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主备人:[活动目标]1、在欣赏音乐和聆听音乐背后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

2、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主要是班歌的创作)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重难点]1、讲故事2、口头表达3、班歌的创作训练[课时安排]:课前准备2周,课堂2课时[课前准备]:1、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

2、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①、搜集自己喜欢的关于音乐的感人故事。

②、搜集自己喜欢的歌词及音乐(最好是MP3、WMA格式)。

活动一设计:难忘的旋律,生动的故事1、按小组准备的情况,播放某一小组喜欢的一首乐曲。

2、由这个小组一人或几人讲和这首乐曲有关的故事。

如:听《月光曲》故事: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听:《二泉映月》故事: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琵琶,人称“铁手琵琶”。

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孕。

1897年,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

同族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自尽了……阿炳回雷尊殿后,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亲。

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

阿炳跟父亲学了20多年,到了他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做了观主。

阿炳刚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

阿炳年轻,又有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鸦片,又染上了梅毒。

阿炳染的梅毒很厉害,瞎了眼睛。

原来他请堂弟帮忙管理道观的杂务,眼睛一瞎,堂弟渐渐控制了殿里的事务,最后终于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

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岁。

阿炳被赶出后,族里给阿炳找了间房,从乡下找了一个女人叫崔娣的,陪着他。

阿炳每天由崔娣扶着,沿着无锡运河边的码头闹市边走边拉胡琴,做街头琴师。

崔娣不识字,很节俭,从来没用阿炳的钱买过一件衣服,一直穿着从乡下带来的那件过膝的褂子,布丁越来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经平静,回想起种种往事,神随游丝,心照山泉,随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

阿炳拉的这些曲子都没有名字,不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几百首民间老曲子。

隔壁有个姓黎的年轻人也喜爱音律,于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给了这个年轻人。

姓黎的年轻人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

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

等他拉完,走来一个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

老师出来告诉他,这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

年轻人说,这曲子没名字,是家乡无锡的一个瞎子阿炳教的。

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从1950 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轻人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

直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才来到无锡,而且正式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

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姓黎的年轻人坚持请两位去录阿炳的曲子。

他们同意了。

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了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

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到琴行借了新的琴。

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

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无法恢复40年代的那种状态了。

不过,三天后的夜晚,录音还是开始了。

崔娣也在座。

阿炳不懂录音是怎么回事,听说曲子可以保存,他决定试试。

杨荫浏跟阿炳说,“一二三”的口令一过,他只管拉他自己的。

“三”声一过,曹安和按了钢丝录音机的录音键,阿炳开始拉琴。

等阿炳拉完,杨荫浏轻声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说确实没名字,杨荫浏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

阿炳说,叫《二泉印月》吧。

杨荫浏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

阿炳听了,连声说好,就叫《二泉映月》。

听:蓝色的多瑙河故事:自从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在1867年写下了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一百多年以来,这支曲子一直是广受大众的喜爱。

它曾经替多瑙河带来了不知多少的游客,又为多瑙河附近的餐厅花园培养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

最令人感到奇妙的是,不论一个人听过多少遍这一支曲子,每当他再听到的时候,都会像最初听到时一样地兴奋,一样地愉快。

在音乐界里,施特劳斯享有“华尔兹之王”的美誉。

他曾经写过很多首优美的华尔兹,但是比起这一些华尔兹来,“蓝色的多瑙河”却独具一种醉人的魔力,它像江河一样,将我们从轻柔细致的开始,带入了活泼生动的主题,再又进入到滔滔不绝的高潮中,当我们正为着这一些应接不暇的美景而感到透不过气的时候,它却又能够神乎其技地将我们带回最初的轻柔,使我们好像是神游了一次仙境一样。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之所以能够给人这一种感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但是他这首曲子却是融合了巴黎迷人的气氛和维也纳典雅的气质。

因为,他正是为着要促成奥地利和法国的联盟,才费尽心血写下这首舞曲的。

在1867年的时候,巴黎主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世界博览会,各国的使节云集巴黎,施特劳斯也未曾错过这一次的盛会。

在当时,英国、法国及奥地利是欧洲三个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奥地利的驻法大使梅特涅却深深地为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之下崛起而感到不安。

为了奥地利的安全,他非常地希望能够和法国订下盟约,所以他迫切需要设法争取到法国人民对于奥地利的好感。

梅特涅的夫人宝琳女士独具慧眼,她想出了请施特劳斯趁着这一次博览会的时候新作一首带有法国风味的华尔兹的构想。

于是,在她和施特劳斯接洽过后,施特劳斯开始着手进行这一项重大的任务。

奥地利的大使馆在世界博览会开幕的前一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他们用绿色和粉红色的缎子帷幕装饰了大使馆的舞厅,并且还造了一个两侧堆满着玫瑰花的人工瀑布,使这一次舞会在布置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施特劳斯担任了这一场舞会的乐队指挥。

巴黎人都知道,在今晚的最后一支曲子时,将要演奏一首他新作的舞曲。

当大家沉醉于他所指挥的华尔兹舞曲时,他们不禁怀疑起来了,难道说施特劳斯的新曲,真能够比得上这一些家喻户晓的旧作吗?最后,施特劳斯终于开始指挥起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

这首曲子将来宾一步又一步地带入了一个更精采的美景中,它像大海一般地将舞场淹没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之下,大家的内心都洋溢着激动,终于,一对一对的舞伴都停止了他们的舞步,他们要静下心来,专心一意欣赏这一首不可思议的华尔兹。

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就这样地传遍了整个巴黎,乃至于整个法国,整个的欧洲。

在世界博览会展出的这一段时间当中,它成了巴黎人最热门的话题。

大家都在谈论着它,每一个乐队都在演奏着它。

巴黎的印刷厂不得已只好停止了印刷任何其他的东西,以便全力来应付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而镂版的工人现在要一天三班地工作,以供应漫无止境的需求量。

事实上,它很快地就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乐谱。

施特劳斯的国民外交自然是圆满地达成了,而且现在连英国的王子也向他发出了请帖,恭请他前往伦敦,在全世界最有权力的维多利亚女皇面前演奏这一支舞曲。

在伦敦,施特劳斯再度地掀起了高潮,平素道貌岸然的维多利亚女皇在听到这一首舞曲的时候,不禁地绽开了笑颜,对施特劳斯频频点首致意。

在施特劳斯写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以前,华尔兹还只能够在舞厅中演奏。

但从这首曲子完成以后,华尔兹终于走进了正式的音乐厅。

全世界的音乐家都公认施特劳斯为当代的音乐大师,而这一首“蓝色的多瑙河”更在音乐史上立下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一百多年以来,它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愉快活泼的美好时光。

活动二设计:最爱的音乐,精彩的解说1、把自己小组最喜欢的几首歌或作曲家或歌手或光碟推荐给大家。

2、放自己喜欢的音乐,现场解说,发挥自己机变的思维,流畅表达。

3、评选出优秀的“解说家”。

如:菊花台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解说:哀婉的旋律,拨压着我的思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