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冷器施工方案(水平式)

空冷器施工方案(水平式)

1、工程概述宝氮集团10万吨/年甲醇制芳烃工程合成油装置共有空冷器两台(C40211、C40212),分布在402A管廊和402B1#钢平台上。

C40211共6片,合计重量110.63t,其中单片管束重量为6.55t;C40212共2片,合计重量28.6t,其中单片管束重量为8.45t。

C40211空冷器及构架安装于管廊框架顶部13m标高上,C40212空冷器及构架安装于1#钢平台顶部11m 标高上。

为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完成空冷器安装施工任务,特编制此施工方案。

2、编制依据2.1重庆天瑞制造厂家所带随机资料及安装指导说明书2.2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H3514-2001 2.3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209-832.4空冷式换热器 GB/T15386-942.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13、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李常政项目总工:侯联孝技术部符海彤质安部邱争联供应部杨党飞后勤部张建忠质量经理:邱争联项目副经理:侯联孝施工负责:祁生贵施工班组职责:a.项目经理负责进度、质量、安全、技术全面工作,对整个项目工作负全责。

b.项目总工负责组织施工方案及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审,和重要施工方案的编制、交底;组织工地内部的工序交接,并负责组织二级质量验收工作。

c.技术部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对项目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负责组织向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施工技术交底。

指导、检查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

复核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

检查、指导现场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交底的执行落实情况,及时纠正现场的违规操作编制施工过程中的重大施工方案,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技术管理部门报审。

d.质安部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工地的二级质量验收工作,配合质检部门及监理公司进行三级验收工作。

e. 设材部负责所领取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无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者不给予领用。

施工工机具,无合格证的工器具及到期未经检验的计量器具,不得进行发放。

4、空冷器施工及技术要求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开箱检验构架安装风筒安装管束、百叶窗安装风机安装、调试管束试压4.2施工准备4.2.1施工前,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经总包和监理公司批准后,并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4.2.2机组开箱检验完毕,设备及零部件齐全完好,随机文件齐全。

4.2.3 施工用工、机具、消耗材料准备齐全,量具必须经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2.4预制平台铺设选好预制场地,在上面铺道木及钢板,并点焊固定。

预制组合现场铺设2座(100m2/座)组合平台,组合立柱、主梁及钢架平台等,平台铺设、布置工具棚时要注意给框架基础周围留有吊装通道。

4.3构架安装空冷器基础底座的上平面必须水平,并且不大于允许公差+0mm/-30mm,地脚螺栓必须按照空冷器基础底板的钻孔尺寸布置。

构架安装后,柱和梁必须横平竖直,立柱的高度差不得超过4mm,侧板、端板、中间侧板及中间端板与立柱连接后,水平面对角线偏差不大于10mm,侧板、端板、中间侧板及中间端板与立柱的垂直度不大于5mm。

现场组装后,相邻壁板间隙大于3mm或壁板间隙大于5mm时,必须进行封堵。

平台与立柱及平台各部件连接后,其连接处应现场焊接,并采用连续焊,焊角高等于较薄件厚度。

风箱壁表面平服,风筒壁表面圆滑、无焊疤和锤痕。

立柱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各立柱相互间平面位置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 柱脚底座中心线与定位轴线的偏差5.0用钢卷尺检查2 立柱基准点标高+5.0/-8.03 立柱挠曲矢高H/1000,且不大于15拉线检查4 立柱垂直度H≤10000 10吊线坠或用经纬仪检查H>10000H/1000,且不大于25等构架安装后,所有螺栓拧紧找正完毕后,进行风筒安装。

风筒是由螺栓连接,风筒安装应按照厂家安装说明书安装顺序安装,并且风筒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应呈45°夹角。

安装时,需注意以下几点:a、同时安装4个风筒内侧的加强件,使之垂直于风箱与下部的底板连接,通过紧固件使附件、底板、和风筒连接起来,b、最终拧紧风箱紧固件需在安装完毕后进行;c、风筒需在风机叶片安装完毕并调整了叶尖与风筒之间的间隙后在锁紧;将整个风箱装配到管束框架上,穿上螺栓,但不要拧紧。

将点击及附件装到机械支架上,并根据空间布置图等装配支架;d、待以上附件安装完成后,安装风机支架和加强撑。

调整风箱和风机支架的同心度。

风筒安装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二:风筒安装尺寸允许偏差风机叶轮直径(mm)允许偏差(mm)直径两端法兰盘平行度圆柱度风筒内壁与风机叶尖的间距1800~2000 ±2 4 2 2~6 >2000~3000 ±3 5 3 3~8 >3000~5000 ±4 6 4 4~12检查数量5处5处上、下端面各1处最大、最小各1点4.5.1管束吊运时,为了防止管束框架扭曲变形,在管束吊耳直接加设横梁,待管束与钢结构之间用螺栓紧固后,方能卸下挂钩,最后取下管束框架上的运输用临时卡具和翅片管防护材料。

4.5.2空冷管束安装之前,必须复核工艺图纸,确保管束安装位置正确。

管束的托板焊缝应饱满,与柱和斜构架垂直,并与管束紧密接触;百叶窗的窗叶必须开启自如,全关时,窗叶之间的间隙不应超过3mm,百叶窗内不得有杂物;精加工表面及转动部位应涂以防锈脂;翅片管安装后,不得有损伤、倒装等现象出现。

