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文/秋刀鱼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真正的诗人便是最最多情之人。

所以,送别诗成为唐诗之大宗。

即以李白来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说是他送别诗的代表作。

然而,他的与离别相关的诗,还不止于送别诗。

比如《赠汪伦》与《金陵酒肆留别》是他的留别诗,而这首《夜下征虏亭》与那首《劳劳亭》则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离歌”!其诗曰: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船下广陵去”写明目的地,“月明征虏亭”则又写明出发地。

李白的诗大开大阖,而且喜欢开门见山。

这首《夜下征虏亭》是如此,《早发白帝城》以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都是如此。

“月明”与“江火”都照应题目中的“夜”字,点明离开的时间。

“山花如绣颊”乃是白天之所观,而“江火似流萤”则是夜晚之所见。

而且前者是近观之所见,而后者则是远望之所见。

由此可见景色之美。

此两句景中含情。

景色越优美,越见作者难舍之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此诗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昌龄《采莲曲》“芙蓉向脸两边开”,不禁让人想起唐朝贵族女
子的酒晕妆,胖胖的腮上各有一坨浓得化不开的胭脂。

李贺《南园》“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美则美矣,恐非寿者相。

故而下句曰:“可怜日暮嫣香落”。

最喜李太白这句“山花如绣颊”,平和,温婉。

“山花如绣颊”写静态之美。

若只是静,又常常落入呆板。

诗人虽只将山花比作“绣颊”,然而我们想到的却不止是“绣颊”,而分明是一个温婉秀丽的女子。

故而此句静中有神,有神态,有神韵。

李白此句可与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对观,皆是以美人来比拟美景。

与之相对,“江火似流萤”,则写动态之美。

是江火在动,也是渔船在动。

此“动”是别人的船在动,与诗人又有什么关系?说没有关系吧,又似乎有点关系;说有关系呢,又不能确指。

不过,等到诗人乘坐的船开动了,自然也会成为众多流萤中的一只。

读“山花如绣颊”,觉其热烈的难舍之情;读“江火似流萤”,则觉其有淡淡的凄凉之意。

也许正因为如此,诗人才选择夜晚乘船离开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