮存库 C. Ca 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 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D.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C+ + 2 +A. NaB. KC. Ca 2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咼的时期发生在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D. 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A.心房收缩期B.减慢射血期 D.快速充盈期E.减慢充盈期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心室舒张期比心室收缩期长 C.心房和心室有共同的收缩时期D. Mg 2+C.减速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B.心房和心室有共同舒张时期 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BA. N a +平衡电位 3・K*平衡电位 C.Na +平衡电位与K +平衡电位之和 D ■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B A. K +B. Na +C. Ca 2+D. Cr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B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射 、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可兴奋组织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 A.动作电位 B.局部电位 C. 收缩D.分泌E.收缩和分泌、可兴奋细胞具有 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感受器电位 E.突触后电位、阈电位是指一种膜电位临界值,在此电位水平上,神经细胞膜上的 A A. Na +通道大量开放 B. Na +通道少量开放 C. Na +通道开始关闭、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共同点是 EA.反应幅度都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B.反应幅度都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C. 都可以叠加或总和D.都有不应期E.都有Na +通道的激活7、8、9、 10 11 1213 14 15 16171819 201、2、 3、 + +A. KB. NaC. ClD. Ca2+D. K +通道大量开放E. K +通道开始关闭A. 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C.主动脉血压搏出量占下列哪项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 心输出量C.等容舒张期容积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异 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 EA. 平均动脉压高低B. 心力贮备大小C. 心率贮备大小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 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小、 心 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肌的泵血功能 DA. 肌浆游离 Ca+ 浓度B. 肌小节的初长度C. 横桥联结的数目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17舒张压出现在 D A.等容收缩期末 D. 减慢充盈期末B. 射血期末C. 快速充盈期末 E. 心房收缩期末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C.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E.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A. 半月瓣关闭 B. 半月瓣开放 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B A. 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D. 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心室肌的后负荷指 C DB.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D.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C. 房室瓣关闭D. 房室瓣开放B. 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E. 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C. 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D. 静脉血压 A D. 心肌收缩能力E. 心室舒张期容积、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化最缓慢的阶段是 C A. 0 期 B. 1 期 C. 2 期 D. 3 期 、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 去极化与复极化均快,时间短 C. 复极化慢,无平台期E. 复极化慢,有平台期 EB. 复极化快,无平台期 D. 复极化快,有平台期、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DA. 4 期自动除极的速度B. 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C. 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速度 C. 郁电位水平的高低E. 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长短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C A. 增强心肌收缩力C.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步收缩 E.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心肌 A A. 有效不应期很长C. 是功能合胞体E. 静息电位的高低E B. 钠 -钾泵的功能D. 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D. 0 期去极化速度 B.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D.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B. 对细胞外液 Ca2+ 有依赖性 D. 心肌有特殊传导组织 ,具有自律性E.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频率低18 、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是由于主动脉EA. 血流速度快B. 口径粗C. 管壁厚D. 压力高E. 管壁弹性及可扩张性大19 、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退并伴有小动脉硬化,血压的变是CA. 收缩压不变, 舒张压升高B.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变化不大C.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增高更明显D. 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E. 收缩压降低, 舒张压升高20 、下列能使脉压增大的是BA. 心率增快B. 大动脉弹性降低C. 射血期延长D. 外周阻力增加E. 每搏输出量减小21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CA. 体循环和肺循环容量之间的关系B. 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之间的关系C. 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D. 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之间的相对关系E. 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22、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A. 包括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 其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 -12mmHgC. 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D. 