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徽因1

林徽因1

《林徽因传》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每个人读完之后的感受都不一样。

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一)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没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

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

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

她常想,人世间生活着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来来往往,你认识了他们,甚至你也不讨厌他们,但是,他们在你的生命中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只有极少数的人,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心灵的秘密,你的快乐和忧伤,你的热爱和热情,真正的友人是你可以搁置心灵的地方,是上帝给予人生的恩惠和慰藉……人们谈起林徽因,往往想到的首先是她与三个男人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

别忘了,在林徽因的生命里,事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

她曾经说过:“我觉得我的一生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

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激励在我的生命中,或恨,或怒,或快乐或遗憾,或难过,或痛苦,我也不悔的,我也不得意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

”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走了,在1955年四月春日的清晨。

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最清新的时刻。

尽管这个春天乍暖还寒,风沙扑面,但人们都记得,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二)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

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

而正是这个浑身充满诗意与才气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

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林徽因与徐志摩相遇在那个烟雨迷离的伦敦,两颗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拢,擦出了爱的火花。

可是林徽因的断然决绝,只能让徐志摩在康桥上轻轻叹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林徽因没有勇气去爱,怕面对世间的流言蜚语,所以只好爱的平静,爱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独自舔伤口。

勇气,这个词语,大概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拥有的。

我们需要在面对抉择时那份果断的勇气,我们需要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那份坚毅的勇气,我们需要在受伤后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的那份乐观的勇气。

勇气,这个看似沉重的词语,我们必须把它装进行囊,悄悄带走,让它随我们人生漂泊旅行,让我们拥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心态。

坚守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在林徽因死后要另娶她人?难道是他们之间的爱输给了生老病死,时间以及欲望?难道是为了给他们的孩子找个妈妈吗?旧人已不在,新欢胜旧颜。

曾经的誓言,曾经执手相老的诺言,曾经暖人心窝的甜言蜜语,难道都只是随口说说,并无真意吗?正如张爱玲所说:誓言的誓和诺言的诺都是有口无心的。

既然爱了,就要坚守,为什么要随着一个人的离去,而将那份爱掩藏?为什么要让自己忘记曾经的美好?难道怕回忆时,只能在脑海中寻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脸孔吗?其实,我想缺的就是一种坚守吧。

我认为对自己爱的人都要好好守护,既然说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

要实现的目标,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义无反顾地去坚守,实现。

要实现的诺言就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莫让自己成为一个空口说瞎话的人。

人生路漫漫,坚守自己喜欢的。

不要让浮云遮望眼,也不要在醉纸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坚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纯真,回望此生时,还记得自己曾甜甜笑过。

默默其实,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赏金岳霖。

这样的一个才子就在林徽因身边默默守护了一生,不求回报,不求回应。

只要望着心爱的她,他就早已满足。

他会为林徽因嘘寒问暖,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与林徽因性情相投,谈诗谈人生说哲理,这不是绝配吗?但他不忍心破坏林徽因幸福美好烟火般的生活,甘愿默默做个局外人,为她的开心而幸福。

他的无私和痴爱真的很让我感动,甚至连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

因为爱她,所以连她身边的所有人都一并爱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默默的奉献的人,不求回报,甘愿付出。

真的很高兴,鸣谢生命有你们参与。

记得高中有一同学说过:“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车,一路上摇摇晃晃,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会有人陪你看沿途风景,但不知谁会陪你坐到终点站。

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边的每个人吧。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能够相遇,真的是一种缘分。

好好珍惜参与过你生命里的所有人,也好好爱自己,爱别人,好好生活。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三)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早已传为千古佳话。

但当我读了作家林杉先生写的《林徽因传》后,上述的那些印记都已显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则是一位气质超俗,风姿迷人,思维敏捷,洞察锐利,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的鲜活风范。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丽如诗的文字,运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详细的记录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灵历程。

开篇从风姿绰约的少女——林徽因与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相识康桥写起,止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另一个哲人联手共同为其题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间。

”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一路艰辛、治学的坎坷动人的画面。

首先是从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谈起吧:我认为理智与明智的林徽因与充满幻想、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挚友、诗友的关系;而她与梁思成则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对。

从书中的记述,我非常的欣赏梁思成的幽默。

比如,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图书馆内约会读书,徐志摩有时会凑趣过来聊天,而梁思成便在门上贴张纸条,大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干扰)又比如,梁思成在学生时代,做个仿制古董铜镜,让研究东方美术史的老师鉴定,最后被骗的外国籍老师不得笑说:“Hey!mischievous imp1(淘气包)而金岳霖对待林徽因的情感更接近柏拉图的那句名言:“理性是灵魂的最高贵的因素。

