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体现对照原则和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的关键 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叶片部分曝光部分遮光
棕色
蓝色 碘液处理脱色后的叶片 清水漂洗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色素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位在尖端。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
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
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请据此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C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B )
(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对此你认为应如何解释?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 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2)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根据C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 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3)如果你可使用水草、台灯、颜色滤光片及实验室常备的物品设计一个实 验装置,定量检测上题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请问你将收集什么数据?
解答策略: ①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 条件的控制、实验对照的设置、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对经 典实验进行深入剖析 ②对经典实验进行拓展、创新。要充分利用试题供给的信息, 按照试题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表达。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生命活 动调节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止生长的是
2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1 号和 3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
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1 号与 2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
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其中属于实验组的是 2 号
(3)根据 1 号与 4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
产生某种刺激
感受光刺激
尖端下部

向光弯曲生长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起
②詹森实验
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琼脂片
琼脂片
詹森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完善其实验设计? ➢缺少对照,不能排除琼脂片的影响,应再加一组切 掉尖端后放置琼脂片的对照试验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③拜尔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好氧细菌 极细光束
不同光谱的可见光
水绵 和好 氧细 菌的 装片
隔绝空气
黑暗,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露在光下
好氧细菌集中在 好氧细菌分布在
光束照射部位
所有受光部位
实验拓展
好氧细菌集中在红光 和蓝紫光照射部位
实验结论:
➢叶绿体受光时释放O2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7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
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 A
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 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 变异 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盐酸是否影响胰腺分泌胰液。
一、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 1、_取__六__只__生__长__发__育__一__样__的__小_狗__,__切__除__从__小__肠__通__往__胰__腺__的__神__经__,___ ____分__为__A_、__B_两__组__,__每__组_3_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分__别__向__两__组__狗__的__静__脉__中__注_射__等__量__(__一__般__是__2_M_L_)__的__稀__盐__酸______ ____和__生__理__盐__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B
A、1:2 B、8:9 C、2:1 D、9:8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D
② 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02 来自水
④ 卡尔文探明了 C0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黑暗中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端分布 不均匀造成的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结论: 1、胚芽鞘顶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能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一种类似于动物激素的物质,称之为生长素。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都一致的玉米幼苗(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 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 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3、4、5 ;而玉米幼苗基本停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体现对照原则、单一变 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 ① 组和 ③ 组实验对照,可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 ① 组和 ② 组实验对照,可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的存在有关 ➢ ① 组和 ④ 组实验对照,可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实验结论:单侧光
尖端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D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4)该实验中若曝光时间过长,遮光处经碘液处理后也呈现蓝色,其原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过程和结果:
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 磨碎 提取液 注射 静脉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
稀盐酸 小肠黏膜 分泌 化学物质(促胰液素)导致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
胰腺分泌胰液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
该实验有什么 不足之处?
缺乏对照,不能排除盐酸的作用
斯塔林和贝里斯实验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排除盐酸的作用。 请
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经典实验
➢纵观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或分析诠释、推理预期,或验 证设计、创新探索,其思想的基础都是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高考生物实验题 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能来自对教材理论问 题或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能是对生物学经典实验 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经典实验常常与生物学发展史密切联系,是获得生物学实验 方法的重要途径。剖析经典实验,有助于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 方法,感悟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验过程及结果: 1773年,斯帕兰札尼将食物装在有小孔的金 属管或小球中,并让动物吞下装有肉块的小 球,这样食物就不会受物理性消化的影响, 而胃中的液体却可以进入小球中。过一段时 间,他把小球取出来,发现小球内的肉块消 失了。
实验推理: 他推断胃中的液体一定有某种物质可以消化食物。他首先引入“消化液” 一词,认为消化液中含有某种能分解食物的化学成分,所谓消化就是消 化液对食物的分解过程。这同腐败现象有本质的区别,他指出消化液是 强烈防腐的。他用实验证明消化速度不但同食物的性质和消化液的多少 有关,而且还与温度的高低有关,而体温是最适宜的温度。 实验结论: 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因是 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

(5)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液处理后表现出的蓝
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增强实验效果,对叶片应做怎样的处
理? 在碘液处理之前,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的色素,再用清水漂洗叶。片
(6)该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外,还成功地证明了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1、采用哪种对照? 2、自变量和因变 量分别是什么?
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