可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E. 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23 、促进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动力主要是EA.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B.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C.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D.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24 、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DA. 大量血浆蛋白丢失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 淋巴回流受阻25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A. 去甲肾上腺素B. 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血管紧张素26 、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全身血管舒缩,调节动脉血压的主要传出神经是AA. 交感缩血管纤维B. 交感舒血管纤维C.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D. 迷走神经27 、关于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BA. 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B. 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N 受体C. 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D. 使心舒出量减少E. 使心率减慢28 、关于减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A. 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B. 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C.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 在高血压时,不起调节作用E. 当动脉压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29 、平时维持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的基本中枢位于CA. 大脑B. 中脑C. 延髓D. 脑桥E. 下丘脑30 、调节冠脉血流量的最重要因素是B1、2、3、4、A. 心交感神经D. 心迷走神经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 呼吸肌的运动B.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 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D. 气体分压差E. 肺的舒缩运动非弹性阻力主要取决于A. 气流形式D. 管径大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 增加肺泡表面张力C. 使肺顺应性增加E. 由肺泡I 型细胞所分泌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B.E.5、6、7、8、9、B. 心肌代谢水平E. 去甲肾上腺素气流速度气体种类C. 肾上腺素C. 呼吸频率B. 使肺弹性阻力增加D. 分布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间A. 肺回缩力B. 呼气肌收缩D. 气道阻力E. 吸气肌收缩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A. 呼气B. 迷走神经兴奋D. 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肺总容量为D A. 潮气量+肺活量C. 潮气量+ 补呼气量+功能余气量E. 潮气量+功能余气量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A. 潮气量B. 余气量D. 时间肺活量E. 肺活量呼吸频率从12 次/分增加到24 次/分的潮气量从A. 每分肺通气量增加C. 每分肺泡通气量减少肺换气的动力是E A.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C. 大气与血液的气体分压差C. 胸廓回缩力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C. 胸内压升高肾上腺素? 受体阻断剂E.B.D.余气量+补呼气量功能余气量+ 肺活量C. 功能余气量600ml 减少到300ml, 则C B.每分肺通气量减少 D. 每分肺泡通气量不变B. 大气与肺泡气间的压力差D. 肺泡膜的通透性E. 肺泡气与肺泡周围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10 、当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4 时,意味着DA. 生理无效腔减少B. 肺泡无效腔增大C. 肺泡无效腔减少D. 解剖无效腔增大E.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11、关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时错误的DA. O2和Cθ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B. 02和CO2的运输形式以化学结合为主C. CO 2 和Hb 的氨基结合无需酶的催化D. O 2 和Hb 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EA. 发生在温度升高时B. 有利于O2 从血液进入组织C. 发生在血液PH 值降低时D. 发生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时E. 以上都不对、C0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02快20倍,主要原因是CO2: EA. 为主动转运B. 易通过呼吸膜C. 分压梯度比较大D. 相对分子质量比02 大E. 在血中溶解度较大A. 血液中的H+B. 脑脊液中的D. 脑脊液中的C02E. 血液中的02胃肠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A. 交感神经的支配B. 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 壁内神经丛的作用D. 平滑肌本身的特性E. 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作用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A. 富有伸展性B. 具有自律性,但不规则C. 具有紧张性收缩D. 兴奋性低E. 对机械牵张刺激不敏感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CA. Na+内流B. K+外流C. Ca2+内流D. Ca2+ 与K+ 外流E. Na+与K+内流12 13 14 15 16 1、2、3、4、5、6、7、8、胃蛋白酶有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BA. 壁细胞B. 主细胞激活糜蛋白酶原的是AA. 肠激酶B. 胰蛋白酶下列哪一项不能刺激胃酸分泌A. 迷走-迷走反射C. 食物机械扩张刺激胃幽门部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DC. 黏液细胞D. 上皮细胞E. I 细胞C. 盐酸D. 组胺E. 辅酯酶DB. 局部神经反射D. 促胰液素E. 胃泌素A. 紧张性收缩D. 容受性舒张B. 蠕动C. 蠕动冲E. 分节运动列因素中除哪项外都是抑制胃运动的AA. 胃泌素B. 促胰泌素C. 抑胃肽、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A. 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C. 一定浓度的缺氧E.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A. 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C.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E. 刺激心肺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BB. 一定浓度的C0 2 D. 动脉血中[H+]B.D. 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H+ C. 血液中的C02A. 食管B. 胃 15、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为A. 紧张性收缩D. 容受性舒张 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由糖提供 A. 40%~50%D. 70% 以上 2、正常人能量代谢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是最A. 完全静息时 D. 