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阜新地域文化的背景、成因与特色研究报告

阜新地域文化的背景、成因与特色研究报告

阜新地域文化的背景、成因与特色研究报告王紫晨崔英芬吴羡虹郭靖华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可定义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指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科学技术、风俗习惯、教育、法律等。

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主要是指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的基本属性:一是独特性。

任何文化都是地域性的知识体系,只是不同的文化涵盖的范围不同。

二是传统性。

文化是历史性的产物,文化的形成源于人类长久的发展和积累。

三是多元性。

地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等都不是完全同质的。

四是界限的模糊性。

地域文化和区域文化有联系,也有区别。

区域文化的界限是清晰的,而地域文化的界限是模糊的,要想精确地标出具体的地域文化边界是不容易的。

五是行政区划的限定性。

虽然有的地域文化的地域是以自然实体为基础的,如泰山文化,但一般地域文化的地域都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如山东地域文化,从特定意义上讲,有的时候一种政治实体就是一个文化体系。

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性条件。

一、阜新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即地域文化的地理背景,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着自然提供给他的条件,进行他的文明建构,展开他的文化历程。

在中国这个辽阔的疆域上,正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诸多不同的地域文化。

因此,了解一个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产生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如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二是人文地理环境,如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

1、地理位置阜新地域东与沈阳市的康平、法库两县毗邻,西与朝阳市辖北票市接壤,南邻锦州市的义县、北镇市、黑山县和沈阳市的新民市,北靠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奈曼旗、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

全境呈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的交点上。

全地区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674.02平方公里。

阜新地域南靠近渤海辽东湾,距营口港200公里;西连锦州,距锦州港110公里,与京津地区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区的组成部分。

阜新市与省会沈阳市直线距离147.5公里,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城市之一。

2、地质构造阜新地域的大地构造处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中段东端与大兴安岭—大行山新华夏系构造隆起带的交接部位。

属华北地台边缘,中朝准地台的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皱带的一部分。

阜新地域所处位置的地壳厚度总体上具有东薄西厚、北薄南厚的特点。

彰武县一带地壳厚33.5公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厚35.5公里;阜新—义县盆地厚35.5—37公里。

阜新陆地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太古代(距今40亿年—25亿年)晚期,这里由火山喷发和花岗石岩桨硬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古陆核。

在22亿年前的鞍山运动时期,阜新地域南部和辽河流域一起下沉,形成海洋。

约18亿年前的五台运动对阜新地域影响极大,印支运动地壳上升,大部分露出水面,产生一系列东西向断裂,并伴随中酸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角闪岩、闪长岩和花岗岩等岩体。

到元古代(距今25亿年—6亿年)晚期,作为内蒙古古陆的东缘,阜新最早的陆地浮出水面。

这期间,形成铁、金、石油、石灰岩等多种矿藏资源。

到中生代(距今2.25亿年—6500万年)晚期,受燕山运动的印象,在底层不断上升中,阜新这块狭长的地带却相对下降,形成了阜新盆地。

盆地内形成许多湖泊及早则,为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海州露天矿的岩层层面发现有六七种恐龙的脚印和尾迹,说明在阜新盆地成煤期有许多恐龙在这里生活。

到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200万年),阜新地域的地貌最后形成。

这期间,气候波动大。

最初全球气温上升,阜新地域的植物除少量的松杉外,大都是阔叶林。

后来全球性的气温下降,生长在阜新地域的热带和亚热带阔叶林大量减少,草本植物开始逐渐占领地貌。

距今200多万年,自然界多次出现冰期,东北地区曾经4、5次冰川作用,致使动植物随着气候的变化,耐寒的松、柏、杨、柳、榆树相继生长起来。

在新生代,今阜新地域又进入一个新的构造运动阶段,即喜马拉雅山运动阶段。

阜新地域整体以上升运动为主,形成低山丘陵,山间河谷形成坡积、洪积及冲积平原。

3、地势地貌阜新地域北为科尔沁沙地,东接辽河平原,西连努鲁儿虎山,西南为医巫闾山脉,属内蒙古草原与华北石质山地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

海拔最高点为西北部的乌兰木图山,831.4米;海拔最低点为东南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南甸子村,48.5米。

阜新地域丘陵山地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58%,风沙地占19%,平原地占23%。

境内主要山脉有乌兰木图山、骆驼山、大青山、青龙山、海棠山和伊吗图山等。

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阜新地域西南部,属于医巫闾山山脉向东北的延伸部分,地势雄伟壮观。

有超过海拔500.0米山峰300多座。

高低不等的丘陵散布在这些山脉中间,成为低山丘陵区。

范围包括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国华乡、卧凤沟乡的少部分;新民镇、大板镇大部分地区,富荣镇、太平区水泉镇、新邱区长营子镇的少部分地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和苍土乡的部分地区。

