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四一三队委托我院编制地温中央空调取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报告。
1.2 编制依据1.2.1 法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条)⑥国务院《取水许可实施办法》(1993年8月1日)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第15号令)⑧《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2002年5月1日)⑨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⑩《湖南省取水登记规则》及《湖南省取水申请书及审批程疗》(1990年9月20日)1.2.2 规范①《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④《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1.2.3 资料①《芙蓉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南省湘北地矿工程勘察所2000年8月11日)②《常德市武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③《二00四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取水点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处西北角。
东临芙蓉路,南临洞庭大道。
设计钻井两口,其中取水井一口,回灌井一口。
取水井与回灌井交替使用。
井距大于30m。
设计钻井深31.0m,主要含水层赋存于卵石⑤中,含水层厚度为15m左右。
场地地下水(水头高)埋深为1.00m左右,相当于标高29.50m左右。
根据四一三队提供的资料,设计单井取水量为100T/h,日取水量为2400T。
取水水源为地下承压水。
1.4 论证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1.4.1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工作等级按照其重要性可分为A(很重要)、B (重要)、C(一般)。
建设项目用水取用地下水,取水规模小于1万m3/d,属小型取水工程。
取水用途主要是作地温中央空调的媒介,该系统全封闭、全回灌、无损耗、无污染、环保节能。
在场地内地下水上部为滞水,分布于杂填土中,下部为承压水由沅江补给,分布于圆砾卵石层、粉砂层中。
因此,水资源论证的等级定为C级,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基础上进行。
1.4.2 论证范围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地温空调取水为地下水,取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条件、区域取用水情况及退水的影响。
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和沅江补给为主,其它堰塘、湖泊河流补给为辅。
根据项目处的地质状况及水源的补给条件,水资源论证范围主要确定在江北城区和沅江干流武陵区段。
1.4.3 水平年①现状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一般选取与进行水资源论证时较接近的年份,并避免特枯或特丰年份。
根据降水情况,常德市城区2004年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接近,论证选取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
②设计水平年。
结合常德市市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本项目论证以2015年作为设计水平年。
1.5 论证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委托单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承担单位:常德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名称与性质建设项目的名称:常德市芙蓉商住楼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
新建项目的性质:新建工程2.2 项目地点常德市芙蓉商住楼钻井抽取地下水点位于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处的北西角,场地内地形平坦,其地貌属沅江北岸Ⅰ阶地范畴。
2.3 工程规模常德市芙蓉商住楼建筑面积6800m2,六层框架(局部七层),标准层层高3m,底层层高4.2m,纵轴长57.9m,横轴长15.8m,常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3年以常计(2003)467号批准该项目立项,2004年4月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土建、装饰工程共计投资680万元,2005年4月经过改造的扩建主体建筑基本完工。
2.4 总平面布置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处。
东临芙蓉路,南临洞庭大道。
坪内为停车场及绿化草坪等。
第三章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3.1 区域水资源现状3.1.1 区域基本情况3.1.1.1 自然地理①地理位置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洞庭湖滨,沅水和澧水的中下游,东南靠益阳市,西连怀化市及张家界市,北与湖北荆沙市接壤。
常德市城区位于市域中南部,东径111030´,北纬29002´,常德市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是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
项目区属平原岗地类型:江北城区、武陵镇及近郊地形平坦,为河湖冲积平原:德山、河伏及东北角的梅家冲(白合山)和西南角的乡公嘴为低丘岗地。
江北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武陵镇则由南向北倾斜,德山除樟木桥一带为垄岗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外,其它均属平顶块状岗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常德平原区为本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是由河流阶地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相对高差较小,河汊湖沼密布,易受洪水和内涝威胁。
项目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杨子地台内的二极构造单元——江南古陆和江汉至洞庭湖盆地的交接地带。