室温为 18~25o C 时 3、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 寒冷B. 高温 4 、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BA. 1g 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食物氧化时消耗1L 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体外燃烧 1g 食物所释放的能量 氧化 1g 食物,消耗 1L 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食物氧化时,消耗 1mol 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5、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1、 B. C. D.E. B. C. D. E. C. 小肠BB. 分节运动E. 集团蠕动 DD. 小肠和结肠E. 结肠 C. 蠕动B. 50%~60% E. 80% 以上 低的? B B. 熟睡时E. 进食 12 小时以后 C C. 肌肉运动C. 60%~70%C. 外界温度为 20oC 时D. 精神活动E. 进食男子的基础代谢率比女子高幼儿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低 基础代谢率同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 体重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E. 脂肪9、 最主要的消化液是 CA. 唾液B. 胃液C. 胰液D. 胆汁E. 小肠液 10、关于胰液分泌的调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 食物是兴奋胰液分泌的自然因素B. 在非消化期,胰液基本上不分泌C. 胰腺分泌受神经与体液调节的双重支配,而以神经调节为主D. 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液分泌E. 体液因素主要是促胰液素与胆囊收缩素等 11、 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 AA. 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B. 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很少C. 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丰富D. 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丰富E. 大量的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 12、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EA. 胆固醇B. 胆色素C. 水和无机盐D. 脂肪酸E. 胆盐 13、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EA. 胃泌素B. 促胰液素C. 胆盐D. 盐酸E. 胆囊收缩素14、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糖类、 脂肪、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 CD. HCI6 、下列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强? BA. 脂肪B. 蛋白质C. 糖D. 维生素E. 无机盐 7 、实验研究中,常以下列哪项的温度作为深部温度的指标? B A. 口腔 B. 食管C. 血液D. 小肠E. 肝脏8 、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产热量? AA. 战栗性产热B. 非战栗性产热C. 温度刺激性肌紧张C. 肝脏代谢亢进 E. 全部内脏代谢增强 9 、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主要决定于 DA. 皮肤温度B. 环境温度C. 环境湿度D. 皮肤与环境温度差E. 风速10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DA. 辐射散热B. 传导散热C. 对流散热D. 蒸发散热E. 辐射和对流散热11、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CA. 生长素B. 糖皮质激素 D. 胰岛素E. 肾上腺素12 、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AA. PO/AH 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B. 延髓的温度敏感射进元C. 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D. 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E. 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1、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BA. 100 ml/minB. 125 ml/min D.500 ml/min E . 1000ml/min 2、滤过分数是指 AA. 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C. 肾血流量 /肾血浆流量 E. 肾血流量 /心输出量 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BA. 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 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E. 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4、正常情况下滤过分数约为 B7、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DA. 入球小动脉血压B. 出球小动脉血压C. 肾动脉血压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E. 全身平均动脉压 C. 甲状腺激素C. 250 ml/minB. 肾血浆流量 /肾血流量 D. 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流量B. 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D. 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A. 10% B. 20%C. 30%5、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所不同的是CA. 葡萄糖含量 D. Na + 的含量6、不属于滤过膜的结构是 E A.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B. K +的含量E. 尿素的含量B. 基膜层 D. 40%E. 50%C. 蛋白质的含量C. 滤过裂孔膜D. 肾小囊内层E. 肾小囊外层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囊内压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E.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8、生成原尿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B9、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E 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 囊内压升高 C.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D. 滤过膜的有效面积减少 E. 动脉血压由 80 mmHg 升高到 160 mmHg 10 、近端小管对 Na +的重吸收量经常是 Na +滤过量的 A. 55~65% B. 65~70% D. 85~90% E. 95~100% 11、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是 B A. 循环血量减少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D. 疼痛刺激 E. 寒冷刺激12 、各段肾小管对 Na +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细段 D. 远端小管 E. 肾盂 13、肾脏中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E A. 近端小管 B.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D. 髓袢降支细段 E. 内髓集合管 14 、在近端小管中 HCO 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 H 2CO 3 B. CO 2 C. H +15、各段肾小管中重吸收量最多的部位是 A. 集合管 B. 远端小管 D. 近端小管 E. 髓袢降支 16 、醛固酮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可促进 A. Na +的重吸收和H +的分泌C. K +的重吸收和H +的分泌 E. K +的重吸收和NH 3的分泌 17、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下列哪个激素调节? A. 