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一轮复习——高中生物经典实验复习
高考一轮复习——高中生物经典实验复习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B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
体体现在( D )
A.没有对照实验
组合定律?
方法步骤:
(1) 取两纯种亲本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1
;
(2) 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玉米进行杂交,获得F2
;
(3)收获F2植株的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_若__表__现__型__有__四__种__,__且__比__例__为__1_:__1_:__1_:__1_,__则__符__合__自__由__组__合__定__律__。__
侵染 侵染
搅拌
大
离心
上清液放射性_____ 高
肠 搅拌
杆 菌
离心 上清液放射性_____ 低
子代噬菌体检测到32P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09广东高考)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C
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色素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
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
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请据此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C )
___(_2_)_让__F_1_杂__合__粳__稻__与__糯__稻__测__交__产__生__F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_)__用碘液处理F2植株的种子淀粉,观察并记录现象
。
3、实验预期现象: 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若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
分泌蛋白合成
2、下列四项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 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
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
二、新陈代谢——酶的发现 酶的发现:
必修一P78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 用的实验。
实验过程及结果:
1773年,斯帕兰札尼将食物 装在有小孔的金属管或小球中, 并让动物吞下装有肉块的小球, 这样食物就不会受物理性消化 的影响,而胃中的液体却可以 进入小球中。过一段时间,他 把小球取出来,发现小球内的 肉块消失了。
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制造有机物 D.绿色植物在烛光下释放氧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实验的关键 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叶片部分曝光部分遮光
棕色
蓝色 碘液处理脱色后的叶片
清水漂洗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局限性: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实验成功的关键:可能与光照有关
例: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 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
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生物科学发展史
——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一、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必修一P48
(1)分泌蛋白——常见: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 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血浆蛋白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 泌时用同位素标记亮氨酸的实验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 亮氨酸)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蔡斯和赫尔希)
一、实验原理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
的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 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 各自的作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蔡斯和赫尔希)
子代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2P
①35S标记的噬菌体 ②32P标记的噬菌体
无光部位形成对照实验
不同光谱的可见光
实验拓展
实验现象: 好氧细菌集中在红光和蓝紫光照射部位 实验结论:证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红光、蓝紫光,
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1、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
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 部位 C.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D.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4)该实验中若曝光时间过长,遮光处经碘液处理后也 呈现蓝色,其原因是 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 (5)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 理后表现出的蓝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 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理?
2、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
法的是
D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 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02 来自水
④ 卡尔文探明了 C0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
径
A.① ③ B. ②④ C.①② D.③④
必修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结论: S型死菌中,必定存在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含
R
①S型活菌的多糖、蛋白质等 注入
型 活
②S型活菌的DNA
注入 菌
③S型活菌的DNA+DNA酶
注入 的 培
养
基
R型菌 R型菌+S型菌 R型菌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DNA是 遗传物质。
同位素出现的顺序:
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细胞膜
分泌小泡
1、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
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
能出现的结果是
D
A.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C.高尔基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
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代
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
无色皱缩23%。请回答:
1、上述每一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
符合 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F2的分离比均为3 :1
2、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
验证实验(测交)
杂种F1 高茎
隐性纯合子 矮茎
亲本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3: 1
高茎
矮茎
1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验证实验(测交)
杂种F1 YyRr
隐性纯合子 ×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rr 测交后代 YyRr yyRr Yyrr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1 : 1 :1 :1
_否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一、实验原理: S型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R型活菌 ②S型活菌
注射 注射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
④R型活菌+S型死菌 注射
不死亡
小
死亡
鼠
不死亡
死亡 (可分离出 S型 活菌)
1 : 1 : 1 :1
有关遗传实验设计的归纳:
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一般先让两纯种个体杂 交产生F1,再让F1测交。 设计实验鉴定一个生物个体是纯种还是杂种,可采用自交或 测交方法。
注意:对于植物,自交比测交更简便。
设计遗传实验,同样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已知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有直链淀
(2013·深圳模拟)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能使小白鼠致死 B.可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研究R型肺炎
双球菌中DNA的复制 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
培养后感染小白鼠能使其致死 D.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多糖类不是
实验结论: 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例:177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 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
于A
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 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三、光合作用的发现
必修一110—102
实验结论:
好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叶绿体受光时释放O2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的巧妙之处
• 材料:水绵----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