4.5.3管束在构架上的横向位置,管束间距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安装;4.5.4空冷器管束安装尺寸的允许偏差如下: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 水平管束标高±5水平度L /10002 入口管中心与基准之间的距离 34.5.5管束安装调平后用螺栓将百叶窗固定好。

4.6风机安装及试运转4.6.1电动机安装在构架上,安装时应保证主、被动两皮带轮各轮槽中切面应共平面,安装误差不大于1mm。

4.6.2叶片现场安装应注意叶片方向,在距叶片尖25mm处用测角器测叶片安装角,叶片安装角偏差不得大于0.5度。

4.6.3风机叶片尖端与风筒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不大于叶轮直径的0.5%,但最大间隙不大于19mm,最小间隙不小于9mm,各叶片水平轴线对风筒壁上的参照点位差不大于5㎜。

4.6.4风机应做最大安装角的运转试验,连续运转时间在轴承温升稳定后不小于60分钟,运转时应无不正常现象,在无消振基础上,轴承部位的径向振幅(双向)不大于0.15㎜,轴承表面温度不超过70度。

4.6.5叶轮需经1.1倍工作转速作空载超速实验,连续运转时间不少于10分钟,实验后叶轮各部位不得有可见性损伤缺陷及变形。

4.7空冷器吊装方案4.7.1基本情况本次吊装的空冷器管束的外形尺寸为6m*3m和9m*2.5m2种,四个吊点,单片最大重量为6.55吨。

4.7.2吊装方法确定根据空冷器安装高度及重量,并结合考虑吊装工期及经济性,选用25吨汽车吊吊装空冷器钢结构和50T汽车吊吊装空冷器管束。

CAD模拟图如图一:图一4.7.3吊装工艺设计(1)吊装索具确定本次吊装选用6×37,抗拉强度为1700MPa系列钢丝绳,安全系数为6。

吊绳选用Ф22钢丝绳,其破断拉力为252KN,许用拉应力[P]=252KN/6=42KN,吊装荷载Gp=6.55/4t×9.8=16.05KN故选用6×37-Φ22钢丝绳作为吊绳,能满足吊装要求。

(2)吊车性能校核试压系统建立 加压、检查确认 放水 施工准备 试压系统拆除上水 吊车校核:当吊车回转半径R=9m ,臂长L=32.75m 时,其最大起重量Qmax=8.3t (支腿全伸)。

吊装最大起重质量:Q=Q1+Q2+Q3=7.2t(Q1为管束重量;Q2为钩头重量;Q3为钢丝绳重量)。

考虑不均衡系数,吊车承受最大荷载为:Qp=Q ×K=7.2×1.1=7.92t吊装高度: H= H1+H2+H3=14.75+3.8+10.45=29m式中:H1-管廊高度,取28.665m ;H3—钢丝绳垂高,计算得10.45m ;H2—空冷构架高度,取3.8m 。

通过校核,选用徐50吨汽车吊,在此工况下,能满足吊装要求。

50T 汽车吊车性能表见附表一。

4.8空冷器管束试压空冷器管束材质为304,设计压力为2.5Mpa ,试验压力为2.88Mpa 。

4.8.1试压程序4.8.2试压一般要求` 4.8.2.1确定水源,连通上水放水管线1)试压用消防水,选择距试压处最近的消防栓。

2)连接上水和放水管线。

4.8.2.2加盲板1)将上水口、放水口以外的其余所有开口均盲死。

2)盲板的厚度按照HGJ209-83规范计算得出。

3)紧固螺栓应装配齐全。

4)盲板所用垫片一般情况下均为石棉垫。

4.8.2.3连接试压泵1)试压泵与放水管线之间用无缝钢管连接焊牢,中间用焊接阀门隔断。

2)连接试压泵电源。

4.8.2.4上水1)水用试压泵从管束低处管嘴引入。

2)放水和试压共用一条管线,放水线上加截止阀,阀后接消防带。

3)系统经检查无问题后,即可打开试压泵,上水。

4.8.2.5其他要求1)必须采用两个量程相同、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

压力表的量程为试验压力的1.5~3倍,精度不低于1.5级,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

2)压力表应安装在管束的最高处和最低处,试验压力值应以高处的压力表读数为准,并用最低处的压力表进行校核。

3)试压前,管束外表面应保持干燥。

4.8.2.6试压合格后,填写《设备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记录》SH3503-J319。

4.8.3上水、试压1)启动试压泵。

2)水上满后关闭上水阀门,顶部放空口改接压力表。

3)加压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操作压力,保压足够长时间(1小时)对管束六角螺塞面进行仔细检查,无渗漏、无可见的异常变形及试压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为合格。

4)合格后,报质检汇同总包和监理共同进行检查确认。

4.8.4管束放水管程试压合格后,把水放净,在放水过程中应缓慢松开管束低处管嘴法兰上的阀门,连接消防水管将水缓慢排入下水道。

4.8.5试压系统拆除1)拆除上下水管线。

2)拆除盲板及临时垫片。

3)工艺管线恢复。

5、质量要求5.1 特殊材质的焊接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评定的要求进行。

5.2水压试验前,换热设备表面应保持干燥,低处上水,高处排空。

5.3试压合格后,请监理及工程公司相关人员确认,并做好试压记录。

5.4压力表(必须采用两个量程相同,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量程以试验压力的两倍为宜,精度不得低于1.5级,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

)应安装在换热器的最高和最低处,试验压力应以最高处的压力表读数为准。

5.5试压过程中应缓慢升压,U形管式换热器试压时水温不得低于15℃,对不锈钢管束的换热器试压,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