”然后,在谈谈林徽因的才学。

林徽因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而她还是挽救频临灭绝景泰蓝的第一人;她是诗人,她的诗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她的小说,比如《窘》、《九十九度》等以辛辣的手法尖锐的揭露、抨击黑暗的旧社会;她写的话剧《梅真同她们》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由于所处的地位、追求的思想迥异而导致的悲剧。

读了她的这些文学作品,会令人无限回味深省的。

此外,她还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美学专业的中国人。

其次,就是她那严谨、执着的治学态度。

林徽因患有肺结核病,可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带病治学、考察、调研。

由其是在艰苦的抗战八年间,虽然深受疾病的缠绕,但仍能与梁思成(疾病缠身)共同的栖息在恶劣的环境里,记录、编写一部部建筑专业的论著。

当他们的美国好友,邀请他们离开这苦难的环境时,他们却婉言拒绝,仍留守国土继续治学的精神,真是令当今知识分子借鉴与学习的榜样!最后,再谈谈林徽因在建筑方面成就给我留下的深刻回味。

从他们夫妇早年游历欧洲,再到回国后考察大半个中国古建筑止,那种锲而不舍、竭尽余力保护古物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敬佩感动!同时,我也能全方位、透彻的了解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

从而也感知了异域的文化及乡土风情,给东西方建筑代来深刻影响。

就像书中介绍的英国的圣保罗大家教堂,海德公园的水晶宫,爱因斯坦天文台,到法国的卢浮宫,枫丹白露,古罗马角斗场等等欧洲典型的建筑,你会不自主的陶醉于建筑艺术的魅力中!你又能从侧面了解道,人物与建筑相互之间的历史关系,从而懂得建筑是艺术的灵魂,是人类心灵的契约。

同时又通过建筑知道了如:拿破仑,拉斐尔,门德尔松,大卫、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世界名人轶事,简直又像阅读世界人物史。

《林徽因传》这部传记小说是集欣赏价值、珍藏价值、参考价值为一体的书籍;当你掀开它品读时,你会如痴如醉随着文字海洋,遨游在世界的文化艺术殿堂里;同时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古今中外,东西方学者那艰辛、严谨、执著、探索的治学态度与崇高精神,是多么令后人钦佩与学习的。

一直很欣赏林徽因这样的女子,才情横溢,满腹经纶同时又如此的热情开朗,健谈而又风趣。

犹如那空谷中遗世而独立的幽兰一般,不可抑制地吸引着她身边的人。

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倾世绝颜的她在民国的风流长卷上永远地成为了那最耀眼的极星。

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不拘泥于封建思想的开朗活泼的林徽因遇上门当户对,深受父辈思想影响下的渊博内敛,彬彬有礼,偶尔还展现古怪机智的梁思成,犹如可望不可即却不能止住追逐步伐的太阳与温润淡然,深沉如水的月亮,我不敢说他们是天作之合,但是诚如是,徽因一生用她的健谈与开朗的笑声来平衡着思成的拘谨。

追溯梁思成学习建筑的启蒙,这无疑起于林徽因的引导。

是林徽因用其机智的言语将了梁思成引导进了建筑这片在当时中国人并不熟悉的领域,而梁思成先生也将毕生的心力投入进建筑事业。

这对相濡以沫的伉俪,热爱着艺术,追寻着艺术,维护着艺术。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颠沛流离,经历了为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经历了病痛翻来覆去的折磨,经历了五四运动将文人送到批斗台上的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他们始终面带着微笑,永远乐观,充满勇气地面对,不放弃对生活的热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执着。

即使隔了大半个世纪,梁式夫妇为祖国作出许许多多的贡献也会犹如那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巍峨宏伟由他们亲手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流芳百世。

而除了他们夫妻两人作出的对祖国极大的贡献之外,在这本书中,我也同样极其深刻了解与欣赏他们两人之间情笃如深,相濡以沫的情感。

虽然,他们的婚姻不能幸免于封建门当户对的桎梏中;即使,在文坛中声名鹊起的浪漫而奔放诗人徐志摩对林徽因先生热烈追求并为之书写一封封惊艳文坛的情诗;即使,哲学家金岳霖甘愿为了徽因先生终身不娶并且与梁式夫妇建立着终身的挚友关系;即使在他们二人婚姻感情中有再多的阻隔,徽因与思成却如同藕丝一般紧紧相连着,化敌为友,化险峰为平地,直至所有接触梁式夫妇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倾倒和钦佩。

在梁式夫妇这幢感情的危楼中,他们共同的爱好——建筑,便是这座危楼的基座。

他们热爱古老沧桑的建筑。

他们,用尽全力维护着那岌岌可危的久经着历史的雕磨的古老建筑。

他们,用尽心血地为即将遭遇拆迁的悲惨命运的古城墙呐喊,却终是被无视地拒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