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的文化背景

重庆的文化背景

①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

经过十年直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老百姓逐步富裕了起来,在追求物质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增值的愿望越发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这个以三峡建设为背景建立的直辖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

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重庆还有山城、雾都之称。

②重庆,是一座来了就跑不掉的城市,张君在重庆被文强整了,文强在重庆被薄熙来整了,薄熙来在重庆被王出卖了,周克华逃到重庆死了。

重庆这下火了,当官的来灾,当贼的来死。

老蒋过来当陪都,没过两年就被赶到了小岛上。

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病死在钓鱼城,刘备当年路过重庆,结果是白帝城托孤。

重庆是一个神秘的城市,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

③理财环境
一、重庆市居民个人理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和老百姓收入成倍增长,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580.67亿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2 949.05亿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 302.05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11 570元,主城都市经济发达区,人均GDP 更是到达或超过3 000美元,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富裕起来的老百姓不再满足于把手中的富余资金存放在银行而获得微薄的利息收益,对于金融市场的高
收益理财产品充满着浓厚兴趣,特别是近两年来,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人们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多样性
目前,市场上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与欧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只能说是形似,远没有达到神似。

个人理财的精髓应该是它的个性化服务,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财需求是不一样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一样。

针对人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推进产品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推动力。

(二)居民理财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重庆市个人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急功近利,无风险防范意识。

“理财=赚大钱”这一错误认识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不少人一上门就问银行客户经理“买你的产品我能赚多少”,“你们发售的基金最低收益有多少”。

在资本市场火爆,基金高收益的诱惑下,不少居民甚至把自己养老看病的救命钱,全部投资于基金等高风险理财产品,他们哪里知道,繁荣盛世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资本泡沫一旦不幸破灭,他们的财富梦想将彻底丧失,甚至退休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

盲目跟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是目前居民对待个人理财认识上一个最大的误区。

2.对“代客理财模式”存在疑虑。

中华民族具有“集腋成裘,集沙成塔”的传统思想,习惯精打细算,财不外露。

据建设银行客户经理普遍反映,重庆市居民普遍具有个人理财的意识和需求,他们乐于与银行专家进行交流和听取他们的建议,但是几乎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专家代为打理,属于自我规划型客户,这种情况在全国其它地方也很普遍,与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理财市场人们的思路截然不同。

常言道:“术业有专功”,普通老百姓毕竟在财富管理知识、渠道信息来源、经验等方面无法和专业理财师相比,把自己的钱交给专业的理财机构进行打理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收益率。

(三)缺乏专业性的理财人才和独立的理财咨询机构
个人理财涉及金融、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和实践,专业的理财师应该是具备以上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虽然各家银行都花了大力气培养理财师队伍,但大多数人综合素质不高,临时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抽调而来,即使经过了银行的专业培训,其技能仍只局限于银行类业务,更多的充当的是产品促销员的角色。

真正的理财师应该是金融、法律、心理方面的专家,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规划,小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无不囊括其中。

人才的缺乏必然制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大量的专业理财师是当务之急。

其二是缺乏独立的理财咨询机构。

重庆市个人理财市场完全是各家商业银行搭台唱戏的舞台,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都市比较,这里非常缺乏独立的专业理财咨询机构。

由于各家商业银行都背负着完成自身理财产品销售目标的重担,因此进行居民个人理财时,难免有失公允,排斥竞争对手产品,尽力推荐自身产品,往往没有尽职履行风险提示责任。

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第三方理财咨询机构完全可以弥补这一市场缺陷,在保证市场公正性、多样性、有效性方面发挥巨
大作用。

④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

早在距今2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从那时候起重庆就开始了自己源远流长的历史。

⑤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这一时期的重庆成了全国热门地区,也是大多数人对重庆认识的开始。

1937年,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办公,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

1940年国民政府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陪都文化。

重庆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自己的优越性,是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让重庆有着“三都之地”之称。

重庆也在这一时期突显自己的战略优势。

在重庆历史进程中,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那就是1945年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在现在,重庆还留有许多重庆谈判的纪念物,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的良好见证。

谈判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由于谈判结束是在10月10日,所以也被称为《双十协定》。

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

在这一时期重庆积极进行工业发展。

虽然深处内陆,但勤劳的重庆人民用自己的
辛勤与汗水造就自己的辉煌。

这一时期的经济与技术积累也会后来重庆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1997年3月14日,重庆恢复为直辖市,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

这个以三峡建设为背景建立的直辖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

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也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

这一重大事件也翻开了重庆发展的新篇章。

从1997 年立直辖市至今,直辖14年,重庆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一个沉淀着历史文化的、开放的、发展的重庆展开双手迎接全世界人民的到来。

重庆的文化,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正是它的历史经历才成就文化的发展。

在此,我们主要来看巴渝文化及红岩精神。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巴渝文化的存在。

巴渝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足石刻在巴渝文化上耸起一座丰碑,
从它每一刀、每一凿的痕迹里,我们似乎可以遇见到巴渝文化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脉络。

巴渝文化中,歌、舞都极具自己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