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属砂土轻亚粘土区,砾、卵石承重层强度较高,质量较好。
项目场地为第四纪河一湖相堆积平原,属沅水河I级阶地范畴,地势平坦,地貌单一,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的地层包括杂填土、粉质粘土、粉砂、圆砾等。
按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常德市地震动峰值的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级。
②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集中、春季气温多变,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年平均降雨量1398.3mm,最大年降水量2020.4mm,最小年降水量927mm,年平均蒸发量1193mm,主要集中于5~9月,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极端最高气温为40.1℃,极端最低气温为-13.2℃,日照时数约1660h,无霜期271d,冬季主导风向NNE,夏季主导风向WS,平均风速2.1m/s,年静风率31%左右。
本区地下水为孔隙承压水,赋存于砂及砂卵石层中,埋深一般8-12m,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
项目区所在地址地下水含水层水量丰富,水位高低随柳叶湖和沅江水位涨落而变化,年变化幅度近l.0m,汛期地下水位可升至距地面0.3m。
③河流流经常德市城区的沅江和项目地东北侧的柳叶湖—占天湖,是常德城区的主要地表水体。
沅江是常德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和城区排水受纳水体,年平均流量2095m3/s,年平均水位3lm左右,易发洪水,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9100m3/s,最高洪峰水位42.49m。
区内尚有枉水、马家吉河、三闾港、渐河、东风河等五条主要支流,有柳叶湖、占天湖等较大的湖泊以及星罗棋布、大小不一的沟港湖塘,水资源丰富,水面辽阔。
柳叶湖—占天湖总水面面积近2万亩,是常德市重要的地表水量调蓄湖泊,又是传统的养殖和开发建设中的乐园、观光水体。
常德市江北城区三闾河、穿紫河等内河纵横分布,连通着柳叶湖一占天湖和沅江。
常德市投巨资修建了城区防洪圈建筑,可抵御100年一遇的沅江高洪,并修建了大型电排站以及时排降高洪期柳叶湖及城区内河积涝水。
3.1.1.2 社会经济指标武陵区行政面积298km2,2004年人口为463011人,其中农业人口121268人,非农业人口340863人,农用地面积25.2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85万亩,园地2.74万亩,林地1.78万亩,其它农用地6.84万亩。
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7757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3144万元,第二产业为l160039万元。
武陵区是常德市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自古为巴楚咽塞之地,水运发达,历史悠久。
交通四通八达,有207、309国道,还有1804等多条省道。
石长铁路横穿区办,常德机场能起降737客机。
3.1.2 水资源现状3.1.2.1 降水量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春湿秋燥,冬冷夏热。
春夏之交多梅雨,天气沉闷,湿度较大。
七、八月份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天气炎热。
秋季极地气团势力增强,天气晴朗少雨。
根据水文部门统计,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8.3mm,2004年降水量1554.9mm。
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
从时间上看,一是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变差系数为0.20;二是年内分布不均,4~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0.9mm,占多年平均的66.6%,2004年4~9月降水量954.5mm,占全年的71.3%;三是暴雨强度大,2004年常德站最大日降水量达76mm。
从地区分布上看;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山地偏多,丘岗平原偏少。
3.1.2.2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地表水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
沅江上游以常德水文站为标准衡量,多年平均径流量669.4亿m3, 2004年天然径流量为693.5亿m3,武陵区本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1.98亿m3,2004年天然径流量为2.65亿m3,因此,武陵区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671.38亿m3,2004年径流总量696.15亿m3。
3.1.2.3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量,根据计算项目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0.33亿m3,2004年地下水资源总量0.65亿m3。
3.1.2.4 水资源总量本地区水资源总量指当地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由地表、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组成,不考虑河川基流量,则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71.71亿m3,2004年水资源总量为696.8亿m3。
3.1.2.5 水质状况①地表水质现状对沅江常德段常年进行水质监测,共监测32个因子,从监测结果看,除粪大肠菌群有超标现象外,其它监测项目常年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与湖南省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属水质保护良好的水体.②地下水质状况2006年6月22日和2006年9月25日对市区四眼古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氨氮、铁、锰、总大肠茵群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III类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