在大巴镇南部道不代村往北,低山丘陵向两侧分支:东侧到苍土乡与大巴镇间的北大山,西侧隔河延伸到关山(海拔438.0米)。

散山丘陵区,处于细河盆地北侧,是小松岭山脉和努鲁儿虎山脉向东北延伸部分,山地呈零散分布,形成各占一方的格局。

丘陵海拔在200.0~500.0米之间,错落起伏,遍布全区。

从东往西包括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平安地镇、旧庙镇、塔营子镇、扎兰营子镇、务欢池镇、沙拉镇、招束沟镇、阜新镇、哈达户稍镇、八家子镇、大五家子镇、红帽子镇、王府镇、佛寺镇、七家子镇、紫都台镇、化石戈镇、于寺镇、太平乡少部分地区。

在散山丘陵间混杂着各式各样的低地,形成质地和形状不同的农田。

由于构造不同,以及各种环境因素,散山丘陵区山地的大小和外貌明显不同,一是山峰险峻、植被丰富、地域广阔的山地。

这类山地有乌兰木图山、大青山、东骆驼山、老鹰窝山。

二是单面山。

一面为直立的陡壁;另一面为漫长的山坡。

这类山地有西骆驼山、平顶山、伊吗图山。

三是山域较小的孤山。

此类山地似金字塔状,但峰顶多为浑圆状、无锐峰,植被稀少,岩石裸露,显得孤独荒凉。

这类山地主要有元宝山、黑山、章古台山、哈大图山,牛奋格勒山、城子山。

四是大片丘陵地上的孤山。

扎兰营子镇和沙拉镇之间的查哈尔山即属此种类型,海拔592.1米。

散山丘陵是辽河水系和大凌河水系的分水岭。

山地与山地遥相呼应,构成西南——东北向的大屏障,对界外的内蒙古高原沙地的外延起明显的屏障作用。

同时,对环境各要素—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使阜新地域成为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的过渡带。

平原分为冲积平原和剥蚀平原。

阜新地域的冲积平原主要由柳河、绕阳河和养息牧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此类地形包括彰武县东六家子镇、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苇子沟镇的大部分地区;两家子乡、五峰镇、二道河子蒙古族乡、彰武镇、兴隆山乡、兴隆堡乡、后新秋镇西部;冯家镇南部,前福兴地镇、双庙镇、大冷镇南部,满堂红镇南部、平安乡、丰田乡以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东部等乡镇。

剥蚀平原,主要分布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建设镇和大固本镇。

原为低缓丘陵,经漫长时期的侵蚀和剥蚀,地势多呈微坡的外表,地势多在海拔100米左右,地表形态微缓起伏,是阜新市的重要粮仓。

盆地。

细河盆地主要分布在阜新地域的低山丘陵区和散山丘陵区之间的细河流域。

盆地的平原轮廓为东北——西南向的舟形。

细河盆地冲积和沉积的主流是细河,各地宽窄不一,上游宽处有15公里,最窄处仅有1公里左右(东梁镇)。

全长50多公里。

细河盆地包括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东梁镇、伊吗图镇、新民镇和扎兰营子镇大部分地区、卧凤沟乡部分地区。

沙地。

柳河流入彰武县境后,从闹德海开始,把大量的沙土运到彰武县境内,逐渐形成沙地。

因该地处于西风带,沙土被水运到彰武县境以后,西风又将沙土东运,形成柳河以东的大片沙地,包括大冷镇北部、章古台镇和阿尔乡镇。

4、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阜新地域土地总面积为1554.3万亩,农村人均14亩,比全省人均高1.4倍。

其中耕地546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5.6亩,居全省首位,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底,阜新地域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占全省已知110种矿产的42%,矿点以上矿产地400余处,经过地质勘查获得储量的有30种,其中10种矿产列入辽宁省矿产储量。

阜新地域煤炭保有储量7.7亿吨。

煤层气保有储量220亿立方米。

油页岩保有储量1.5亿吨。

泥炭探明资源储量107万吨。

地下热水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已探明累计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以上的地热资源1处,水温高达71摄氏度,出水量大,富含丰富的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和饮品开发价值。

石油、天然气也有较好的储量前景。

金矿分布较广,大中型矿床集中,黄金成色较好,金金属量17.5吨。

铁矿探明储量4000多万吨。

阜新市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硅砂已探明储量1700万吨;膨润土资源储量1亿吨以上;紫砂陶土保有资源储量1000万吨;大理岩资源储量3000万吨以上;石灰岩矿资源储量1200万吨;花岗岩1700万吨;萤石资源储量150万吨;麦饭石保有资源储量1.2亿吨。

森林资源。

2012年,全市林业规划用地面积610万亩。

其中有林地面积499.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29%。

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023万立方米。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老鹰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阜新地域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林业基础薄弱,森林植被稀少,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迄今所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

2000年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显示,全市仍有中强度侵蚀面积672.7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3%;沙漠化土地面积403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

相关主题