血管紧张素 B. 抗利尿激素 D. 肾上腺素 E. 甲状旁腺素18 、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C A. 肾小球滤过量 B. 远端小管和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E.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19、 构成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A. 磷酸盐和 NaCl D. NaCl 和 KCl 20、 肾小管液的等渗重吸收发生在A. 近端小管B. D. 集合管 E. 1、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C. 75~80% C. C. C.D. HCO 3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E. OHC. 髓袢升支粗段B B. Na +的重吸收和 D. Na +的重吸收和 K +的分泌 NH 3的分泌 B C. 醛固酮 D. 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E B. KCl 和尿素 E. 尿素和 NaCl A 髓袢升支粗段 远端小管 D C. 尿素和葡萄糖C. 髓袢降支细段2、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B3、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的化学传递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 DA. 单向传递B. 中枢延搁C. 总和D. 兴奋节律不变E. 易受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 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中哪项是错误的?BA. 结构完整性B. 单向性C. 绝缘性5、以下那一项不是神经元间兴奋的化学传递特点?BA.主要通过化学递质B.无需Ca 2+参与 D. 兴奋是单向传递 E. 易受药物等因素影响6、 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 Ca 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C.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 突触后膜对Na +、K +,特别是K +的通透性增高E. 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阈值,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7、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BA. 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D.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E. 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8、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过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EA.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 Ca 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C.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 突触后膜对CI -或K +的通透性升高E. 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9、 M 受体 EA. 位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肌膜上 C. 可被酚妥拉明阻断E. 位于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10、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CA. GABAB. 甘氨酸C. 乙酰胆碱 11、 去甲肾上腺素与 α受体结合后可产生以下效应,除A. 血管收缩B. 妊娠子宫收缩 D. 扩瞳肌收缩 E. 竖毛肌收缩 1212、 M 受体的阻断剂是 AA. 阿托品B. 酚妥拉明C. 心得安D. 筒箭毒 13 、列哪一项属于胆碱能受体? DA. M 、 αB. M 、 βC. M 、 α1 和 β1D. M 、 N14、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是 EA. 兴奋和抑制B. 感受和处理信息C. 记忆与学习D.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E. 正反馈与负反馈 A. 与无髓纤维相等 D. 不受温度的影响 B. 与直径成正比 E. 与刺激强度有关 C. 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D. 相对不疲劳性 E. 功能完整性 C. 有时间延搁B. 位于植物神经节细胞膜上 D. 可被儿茶酚胺激活 D. 去甲肾上腺素 E. 5-羟色胺 CC. 小肠平滑肌收缩E. 育亨宾E. M 、 α1 和β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EA. 联络核B. 髓板内核群和联络核C. 接替核C. 接替核和髓板内核群 E. 接替核和联络核 、对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E A. 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联系B. 起始核团包括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C. 阈下兴奋易总和,产生扩布性兴奋D. 引起特定感觉E. 切断特异传导通路的动物间出现昏睡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CA. 刺痛B. 快痛C. 定位不精确D. 必有牵涉痛E. 对牵拉不敏感 、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DA. 屈肌反射B. 对侧伸肌反射C. 腱反射D. 肌紧张E. 翻正反射、牵张反射使 A A. 受牵拉肌肉发生收缩 B. 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 C. 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 D. 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E. 伸肌和屈肌都收缩、当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B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 梭外肌收缩C. 梭内肌收缩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步收缩 E. Y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当Y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C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 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 牵张反射加强D. 梭外肌收缩E. 梭内肌舒张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时 EA. 对同一侧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 对同一侧的丫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 对脊髓的闰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 对其他关节肌肉的 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 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当某一肌肉被过度拉长时张力便突然降低,其原因是DA. 伸肌肌梭过度兴奋 C. 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E. 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Y 运动神经兀的功能是 E15 16 17 181920 21 22 232425 26腱反射具有下列哪项特点? BA. 是多突触反射 C. 感受器为腱器官 E. 主要表现在屈肌上 腱反射是 CA. 外感受性反射D.紧张性牵张放射 B. 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收缩 D. 可由重力作用引起B. 行为反射C. 单突触反射 E. 腱器官引起的反射 B. 屈肌肌梭过度兴奋D. 伸肌的腱器官兴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