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知识点

生理学知识点

绪论1、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在体实验法和离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3、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细胞、组织、器官的自身调节。

4、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5、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离子泵,协同转运。

胞纳和胞吐。

6、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引起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的概念;可兴奋细胞。

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和特点;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和阈电位、局部反应和总和;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血液生理1、血液与内环境。

体液。

内环境及其稳态。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比容。

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酸碱度。

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生成必需的物质。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2、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计数。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淋巴细胞的功能。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3、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的过程和原理: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抗凝血物质。

4、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循环生理1、心肌生物电现象。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心肌细胞的类型: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收缩性。

K+、Ca2+、Na+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3、心脏泵血功能-射血与充盈。

心动周期和心率。

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心脏的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心脏作功。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力储备。

4、心音。

心音的组成及特点。

心电图。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分配血管-动脉;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容量血管-静脉。

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中心静脉压,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微循环的调节。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6、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其他心血管反射。

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心血管的自身调节。

7、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呼吸生理1、肺通气。

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总量。

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2、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气体的运输形式。

O2的运输:Hb与O2的可逆性结合,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消化方式。

2、胃内消化。

胃液分泌。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基础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胃液分泌的抑制。

胃运动:胃运动形式及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

呕吐。

肾脏生理排泄的概念。

尿量。

肾脏功能概述。

1、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肾单位和集合管。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球旁器。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

肾血流量的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作用。

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肾小管重吸收的特点和方式。

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Na+、Cl-、HCO3-、K+、水、葡萄糖)。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

肾小球滤过率(球管平衡)。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H+的分泌和H+-Na+交换。

5、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抗利尿激素全盛和释放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肾小管重吸收的调节作用。

心房钠尿肽的利尿和排Na+作用。

内分泌生理1、激素的功能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特征。

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

2、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及调节:血管升压素;催产素。

3、腺垂体。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与调节:生长激素,催乳素,促激素。

4、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释放和代谢。

甲状腺作用。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5、胰岛。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调节。

6、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7、性腺。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巢激素的作用及调节:雌激素;孕激素。

卵巢内分泌与月经周期。

神经系统生理神经系统功能概述。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2、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突触的结构。

突触的分类。

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兴奋性突触的传递。

抑制性突触的传递。

神经递质的概念。

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分布。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肽类。

中枢神经递质。

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失活。

受体的概念。

胆碱受体:M型受体、N1型受体和N2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α型受体、β1型受体和β2型受体。

3、神经中枢活动的基本规律。

反射活动。

反射中枢概念。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神经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中枢抑制的形式和机制:传入侧支性抑制。

返回抑制。

突触前抑制。

4、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代表区。

痛觉生理。

皮肤痛觉。

内脏痛和牵涉痛。

5、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肌牵张反射的类型、感受装置(肌梭)和反射途径。

γ环路对牵张反射的调节。

腱器官的功能。

屈反射和交叉伸肌反射。

脊休克。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

去大脑僵直。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

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D )A 等于零B 无限大C 高于正常D 低于正常1、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D)A 动脉血压B 血浆胶体渗透压C 囊内压D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2、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B)A髓袢粗段 B 近曲小管 C 髓袢细段 D 远曲小管3、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是(C)A 生长素B 催乳素C ACTHD GnRH4、下列生物活性物质不属于内分泌的是(B)A 肾上腺素B 胰岛素C 内因子D 性激素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A)A 动作电位B 阈电位C 局部电位D 静息电位1、可兴奋细胞处于安静时,其膜电位状态是(C)A 去极化B反极化C极化D复极化2、Na+进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C)A 易化扩散B 单纯扩散C 主动转运D 通道转运3、微循环中真毛细血管网的作用是(A)A 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B 调节体温C 促进血液回流心脏D 调节外周阻力10、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B)A 脊髓B 延髓C 脑桥D 下丘脑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称为反应,兴奋的标志是静止转为活动,活动弱转化为活动强。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细胞形态。

3、醛固酮分泌过多,血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4、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黄体生成素。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1、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2、排泄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3、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4、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5、激素由特定细胞分泌的对靶细胞的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起调控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分子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试述Na+-K+泵的生理意义。

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须。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有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1每搏输出量【舒张末期充盈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心室肌收缩能力)】2心率3、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简述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是体内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既可促进糖异生,又可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发挥抗胰岛素作用。

5淋巴回流的作用1回收养物组织液中的蛋白质2运输脂肪及其他营质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4淋巴结的防御屏蔽作用5、冠脉循环的血液特点1流速快、血流量大2心舒期供血为主3动静脉氧差大6、肾脏血液供应特点1肾脏血液量大2血液分布不均3两次形成毛细血管4自身调节幅度大7、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2有效率过压的改变3肾血浆流量8、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同同: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儿茶酚胺,主要都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异:1有肾上腺素可以α和β受体结合,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心率上升,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强,用作强心剂。

2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与β受体结合,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对机体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使血压明显升高,但心率减慢,临床上用作升压药。

10、血管分类1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2分配血管3阻力血管4交换血管5容量血管11、心电图1、p波反应左右两心房兴奋去极化过程2qrs波群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3t波左右两心室复极化时电位变化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